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經濟數據全面飄紅,原因不簡單

2023-12-08     抱朴財經

原標題:中山經濟數據全面飄紅,原因不簡單

中山經濟數據全面飄紅,是對真抓實幹的正常回報。

作者:今綸

中山最近喜事連連:

11月28日上午,深中通道主線全線貫通。深中通道將於2024年正式通車,全線貫通為通車創造了必要條件。屆時,深圳與中山的車程將從現在的2小時縮減為約20分鐘,深中通道將成為連通珠江口東西兩岸城市群的交通大動脈。這對於中山意味著新的歷史機遇。

深中通道西人工島 沈仲 攝

珠江啤酒擬建中山基地,投資超8億元。

「2023中國城市宜居指數分析報告」出爐,中山成功上榜,位列全國第十五名。

一系列的消息給人一個感覺就是中山生氣勃勃,正在「二次創業」的路上飛奔,環境改善,交通提升,資金湧入,這些都是中山的現狀

01 中山站在風口上

那麼,中山的經濟發展到底怎麼樣呢?

2023年10月,中山人交出了一份「成績單」:前三季度中山地區生產總值為2744.63億元,同比增長5.3%,比全省平均增速高出0.8個百分點,增速在珠三角城市群中僅次於深圳(5.4%),與惠州、江門並列,堪稱珠三角「增速第二城」。

中山何以如此彪悍?

我的總結是16個字——「學習深圳,狠抓短板,攻堅工改,服務企業」,也就是四個方向。

當筆者在中山調研的時候,不止一次聽到當地人說「學習深圳,對接深圳」。

中山人低調務實,誰能帶我們發展經濟,我們就學習誰,誰能幫助中山的老百姓增加收入,我們就對接誰。

在中山,你隨時隨地可以看到「深中一體化」的說法。

比如11月17日,有關領導主持召開省級改革創新實驗區建設專題座談會,他提到的也是「深中營商環境一體化」、「深中產業協同一體化」、「深中交通一體化」、「深中科技創新一體化」、「深中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一體化」、「深中規劃一體化」。

簡單說,只要能把經濟增速、人民收入、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搞上去,中山願意做一個謙虛的學習者。

東莞、惠州經驗擺在眼前,深中通道一通車,中山就很有可能是第二個東莞、第二個惠州。

深中通道 圖源:中山發布 黃健斌 攝

放眼灣區,地理位置上如此接近深圳的地級市只有中山,這是歷史機遇,不容放過。

今年6月,深圳和中山攜手共建珠三角首個跨市經濟合作區域,選址在中山翠亨新區和火炬開發區。

中山前三季度工業增速高,這一方面得益於先進位造業投資、高技術製造業投資的高位增長,二者增速在前三季度均超過50%;另一方面是新落地項目的快速動工,中廣核清潔能源技術項目、比亞迪智能終端零部件項目等項目對中山工業投資增長拉動作用明顯

中廣核中山科研基地項目效果圖

深圳因素,功不可沒。

中山站在了風口上,風從深圳來,「學習深圳」是第一個方向。

02 狠抓短板,增速狂飆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如今,遞名片、留號碼在中山「一把手」對口服務企業的工作中已是常態操作,今年中山還要求各鎮街「一把手」訪企入廠,與轄內規上企業至少「握一次手」。

筆者在中山調研聽到這樣一個細節:

今年中山一季度增速公布之後,有關領導在某一個周四召開了會議,認真總結找短板。

2023年一季度,中山市地區生產總值為857.95億元,同比增長5.9%。這是一個高於全省GDP增速4%的數據,其實是不錯的成績。

但是,他認為還有提升的空間,找來經濟增速相對較弱的鎮街負責人說:「你們馬上就去增速比較好的××鎮學習,本周就去」。

周六,相關鎮街的負責人沒有休息,集體去增速最好的鎮街學習先進經驗。

因為學習深圳、對接深圳,所以中山的公務員普遍感覺自己很「卷」,原因之一是確實工作壓力大,原因之二是深圳這個榜樣其實不容易學,深圳有錢有政策有人手有資源,但中山在這方面就相對弱一些。

