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花了20元,男朋友就氣跑路了:試探對方底線是感情破裂的開始

2020-03-06   壹心理

壹心理主筆團 | 凌扶搖


今天,壹心理想聊聊【釣魚】


給你多少錢,你才肯離開你對象?


20塊錢,足夠了。


別覺得這只是陳年肥皂劇的笑料,在某寶上,這項服務月銷量加起來也有小几萬。



從20到288,只要你花錢,就能測出對象是不是渣男渣女。


人美聲甜的小姐姐會裝作白富美去加你對象微信,用盡全身的力氣撩他,測試他到底會不會背著你偷偷出軌。



而評價里,大多數寫的都是感謝:


早知道他有問題,測試只是為了讓自己死心;

渣男真的上鉤了,還好沒有跟他結婚;

還好有店員幫忙分析和安慰,分手就分手,下一個更好......


儘管明白,一旦測試真相敗露,可能會被分手,但還是有很多在親密關係里缺乏安全感的男孩女孩,前仆後繼地在某寶、找閨蜜兄弟、自己開小號,去測試自己的對象。


她們總覺得,能通過考驗的,才是穩固的愛情;卻不知道,當自己產生測試念頭那一刻,這段感情就被自己親手殺死了。


釣魚這個行為,本身就是不道德、不合理。


戀愛談成這樣,真的是十面埋伏。


最需要提防的不是競爭對手,而是枕邊人,這樣的親密關係還有什麼意思。



親密關係里的忠誠度測試,是反人類的存在。


店家小姐姐從你這裡可以得知他的無數個人信息,名字,工作,喜好,甚至知道他小學時候在校門口摔屁股蹲的糗事,一秒打開話題。


相當於你給自己製造了個假想敵,那個可能會勾引他的人,處處比你完美,還比你更懂他。



一開始你就輸了。


我知道有些人談戀愛的時候,總是沒有安全感,不敢完全確定對方的心意。


可這種測試的結果,永遠只有兩種:他有問題、測到他有問題為止。


商家收了錢,為了好評必定突破底線。而這些出格的做法,都是無中生有,現實里並不會出現。


沒有錯也要製造錯,這是設套。


測試沒過,很正常,因為他面對的是高配版的,有目的性的對手;測試過了,你會很開心,但內心卻還是會蠢蠢欲動,想要繼續看看他的底線在哪裡。


你越是主動窺去探愛情的陰暗面,結果就越會讓你難過。


美國有個很出名的真人秀,專門做這種勸分手的事情。


他們找了熱情外向身材好的美女,幫那些疑心重的女朋友做測試。


比如,Latina的男友,是一個肌肉猛男,只見美女上前搭訕,誇了幾句他身材好,他就飄了。


美女藉機摸了下他的肌肉,他就直接擁抱人家,還親上了......


鏡頭背後的Latina表情扭曲,陷入沉思,然後極度憤怒:「他怎麼可以這麼親陌生人???」



本身她們也只是想試試,但看到這樣的結果,不分手也是不可能的了。


可她們卻又後悔,如果自己從不知道真相,就不會這麼心碎。


那麼,被測試的一方會有什麼心理活動呢?


憤怒,懷疑,質問對象,為什麼要整自己。


曾經在知乎上看過一個回答,男生一直很愛自己的女朋友,有一天,有個陌生微信加他。


他聊了幾句,其實已經猜出來了是女朋友的小號,可還是陪她演完了這場戲。


接下來那幾天女朋友表現得很開心,可是男生卻暗暗決定,還是會對她好,只是不可能像以前一樣好了。


因為她並沒有信任過自己。


天天都需要求生欲和機智應變才能維持的關係,不出軌都要被煩到出軌。


不可否認的是,的確有些渣男渣女,喜歡邊談戀愛邊聊騷,但親密關係里的忠誠度,不是一個絕對值。


無緣無故,沒人會去做親子鑑定。


同理,想到去測試的那一刻,你其實心知肚明。


心理學裡有個詞,叫「自我應驗預言」,你先入為主的判斷,或多或少都會影響測試的走向,甚至,你潛意識裡就只是想證明,他不愛你。


要麼,就是他平時行為可疑,周圍撩妹,讓你覺得頭上隱約有片綠色草原。那還測什麼呢?你心裡已經有數了。


或許,他沒做錯什麼,但你在愛情里安全感不夠,害怕真正投入感情後才發現被騙。問題出在你的安全感上,測別人,路子跑偏了。


也有可能是,從來都不知道親密關係的信任長什麼樣,只是覺得好玩,沒想到把對象「作」沒了。如果親密關係在你眼裡只是兒戲,早點放手吧,別害人了。


愛情有多堅固,摔碎的時候才會懂。


但是不去摔破,又無法衡量愛情的深度。


這好像是親密關係里,經常會陷入的懷疑循環。


可是為什麼,有些人就算沒有被渣男渣女坑過,也還是會那麼不安?


