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的包辦婚姻,哪怕不愛原配也是唯一的妻子:婚姻是責任

2024-09-17     胡月芳

國學大師季羨林一生貢獻無數,而他的感情生活,平凡如水中帶著一絲的無奈。他的婚姻是包辦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妻子於他而言更多的是責任。他沒有選擇逃避責任,而是勇敢的擔負起了自己的選擇。哪怕中途有過一段短暫的戀情,最終也選擇回歸家庭。

季羨林的幼年是苦難的,自幼家貧令他的求學之路異常艱辛。他的成才,可以說是家庭砸鍋賣鐵培養出來的。而其中,付出最多的便是他的叔叔。也正是這位叔叔,一手促成了這段婚姻。

因為感恩之心,季羨林對待家庭格外的順從,對於這位付出巨大的叔叔,更是恭順有禮。某一日,他的叔叔對他說,為他尋了一樁親事,女子是他從小看著長大的鄰居,性情溫順,實乃良配。季羨林心中縱然有著千般不願也未曾言說,點頭應允了此事。於是,在1929年,季羨林和彭德華完婚。

婚後的生活平淡如水,但真如其叔叔所言,彭德華是一個賢妻良母,她的性格溫順,從不與人爭執。對待公婆十分敬重,未曾有半分懈怠,對待子女和顏悅色,悉心教導。其實,沒什麼不好的,唯有一點,彭德華和季羨林沒有共同語言,他始終無法愛上自己的妻子。彭德華文化水平有限,和才華橫溢的季羨林終歸無法處於同一精神高度。

對待這段婚姻,即便有了孩子,季羨林還是覺得空虛和失落的。他的內心,還是希望有一位知他懂他的妻子同他白頭偕老,可是,他也深切的知道婚姻的責任。所以,他們維持著和睦的夫妻關係,直到季羨林前往德國留學。

在德國的歲月里,季羨林暫時忘卻了家中的妻兒,全身心沉浸在知識的海洋內,還意外收穫了一份愛情。因為學習需要,季羨林和打字員伊姆加德小姐相遇,二人在相處過程中互相吸引,季羨林的學富五車,伊姆加德的溫情蜜意,都令這份感情迅速加溫。那段時間,他們愛的非常深切,不分你我,這也讓季羨林躁動彷徨的內心得到了短暫的安撫和平和。

愛情來了,但是季羨林沒有忘記遠在國內的妻兒,他要做出一個選擇,一邊是愛人,一邊是家人,選擇一方註定辜負另外一邊。出於對於家庭和婚姻的責任感,季羨林痛心的斬斷了同伊姆加德的情緣,回到了國內。

此後的季羨林,一直忠於婚姻,忠於自己的妻子,專心在自己的學術領域,未曾有過半點停歇。關於美麗的伊姆加德,仿若一場煙雲散盡的夢,真實且遙遠。他的婚姻,始於包辦,對於妻子,滿懷責任,即便不愛,亦不離不棄。

季羨林一生坦蕩,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但是他的生活,是從最初的苦難堆砌出來後面的榮耀。他對待學術嚴謹且規整,嚴於律己。他是一位智者,寒窗苦讀換取功成名就,他的艱辛無人可知。腹有詩書氣自華,品行高潔,不卑不亢,不曾沽名釣譽,只為心中信仰,他是值得所有人學習的榜樣。

參考文獻:

《季羨林自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bb582b2fd0eb443aa195a96f5fb3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