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問!3答!

2020-07-27   蚌埠發布

原標題:3問!3答!

隨著洪峰的到來,野生小龍蝦紛紛在內河、鄰近池塘等地冒了出來。市疾控中心發布提醒,切勿自行捕撈野生小龍蝦食用,避免導致不明原因的橫紋肌溶解綜合徵。

小龍蝦是蚌埠人喜愛的美食,眼下農貿市場的水產攤位和大小飯店都有出售小龍蝦,作為夏季餐桌美食的小龍蝦還能吃嗎?家庭烹制和品嘗小龍蝦的時候又該注意些什麼?這些都成了市民朋友關注的熱點。記者走訪了市疾控中心的專家,聽聽他們支的招。

01

一問:小龍蝦還能放心吃嗎?

近年來圍繞小龍蝦的爭議一直不少,哈夫病、重金屬超標等問題時有發生。市疾控專家解釋,哈夫病是一類原因不明的橫紋肌溶解綜合徵,世界各國都偶有發生,1924年,在波羅的海沿岸哈夫區報道了因為食用水產品導致不明原因的橫紋肌溶解,從而被命名為「哈夫病」。

據介紹,一般是吃水產品後24小時內發病,患者尿液顏色會發生改變,變成淡紅色或者深茶色,並伴有全身疼痛,除此之外沒有明顯的規律。近年來,在江蘇、安徽、湖北等地出現了數例因食用小龍蝦致橫紋肌溶解綜合徵的病例,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很多患者食用了自行捕撈的野生小龍蝦。但是橫紋肌溶解綜合徵除了吃小龍蝦,吃海魚、淡水魚也出現過類似的案例。

小龍蝦重金屬含量高嗎?其實小龍蝦對重金屬十分敏感,在重金屬超標的水體中,小龍蝦無法成功脫殼、無法成活。如果水質差,產量會差三四倍,因此在重金屬超標的水體中並不適合養殖小龍蝦。目前的研究數據表明,小龍蝦重金屬含量具有明顯的部位差異,除了外殼,小龍蝦體內的重金屬大多集中在鰓和內臟中,而鰓和內臟主要集中在頭部,日常吃的小龍蝦尾部並不是重金屬的富集區。

市疾控專家指出,目前我市正規農貿市場、餐飲店銷售的小龍蝦產品大多屬人工養殖,生長環境較乾淨,新鮮小龍蝦洗凈後,經高溫燒熟煮透,還是可以放心食用的。對於正規場所售賣的小龍蝦,從育苗、養殖、打撈、運輸到最後的銷售等信息均可溯源,市民可放心購買。

02

二問:小龍蝦食用時有何講究?

每年天氣稍微一熱,作為美食的小龍蝦就牽動著吃貨的心,不少人還喜歡一次吃大量小龍蝦配啤酒。市疾控專家建議大家淺「嘗」輒止,適量食用。小龍蝦屬寒性食物,多吃容易傷脾胃,攝入過多蛋白質也容易造成消化不良,腸胃不好的人更應注意攝入量。專家提醒:「蝦黃在小龍蝦的頭部,而小龍蝦的頭部容易吸附蓄積重金屬、毒素及細菌等污染物,所以最好不要吃蝦黃。」

另外,建議吃小龍蝦時不要過量飲用各種酒類,避免增加患橫紋肌溶解綜合徵和其他疾病的風險。專家解釋,比如,啤酒含有分解嘌呤核苷酸的催化劑維生素B1,兩者一起吃會加重機體代謝負擔,導致血中尿酸快速增高。

專家還建議,不要食用野生小龍蝦。「當下是汛期,建議大家不要自行捕撈野生小龍蝦食用,不要購買來路不明的小龍蝦。建議從農貿市場或大型商超等正規渠道購買小龍蝦。如果外出食用小龍蝦也一定要選擇衛生條件好的餐館。餐館一定要認真清洗小龍蝦,確保乾淨衛生,相關監管部門也應該加強督查。」

03

三問:家庭烹制小龍蝦時須注意哪些?

那麼,家庭烹制和品嘗小龍蝦時需要注意什麼呢?市疾控專家提醒,要選擇正規商家的新鮮小龍蝦,新鮮的小龍蝦鮮亮飽滿,肉質緊,而且有一定的彈性和嚼勁,燒熟後身體是彎曲的;清洗時逐一洗刷乾淨,洗過小龍蝦注意手衛生,及時規範洗手;烹飪時,高溫燒熟煮透,蒸煮時間應長一些,以有效殺滅病菌。

來源:蚌埠日報全媒體

記者:張婷婷 實習生 李慕言

編輯:侯 靖

校檢:謝祖武

監製:成 凱

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