圖源:中山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

在中山的政務服務和經濟建設中,如果某板塊是個短板,一定會被追著改,要求迅速補齊短板,因為你的學習對象是深圳。這就是中山今天的常態。

「狠抓短板」是中山經濟增速狂飆的重要起跳點之一,雖然很艱苦,但是成績也是有目共睹的,這是第二個方向。

03 「工改」殺出一條血路

到中山開工廠、辦公司的老闆們最頭疼的是什麼?相關負責人以及企業高層都說是「土地緊缺」。

土地面積全省倒數第二的中山,建設用地開發強度已接近40%,部分鎮街的開發強度甚至高達85%。

中山是全省唯一實施減量規劃的地級市。每年在全市企業家座談會上,談及最多的就是「無地可用」造成的增資擴產難,或是苦於缺乏連片土地開發的大項目落地難。

中山的面積只有1783.67平方公里,只有佛山的一半,清遠的十分之一,比深圳還小,略大於珠海。

所以,中山要搞「製造業當家」,最頭疼的就是要騰出土地來。

2022年,中山累計拆除整理低效工業用地(即「工改」)1.4萬畝,盤活批而未供和閒置土地2.4萬畝。這當然觸動了不少人的利益,但是中山要繼續提升先進位造業的高質量發展,需要空間,舍此一路,別無他途,所以,頂著壓力也要上。

2023年,中山的目標之一是:全年整備工業園區建設用地5000畝,形成100畝以上連片工業用地20塊。

這又會觸動一批人的利益,但是與此同時,中山的製造業在實現跨越和騰飛,這也是事實:

2023年前三季度中山地區生產總值為2744.63億元,同比增長5.3%。第二產業增加值為1367.98億元,同比增長7.0%。

規上工業增速回升。前三季度,中山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108.91億元,同比增長5.6%,增速較上半年加快1.3個百分點。按現代產業看,先進位造業增長9.4%,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49.8%;高技術製造業增長10.6%,占比15.9%。

「工改」等於是為中山的製造業「殺出一條血路」,中山製造業數據亮眼,這就是回報,這也是第三個方向。

珠三角經濟增速第二名的中山,緊跟深圳,開始有相當的氣象與魄力了。

04 企業家砸下真金白銀

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與營商環境有極大的關係。

2021年10月25日,市委、市政府向全社會釋放信號:市委、市政府把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作為改革「頭號工程」。 

兩年過去了,中山做得如何?

在中山調研,我們得知這樣一個故事:某重點企業因為各種因素,訂單下降,相關領導得知後,建議有關部門迅速跟進,盡最大力量服務企業,幫助企業解決問題。

據媒體公開報道:

廣東和勝工業鋁材股份有限公司在用地方面遇到困難,中山市、三鄉鎮出手相助,不僅將48畝商住用地改為工業用地,還幫助企業以最快速度建廠房、協調臨時生產用地。

市海外歸國人員創業協會會長李嘉聲的企業項目希望「拿地即動工」,負責項目協調的幹部建了一個工作微信群,群里66個人中,企業一方只有3人,其餘63人都是部門和鎮街的幹部,所有問題都能很快解決

企業家都是人精,一個地方的營商環境好,他們就會加速投資。這是中山努力的第四個方向。

中山城區概貌。明劍 攝

前三季度,中山工業投資同比增長47.2%,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從上年同期的24.9%升至38.3%,其中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45.1%,占比升至13.8%;先進位造業投資增長51.7%;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55.3%。

也就是說「錢往中山來」!

「服務好企業」不是一句空話,必須認真紮實解決好每一個問題,企業家將心比心,看到了「服務員」的真心,就會砸下真金白銀,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山的「服務員」乾得不錯。

中山經濟數據全面飄紅,是對真抓實幹的正常回報。

當然,中山經濟的相對領先其實也離不開中山人在2022年的布局,中山的再次崛起,並非一日之功:

2022年的中山有239個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738億元,超額完成年度投資計劃。157個增資擴產項目動工建設,計劃投資總額252億元。工業投資、基礎設施投資占比分別提高到27.2%、36.7%。

2022年的埋頭實幹,2023年的持續加油,所以中山才有今天的成績單。

中山怎麼樣了?數據已經給出了答案,企業家們也以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

圖 顏敏斯 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9447d3b958072b27ee92c266c0ff7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