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內在孩子」。


小時候,如果能得到來自爸媽、周圍人的良好照顧,那麼內在孩子就會充滿自信,覺得自己值得被其他人所愛。


長大後,他在人際關係里不那麼容易患得患失,因為對他來說,給予或者得到愛是很正常的事情。


可惜的是,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那麼完美的童年經驗,甚至會有深藏的低自尊感。


「那可是愛啊,怎麼輕易就會給我呢?」


越是低自尊,就越沒安全感。


越沒安全感,就越想通過試探,從對方身上汲取安全感。



求生欲測試、忠誠度測試、用分手威脅、作天作地,都是想確定一件事:他能給自己無條件的愛。


但對象也不是天使,他也有自己的感受,也有脆弱的時候,是經不起這種索取的。


也許你運氣好,測到了想要的結果,但同時你也犧牲掉了自我成長的機會。



他是不是真正愛你,你的感受是不會騙人的。


你胖了,他會摸摸你的肚腩說可愛,你生病了,他會給你買藥,給你一個堅實的懷抱......


與其費盡心思測試他的底線,不如提升自己的安全感,好好經營這段關係。


1)尊重自我感受。


《恰如其分的自尊》里,提到過一位32歲的小學老師,她說:


「我從來沒找到過信任的對象。他跟我在一起,要麼是為了性,要麼是在試錯。可我很怕讓他失望。」


典型的低自尊表現,而且這種表現,會影響到她對待親密關係的態度。


這些信念,大多因為在成長環境中,接收到的負面反饋太多。


改變這種情況,要有一種很重要的心理能力:自愛。


自愛,是完全無條件的愛。無論你高矮胖瘦,什麼性別,什麼工作,你都值得被愛,被尊重。



父母沒有充分愛過你,也暫時沒有親密關係能治癒你,但你仍舊可以對自己付出愛。


比如,多誇獎自己,工作取得進展、今天也堅持運動了、化了妝真好看......或者問問自己的朋友,讓朋友來誇你,也許你會發現很多驚喜,也會慢慢相信自己值得被愛。


只有當你足夠愛自己,相信自己值得被愛時,才不會在關係里猜疑。


2)直截了當,是親密關係里的一項重要能力。


有個朋友,曾經向我抱怨自己的男友,什麼都要自己說,不知道主動關心。


生病的時候,不說就不知道給自己買藥,加班的時候,不說就不會自己做家務。


可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既然都是成年人,有照顧自己的能力,就不用像嬰兒一樣,什麼都先幫你做好。如果你想讓他幫你做,就直接開口。


但朋友說,「他就不能多懂我一點嗎?我就是不好意思說出口,怕他覺得我在使喚他。」


但是親密關係里,直接的指令,比什麼都好用。


大部分沒有安全感的人,都不敢開口向對方直截了當提要求。


想要他買口紅,又怕他嫌棄自己拜金,想要吃蛋糕,又怕他說自己發胖......


如果兩個人在一起都要猜來猜去,裝來裝去,豈不是很累?


當然,不能要求對方成為你的ATM才證明他愛你,愛是雙方相互付出的事情,而不是單方面不停證明出來的。


坦誠,同樣也包括你自己的感受。


對關係沒有安全感這件事,也應該直接對他表達出來。也許他可能會恍然大悟,反思自己是不是愛你還不夠,會對你更加好。


而如果他真的不喜歡這樣的你,覺得你多疑,多事,那麼比起拼演技,裝作你不在乎安全感,還不如趁早找個更合適你的人。


3)接受不確定感,是愛情的常態。


每個人進入戀愛時,都抱著長長久久的願望。


但是,有些時候它就是那樣,會變化,會讓你覺得焦慮和煩躁。


畢竟是兩個人的事情,不能由著一方去決定一切,所以親密關係里,雙方都要一直作出努力。


如果對象經常疑神疑鬼,不要順著她的套路走,平時多給她一些肯定和支持,讓她提高信任感;


如果自己覺得不安,那就好好和伴侶促膝長談,提出自己的要求,然後共同商量解決。


「兩個人的相處不是1+1=2,而是0.5+0.5=1,

兩個人要互相包容,融入對方的一半才算完整。」


大方承認自己就是不夠安全感,一點都不丟臉。


走那些測試忠誠度的捷徑,去達到信任的終點,最終只會加速破裂。


希望每個人在親密關係里,都能勇敢成長。


世界和我愛著你。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