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狗子給玫瑰戰爭埋了個坑,述說了這場仗是怎麼打起來的,並順便辱了一下法,詳細請搜索《無聊且枯燥的英國村斗大戲,玫瑰戰爭是怎麼打起來的》。今天則繼續填坑,簡單的和大家講一下整個玫瑰戰爭的歷程。
之前說到金雀花王朝分為了兩支,分別是坐著王位的蘭開斯特家族,主角是弱智國王亨利六世和他的能幹王后瑪格麗特,另一支則是約克公爵理查。約克公爵本來打算借著亨利六世精神病發作奪權,沒想到隔了一年之後他卻清醒了。感到奪權無望的理查放棄了攝政王的位子,盤算回到自己的領地再想辦法。
然而瑪格麗特肯定不會就這樣放過他,這個女人知道約克公爵回去之後一定會搞事情,因此搶先一步召集了人馬,帶著亨利六世當吉祥物御駕親征。結果約克那邊的部隊一看國王都親自跑來捉拿反賊了,自己到底是跑路呢還是投靠?理所當然的,約克公爵大敗,但僥倖逃脫,離開了英格蘭這塊是非之地。
瑪格麗特這次沒抓到約克公爵簡直就是個悲劇。三年後,也就是1460年,約克和他的盟友沃里克(人稱國王製造者)率軍直接攻占了倫敦,亨利六世撤往北安普頓。隨後爆發了北安普頓戰役,結果蘭開斯特大敗,亨利被俘。(這個圖就是沃里克逮到亨利時的油畫)
理查帶著被俘的廢材國王回到倫敦並將其軟禁起來,同時威逼議會之下通過了《調停法案》,大致內容是保持亨利六世的王位,但將他兒子愛德華的繼承權轉移到約克公爵頭上。而在北安普頓戰役中逃脫的瑪格麗特則成了理查的心頭大患。
一個女人狠起來特別可怕,尤其是瑪格麗特這種有心計的女人更狠。約克為了儘快的斬草除根,帶了6000人直接北上抓捕瑪格麗特,心裡想著滅掉王后,天下我有,但瑪格麗特早就召集了兩倍的兵力在約克郡等他。約克尋思這兵力差有點玄,野戰是鐵吃虧,於是就蹲桑德爾城堡採取守勢。
1460年12月30日,被圍睏了數天理查呆在城堡里超煩躁,接著又聽說糧草補給隊被蘭開斯特的軍隊劫道了。鬼火直冒的約克公爵不管三七二十一帶人殺出城區救援,結果就是中埋伏,被俘虜之後瑪格麗特很開心的將其斬首,並把頭掛在了約克郡城門上。蘭開斯特這邊算扳回了一局,但情況還是不樂觀。
約克公爵雖然被砍了頭,但是他兒子愛德華四世(注意別和那個弱智的兒子愛德華王子搞混)繼承了約克的爵位,同時也獲得了王位繼承權。英格蘭南部以及倫敦還是在約克家的掌控之下,瑪格麗特想要奪回兒子的繼承權就得徹底把約克家打趴下,因此她跑到蘇格蘭借兵,而蘇格蘭的條件是當愛德華王子成年後,迎娶蘇格蘭公主。
兵是借到了,但由於蘭開斯特家族執政期間輸了英法百年戰爭,而且亨利六世當年實在太弱,因此民心都向著約克家族的愛德華四世。1461年3月29日,蘭開斯特家族和約克家族在約克郡附近爆發了玫瑰戰爭中最大規模的陶頓戰役,蘭開斯特完敗。愛德華四世隨後回到倫敦登基,廢黜了亨利六世。而亨利和瑪格麗特則暫時逃到了蘇格蘭。
在接下來的幾年中,英格蘭迎來了短暫的和平。這兒還得說個人,就是之前幫約克公爵理查殺入倫敦的盟友——沃里克。沃里克一直是理查兒子愛德華四世的導師,他幫愛德華打贏了蘭開斯特家族,協助他登基,隨後沃里克也到達了權利的巔峰。當時他掌管了諸多國家事務,甚至是愛德華四世的婚姻人選都由他在張羅,可以說他才是當時英格蘭權利最大的人。
(愛德華四世與伊莉莎白成婚)
他主張愛德華四世迎娶法國公主,這樣能換緩和百年戰爭以來的英法敵對關係,也能降低國防開支,加強與法國的貿易往來,甚至一定程度上還能牽制蠢蠢欲動的蘭開斯特家族。然而愛德華四世這會已經和一個沒落貴族出生,而且已經結過婚的伊莉莎白秘密成婚,這事兒讓愛德華四世和沃里克關係暴跌。在外交上,沃里爾正在和法國交涉改良關係,而愛德華四世卻在和法國的世仇勃艮第人結盟。總之這對師徒的梁子是越結越深,沃里爾當然知道愛德華四世在打壓他,所以它轉而與愛德華的弟弟——喬治合作,並將自己的女兒也嫁給了他。
