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某些人當成動物去理解

2020-02-04   張鵬工作室


把某些人當成動物,是對雙方都有利的理智做法

------ 張鵬


反思自己在人際交往、企業管理、商務合作等方面犯過的一些錯誤,我總結出了一條新的規律,就是「別把每一個人都想像成和你我一樣的人,有的人在思維、觀念上更接近於某種動物。

這個規律的發現,讓那個折磨了我幾十年的困惑頓時煙消雲散了。

為什麼有些人更像動物?

在生理上,我們與動物並沒有本質區別。所以,本文探討的不是生理上的動物性,而是思想、精神、情感方面的動物性,也可以理解為大腦的動物性

我們人類本來就是動物的一種。只不過,由於進化與文明發展,我們中許多人已經在思維、觀念、情感上產生了不同於動物的人性。但不得不承認,並非所有人的進化程度是相同的。有的人進化程度高,他們的人性就更強,與動物的差別就更大。相反,進化落後的人,就更接近於動物。

在人身上最明顯的動物性有哪些?

我用三種常見動物的特性來分析進化程度低的人。

1、豬性:特點是智商低,除了吃喝與繁衍,沒有別的興趣,也沒有對其他事物的理解力。當然,人不可能與豬的智商一樣低。即使愚蠢的人也能識字、說話、工作、生活。只不過,你不可能和他們談任何「形而上」的問題,比如哲學、藝術、政治、歷史。他們不但聽不懂,還會覺得你是「吃飽了撐的」。

2、狗性:特點是對主人無條件的忠誠。我記得小時候鄰居家有一條狗,它每天和鄰居家的孩子們一起玩耍,親密無間。但到過年時,他們家決定把這條狗殺了吃掉。當鄰居家的人用木棍打狗時,狗發出了撕心裂肺的慘叫,雖然已經頭破血流,但就是不逃跑。頭部被一次次重擊,但它都一次次跑向打它的主人,以為對方會住手。最後被活活打死。

人類也有不少這樣的現象。這些人平時被主人當成奴隸對待,卻義無反顧地維護主人的利益,甚至會為了主人而犧牲自己的生命。

3、獅性:特點是殘暴、無情、情緒衝動,容易採取極端手段,輕則出口罵人,重則用武力傷人。他們缺乏憐憫之心,容易生仇樹敵。這樣的人根本不能靜下心來講理。

獅性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特別在乎面子與權威,比如,母獅捕到獵物後,獅王要第一個進食,即使它並沒有參與捕獵。獅王會用殘暴血腥的方式對待任何敢於蔑視、挑戰它的權威和面子的成員。中國古代歷史上,具有這種獅性的人還不少。

有趣的是,這種獅性的人最喜歡與上述豬性狗性的人形成和諧的共同體。

有人常常為自己民族的文明能維持幾千年而自豪,但如果不考慮文明在質量上的進化,而只是維持原樣,那麼,動物世界的「非文明」能持續上百萬年而不倒。後者依靠的就是三種動物性的和諧共處。也許,不進化反而能維持更長的時間?

不排除,在我們每個人身上(我自己也不例外)在不同的時候都會多多少少表現出一些動物性,這是因為我們就是從動物進化而來的。但人與人最大的區別是動物性嚴重程度的不同。本文主要講述的是動物性表現相對比較嚴重的那些人。

學歷、權力、財富能消除動物性嗎?

相對來說,高學歷可以減少豬性,但並不徹底。有的人雖然擁有博士文憑,但他們除了自己研究的狹小領域外,在其他方面還是非常愚昧的。所以有時你會發現某專家教授說出來的話蠢得讓你瞠目結舌。

在有的體制中,豬性強的人更有可能掌權。此時,權力有可能造成一些人在對上級時顯示狗性而對下級時顯示獅性

財富並不能消除動物性。典型的例子是,有人貪污了幾百億,還不收手,直到身敗名裂。因為他們只有動物性的追求,而動物性追求是比較單一的,他們沒有精神與思想方面的追求。

我們是否要歧視那些像動物的人?

