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火也能驅動坦克?二戰德國的無奈之舉

2020-02-04     瘋狗的輕武


二戰時德三帝國的失敗與他們的能源短缺密不可分,僅靠羅馬尼亞那點油田和自家煤化汽油那點產能完全無法滿足戰爭機器的胃口。前線的燃油都不夠,那後方的供給自然更是少得可憐。但打仗時也不能光指望前方,後方還得要生活,還得要訓練新的坦克手不是?寶貴的燃油是捨不得用做訓練的,因此德國人在二戰時普遍使用了柴火作為訓練坦克的發動機燃料。

用木材替代燃油說白了就是木煤氣,原理如下圖。他分為燃燒,冷卻,過濾和氣化三個部分。

燃燒爐內加入柴火等含碳可燃物,在氧氣不充分的情況下,這些木材在乾餾後會產生一氧化碳與氫氣的混合氣體,我們叫他木煤氣。這是一種可燃氣,和煤氣有點像,可以直接當作燃料給發動機供能,只不過能量密度很低。

當然,光是這種直接燒出來的木煤氣溫度很高,雜質也很多,要經過處理才能給發動機用。因此它首先得經過中冷器冷卻,再通過空氣濾芯過濾,最後混合一定量氧氣後直接進入發動機燃燒室燃燒做功。

這種原理並不新鮮,木煤氣爐早在19世紀上半頁就有人發明了,到20世紀初也被有限的應用於車輛上。只是二戰時的能源短缺讓這種臃腫,不方便的機器重新被列強們撿起來用了而已,尤其是德國。

上圖這個是一號坦克底盤加上了一個首上和炮塔木製模型,後邊可以看到那個柴火罐子。

這台是二號坦克底盤改的訓練車,也算是廢物利用。可以看到柴火爐左右還有10根管子,那是用來儲存氣體的罐子。發動機關閉的情況下,爐子生成的木煤氣可以先存起來,方便之後冷啟動時直接就能走,省的發半天爐子等煤氣。


這是一台一號底盤,三號炮塔的訓練坦克,整個比例看起來頭重腳輕。但三人炮塔已經是德國二戰主流,靠一號和二號坦克這種兩人炮塔並不適用於作戰觀瞄射擊訓練。

上圖這個是戰爭結束之後盟軍不知道從哪個旮旯找出來的四台燒柴的38t坦克,履帶已經卸掉了,等著被拆除。

有沒有發現燒柴火的坦克都是輕型坦克?是的,前邊就說了這種直接燒柴產生的木煤氣能量密度很低,也沒有經過加壓,平時也就能驅動個輕型載具。

比如半履帶車

包括卡車,下圖是德軍正在清理爐內的殘渣。

但如果稍微重點,諸如三號、四號、豹子、虎式都有使用這種瓶裝壓縮煤氣。


不過也僅此而已了,瓶裝壓縮煤氣是直接連到發動機油路的,在戰場上很明顯有安全隱患。背後那種柴火爐子也因為沒有任何防護措施,而且跑不快,所以也不適合戰場,只能作為訓練使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UXjbG3ABjYh_GJGVCA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