1469年沃里爾和喬治的聯盟擊垮了愛德華四世,並把他軟禁起來的。但還有另一個忠於愛德華四世的弟弟查理聽聞動亂之後,從北方帶兵趕回把這兩個二五仔干趴,解救了國王。沃里爾他們則出逃法國,找到了瑪格麗特(瑪格麗特本來就有法國王室血統)。話說沃里爾雖然和瑪格麗特之前也不算對付,畢竟他當年是約克公爵一夥的。但現在希望推翻愛德華四世的目標讓他們站在了一起,於是沃里爾和瑪格麗特聯盟,殺回英格蘭,愛德華四世逃亡勃艮第,沒用的亨利六世復位。
但沒多久後,愛德華四世又向勃艮第借兵殺回英格蘭,並在巴特內戰役中一局擊垮蘭開斯特家族,這次他再也不心慈手軟,直接將包括亨利六世以及蘭開斯特家族全部有繼承權的男性全部處死,1471年,約克家族在玫瑰戰爭中笑到了最後。但整個玫瑰戰爭故事還沒完。
(巴內特戰役)
約克家的愛德華四世擊敗了蘭開斯特家族之後,英格蘭迎來的12年的穩定。1483年,41歲的愛德華四世病逝,遺詔中任他弟弟理查三世為攝政王,輔助12歲的愛德華五世至加冕。但面對權力的誘惑時,這人心就非常靠不住了。理查三世一坐上攝政王的位置就軟禁了愛德華五世,並宣告天下表示愛德華四世與伊莉莎白的婚姻非法(因為愛德華四世之前與別的女人訂過婚,而且娶伊莉莎白的時候那個人還在世),既然婚姻非法,那麼他們的孩子只是私生子,沒有權利繼承王位,而眼下血統最純正的就是他自己。同時,理查也開始清理議會中反對自己的貴族,甚至未經審判就將黑斯廷斯勳爵斬首,這對於當時的英國而言是一種踐踏法律的卑劣行為,然而當時金雀花王朝合法血統繼承人就只剩他一個,各路貴族雖然對其不滿,但也沒辦法。然而就在這個時候,理查三世打死都想不到的人——亨利·都鐸出現了。
亨利·都鐸的來路很野,他奶奶(不是罵人)是當年亨利五世的王后凱薩琳,但亨利五世不是死的早麼?凱薩琳在寂寞且空虛的寡居期間和一個叫歐文·都鐸的管家發生了一些超友誼的事兒,然後生下了埃德蒙·都鐸,埃蒙德則娶了蘭開斯特家的瑪格麗特·博福特(叫瑪格麗特的女人都是狠人),兩人誕下的兒子就是亨利·都鐸,他的蘭開斯特血統讓其有一定王位繼承權。
瑪格麗特·博福特13歲就剩下了亨利,而死鬼丈夫在孩子出生之前就死於玫瑰戰爭,因此一個人一把屎一把尿把亨利拉扯長大,期間改嫁多次,在愛德華四世即位期間,嫁給了宮廷總管托馬斯·史丹利,但這些細節咱也不多說了,繞來繞去頭大。
回到查理三世掃清異己加冕之後,瑪格麗特·博福斯就獲得了對查理不滿貴族們的暗中資助,1485年,亨利·都鐸集結了一支5000人的軍隊,在博斯沃思原野與率15000人的查理三世展開決戰,這也是蘭開斯特和約克家的最後一場戰役。亨利·都鐸雖然兵力少,但在關鍵時刻,亨利三世旗下幾個主要大貴族紛紛退出戰場,尤其是托馬斯·斯丹利(瑪格麗特最後嫁的那個宮廷主管)直接反水殺向亨利三世,最終亨利·都鐸完結了查理三世的統治。建立了新的都鐸王朝,同時為了化解蘭開斯特和約克家的矛盾,亨利·都鐸迎娶了愛德華四世的女兒—約克的伊莉莎白為妻,將兩個家族融合。都鐸王朝的族徽也是將蘭開斯特和約克的紅白玫瑰融在一起,三十年的玫瑰戰爭也就此落幕
估摸著這些重複率極大的人名讓大家都很頭疼,其實我在寫的時候也挺頭疼,最後丟一張族譜以及幫大家捋捋玫瑰戰爭中的關係,下圖中的紅線是國王線。
蘭開斯特這邊:亨利五世死後由亨利六世即位,但六世以及其子愛德華在巴內特戰役結束後,均被愛德華四世所殺,這條線絕後了。
約克這邊:理查戰死後由其子愛德華四世即位,愛德華死後宣布由愛德華五世即位,但被攝政王理查三世軟禁,最後失蹤,隨後理查三世即位。
亨利五世的老婆凱薩琳與管家歐文·都鐸生下了埃德蒙,而埃德蒙和蘭開斯特家的瑪格麗特·博福特生下了亨利·都鐸,都鐸終結了理查三世,並迎娶了愛德華四世和伊莉莎白的女兒——約克的伊莉莎白,並開啟了都鐸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