落實私募基金凈值披露規定 私募機構積極規範展業行為

2024-06-24     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王寧

長期以來,由於私募基金展業的特殊性,且投資運作規則相對空白,行業風險時有暴露。為積極落實強監管、防風險要求,解決私募證券基金投資運作規則「從無到有」的問題,歷經兩年多時間,今年4月30日中基協發布了《私募證券投資基金運作指引》(以下簡稱《指引》)。

《指引》將於今年8月1日正式實施,截至目前僅剩1個多月。《證券日報》記者獲悉,目前私募基金機構正在抓緊按照《指引》的相關要求,逐條調整展業細則,為合規展業「打補丁」。例如,與券商或第三方平台等代銷機構簽訂補充協議,停止向未有實際銷售基金的機構發送業績報告等。

業內人士認為,《指引》發布與實施間隔3個月,目的是給私募機構留出系統準備、梳理建立內控制度的時間,讓4月30日前已經開始募集或走合同流程的產品儘量不受影響。同時,避免出現窗口期突擊備案產品試圖進行套利的情況,尤其是「幫忙資金」占坑、短期贖回等。

《指引》第六條規定:「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及業績相關信息應當按要求披露,包括但不限於存續期間完整的歷史凈值、歷史規模、投資策略、投資經理等。」

業內人士認為,私募證券基金募集推介環節長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市場上主要業績展示機構為數據公司、技術公司等,不在監管範圍內,存在推介行為不規範、變相公募化宣傳等問題,如在財經公眾號、微信群、朋友圈等面向不特定對象展示、傳播等;二是短期業績排名的問題,如每周業績排名,加劇了短期交易行為及「抱團」效應,且此類排名經常以微信群等方式大範圍傳播、轉發,還涉及不適當宣傳,持牌機構應當規範員工行為;三是部分管理人選擇性展示「櫥窗基金」業績,報喜不報憂,誤導投資者。

北京某私募基金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指引》重點規範業績提供、傳遞、展示等方面。「此前代銷機構和數據披露平台等會有周度、月度等短期業績排名,容易引發管理人通過小規模和短期爆發的業績產品來進行『打榜』,也容易誤導投資者。」

「新規著重對幾點予以規範,例如,規模小於1000萬元的產品不得展示,這有助於規範『櫥窗基金』問題。」該人士告訴記者,同時,不得對少於6個月周期的基金業績進行排名,這有助於規範私募宣傳推介行為,也有助於引導投資者關注長期業績,樹立長期投資理念。

記者獲悉,自《指引》發布後,私募基金機構正積極落實相關要求,逐條規範展業行為。

「近期,頭部數據披露平台和券商等代銷機構都在積極與我們推進簽署代銷協議,以符合新規要求,即只有簽署了代銷協議的基金才能向合格投資者展示業績信息。」上述北京某私募基金人士表示,整體來看,此舉有助於規範管理人業績數據提供和展示問題,也防止第三方機構等公開傳播私募基金業績。

另有私募人士補充稱,私募凈值披露新規對第三方等代銷機構影響最大,代銷機構不能全面掌握私募基金業績數據,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業務開展;但同時,取消對短期業績的頻繁披露,則有助於引導投資人關注長期業績、長期投資。

上海某私募基金人士告訴記者,公司目前正在抓緊與各類代銷機構簽署補充協議,對未有實際業務開展的代銷機構停止發送業績報告。「即便現在補簽協議,但有的公司產品多達幾百隻,短時間不可能全部補簽,且有些代銷機構也並不都適合再合作,因此,未來將有很多代銷機構無法展示更加全面的私募基金業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c68644a6dc2eccfb00558a67a0f632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