我把對方當成動物,並不是說要剝脫對方的人權。相反,我不但要尊重對方的人權,還要增加對方的動物權,相當於「對動物的理解和保護」。

畢竟,在法律與生理意義上講,動物性的人與我們一樣,都應該是同類,是平等的。我們沒有理由也沒有資格去歧視他們,更不能去傷害他們,除非他們違反了法律而傷害了其他人。

是否有些人還不如動物?

我發現,有極少數人的思維方式可能比動物還愚蠢。因為動物一般都不會自殘,但人可能傷害自己的現在、未來以及自己的後代。

造成這種奇特現象的原因是這些人受到了錯誤的教育,比如某些極端的教義要求人們通過自殺來取得進入天堂的機會。還有許多人會做出傷人害己的事,原因也是被某些思想洗腦了。

另外一種連動物都不如的極端做法是以害人為樂,尤其以傷害弱者為樂。例如侵華日軍殘害婦女嬰兒的取樂行為,那就是真正的禽獸不如。

如何應對像動物一樣的人?

一旦明確了對方有明顯的動物性,我們就不能用對待普通人一樣去理解和對待那樣的人了。我提出下列三方面的措施。

1、情緒調整:當你看到某人很蠢、很惡、很愚忠時,你會很難受,甚至很憤怒。但這是不理性的,因為對方並不認為自己有問題。此時,調節自己的情緒就極為重要,就是不要讓對方的動物性傷害我們的情緒。

此時,我們如果能把對方理解為動物,就會原諒、理解,甚至想到動物還有可愛的一面。要看到動物的優點,比如,你可以這樣想:他(她)雖然腦子像動物,身材和長相還是蠻可愛的。

把對方想像成一個動物後,我就沒有必要和動物講人話、生氣、痛苦了,否則,我的智商也就和動物差不多了。比如,一條狗咬了我,我會去咬狗嗎?另外,對方進化不完整,或者大腦受到傷害,這本來就值得我去憐憫、理解,我怎麼能對他生氣、不滿甚至仇恨呢?

2、語言調整:既然對方有明顯的動物性,那麼,我們和對方說話時就要調整自己的語氣與語調。比如,對豬性的人,就要用非常簡單易懂的語句,而不能用任何抽象的詞語。

狗性的人,不要去說他們主人的壞話,否則他會咬你。

獅性的人,如果對方無權、無錢,那麼,就要遠離。如果對方有權、有錢,對你有價值,那麼,不妨用讚美的方式對付。

3、行為調整:同樣,對於動物性的人,你的行為也要調整。決不能用對人的方式來對待他們。否則你會傷害他們,他們也可能傷害你。我的建議是,無利可圖的就儘量躲開,沒必要和動物性強的人在一起。如果他們有權、有勢,你沒辦法躲開,或者躲開會有巨大的損失,那就儘量不要引發衝突,用動物喜歡的方式獲得他們的信任而爭取自己最大的利益。

我們是否應該幫助「動物人」進化成現代人?

其實這麼多年來我一直在做這方面的嘗試,但收效甚微。

所以,我的建議是,對於超過了30歲的人,如果動物性非常嚴重,那就不要花時間去改變了,因為成功率真的很低。此時,保護自己是首要任務。因為去改變動物時,有可能被對方傷害。

對於動物性比較輕,年齡也不大的人,特別是親人,那麼,我建議你適當進行引導,比如,讓他們看看我的這篇文章。如果他們看完後對你勃然大怒,那你就立馬放棄這個企圖。

有時,動物性強的人在遇到巨大的失敗、挫折後,有可能會醒悟,然後會增強人性而減少動物性。所以,啟迪他們的任務最好還是留給社會。

小結

估計你看完此文後,馬上想到你周圍有不少人原來是動物。此時,你不要著急,而應該好好享受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環境。

薦書五:我現在推薦一本利於人性啟蒙的書。感興趣的讀者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獨立思考者」後,在下面的信息框中回復「人性啟蒙」四個字,系統將自動將此書的百度網盤連結發給你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