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和她們

2020-07-26   蚌埠發布

原標題:他們和她們

爭分奪秒

24小時築成「光明」堤壩

7月25日,在淮河支流的澮河固鎮縣湖溝鎮魏廟段,國網安徽電力(蚌埠禹風)共產黨員服務隊固鎮分隊的隊員們在大壩上爭分奪秒地裝照明燈,確保夜間巡堤安全。

40人齊心「點亮」大堤

連日持續降水,淮河水位不斷抬高,淮河幹流沿線區域進入緊急防汛期。固鎮縣所在的澮河也「水漲船高」,水位持續上漲。

國網安徽電力(蚌埠禹風)共產黨員服務隊固鎮分隊接到固鎮縣防汛指揮部緊急任務:為澮河大堤架設臨時照明電源。隊員們聞「汛」而動,制定保電「作戰」方案,一方面迅速調集應急照明燈,另一方面派專人勘查現場,為架設臨時照明電源做好充分準備。不到1個小時,6台應急照明燈迅速「裝備」到澮河大堤,為大堤加固和尋堤查險保駕護航。

7月24日晚上8點,相關物資準備齊全後,40名黨員組成的應急分隊火速趕往澮河大堤。施工現場分為3個小組,人員分配到不同區段架線施工,排杆、挖洞、立杆、架線在有序展開。為了儘快架好臨時線路,隊員們已顧不上被汗水浸透的衣衫和被蚊蟲叮咬的大包,他們合力運送毛竹、挖泥立杆,在最短的時間內架起了防汛照明線路。

凌晨兩點,隊員們共架設毛竹90餘根,臨時照明線路1260米,安裝14盞燈,防汛大堤被「點亮」。同時,現場安排人員24小時蹲守防汛現場,應對各種突髮狀況,確保防汛保電工作萬無一失。

在水中架線布點

隊員們完成安裝14盞燈的任務後,再次接到臨時任務:向西再延伸300米,架設臨時照明線路。

7月25日一大早,應急分隊再度趕赴澮河大堤,繼續施工。「一二、一二……」12名隊員們喊著整齊的號子,費力地把船從運送車抬下來,幾個人在前面拉,幾個人在後面推,連推帶拉地把船挪到了水中。在水中施工非常困難,需要密切配合。一名隊員把毛竹插進水中,另一名隊員精準地用錘把毛竹釘進水裡,最後一名隊員必須牢牢控制住船,不能使船發生大的位移,確保其他人用得上力。這樣,毛竹才能立杆牢固。

「時間緊,任務重,自接到任務後毫不拖延,晝夜不停,架設1500米照明線路,24小時內一共裝設19盞照明燈,非常感謝他們。」固鎮縣湖溝鎮黨委委員沈中文說。

在禹會區長青鄉的防汛一線,

也有這樣一群身影,

她們 脫下高跟鞋,穿上防雨靴

自己的方式守護著一方安寧。

貢獻防汛中的巾幗力量

道路被淹 她們迎難而上

7月19日,淮河水位上漲至河蓮路,杜郢村唯一的出行道路被淹沒,情況非常危急。

「出村路被淹了,為了大家的安全,一定要儘快按照我們的安排迅速撤離。」 杜郢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朱錦第一時間來到大李郢組村民李金白、李城兩戶人家,勸說他們趕緊轉移。然而二人對危情認識不足,加上家裡物品多難以短時間全部搬完,直到水漫進了屋裡,還沒有完成轉移。 朱錦便組織應急黨員志願者先鋒隊,前往百姓家中幫忙搬家撤離,一直到夜裡12點才撤離完畢。

「東西運不出去,百姓走不了,我心急。」朱錦說,出行道路被淹全村出行成問題,修復道路成了眼下當務之急。為此,朱錦帶領村幹部想方設法尋找新的出行路線,最終確定從村裡一個石榴園裡新開道路。路線確定後,朱錦和大家一起跟著施工隊,無論颳風下雨永遠第一時間出現在現場,出現問題及時解決,最終孫郢組道路順利修通,為百姓出行提供了便利。截至目前,杜郢村共轉移142戶,其中15戶為困難戶。

與此同時,杜郢村包村幹部劉秀娟迅速聯繫應急船隻幫助受災群眾轉移安置和運送物資。每天穿梭在杜郢村的各個角落,勸說和幫助受災群眾及時轉移。 雖然家中還有剛滿2周歲的孩子需要照顧,但為了全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她時刻牢記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無怨無悔堅守在防汛第一線。

洪水面前 她們「乘風破浪」

「村裡兩戶生豬養殖戶的養殖場浸水嚴重,130頭生豬還沒有轉移,情況非常危急。」7月23日晚,韓郢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李進接到消息,立刻想辦法幫助協調轉移生豬。養殖場環境可想而知,泥濘的土地遇到浸水,加上天氣悶熱,頓時惡臭難掩。但李進沒有退縮半分,在現場指揮運送轉移,最終令130頭生豬安全轉移。

下洪村多處房屋被淹,可是一些住戶還沒有意識到危險,遲遲未能安全搬離。這可急壞了顧正青。 作為下洪村村「兩委」委員,顧正青穿上雨衣,大雨中和村幹部一起,划著船到低洼處各家各戶,勸說「上水戶」儘快搬離,日夜幫助受災群眾搬家,轉移生活物資。

「我雖然是女性,力氣不如男人,但我更是黨員,就要在百姓需要的時候沖在前面。」顧正青說, 只憑著心中的那份熱愛,她就一定會堅守一線,儘自己的微薄之力為百姓做點實事。

就這樣,這些巾幗女將們在緊要關頭,把自己的小家暫時放下,原本柔弱的身體因為這場突入其來的災情而變得堅強有力。據統計, 截至7月25日下午,長青鄉共分散安置受災群眾291戶919人,集中安置6戶17人,大家的生命財產得到有效保護。

來源:蚌埠日報全媒體

記者: 何沛李景(文圖) 通訊員 錢頡 牛路 李偉偉

編輯:於英利

監製:成 凱

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