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無人駕駛計程車來了,680萬老美工作懸了

2024-10-11     抱朴財經

人類走在一條充滿艱險的平衡之路上,左一步是懸崖,右一步是峭壁,只能戰戰兢兢緩步前行,沒有高超的智慧難以保持這種平衡。

作者:施南(抱朴財經評論員)

10月11日,在特斯拉「We, Robot(我們,機器人)」發布會上,特斯拉Robotaxi(無人駕駛計程車)正式亮相。

發布會上,特斯拉推出了名為CyberCab的無人駕駛計程車和無人駕駛Model Y,CyberCab沒有方向盤和踏板。CyberCab 無人駕駛計程車成本將低於3萬美元(註:當前約 21.2 萬元人民幣),將於 2026 年投入生產。

所以,暫時對所有人沒有影響,但很快就會影響到很多人,有人會做噩夢,有人會做美夢。

01 沒有方向盤和踏板

先說美夢,比如你買了輛無人駕駛計程車,你就可以讓它送你去上班。然後,它去打工賺錢,下班的時候去接你,到家之後,繼續去打工賺錢。

如果你的資金足夠的話,其實買幾輛無人駕駛計程車就不用幹活了,可以50歲退休,完全不看退休金,也不指望退休金。

當然,這只是美夢,先說說美夢的進度條,第一步是落地於美國的加州和德州。

車輛在2026年開始生產,並將在2027年開始大規模量產。也就是說,2027年有望會大規模在這兩個州投入使用。

法規方面,按照馬斯克的說法:明年在美國德州和加州推出完全的無人監督的 FSD,那也就是說法律方面也沒啥問題?待確認。

這車到底怎麼樣?相信大家心裡還在犯嘀咕:

第一,沒有方向盤和踏板,我還是很害怕。

第二,成本會降低到 0.1 美元(當前約 1.4 元人民幣)每英里左右,現在的交通成本大概在 1 美元(當前約 7.1 元人民幣)每英里左右。

第三, 沒有插頭,採用感應充電。什麼是感應充電?將發射線圈設置在充電插頭內,在其外包裹橡塑絕緣層,感應充電器與外部需充電設備之間不是直接的線接觸。

總之,如果你打算在美國開優步賺錢養家餬口,我看就算了,技術碾壓太厲害,我覺得要慎重,可能幹其他的體力活還稍微靠譜一點。

對於出行者來說,無人駕駛計程車里程價比較便宜,這也是美夢。

以上美夢,如果某一天中國的條件也具備了,大家也可以做相應的美夢,但我認為可能是三四年以後的事情了。

02 無人駕駛計程車要過三關

再說說噩夢。

毫無疑問,無人駕駛計程車是所有計程車司機、網約車司機的噩夢。

2021年至2023年,美國全國網約車的月訂單量基本保持在8億單左右。‌然而,擁有合法網約車司機資格證的司機數量從2020年12月的289.1萬激增至2024年3月的679.1萬,增幅達到了235%。這表明,雖然全國的訂單量沒有大幅增加,但網約車司機的數量卻在快速增長‌。

所以說,無人駕駛計程車一上來,這680萬人的飯碗基本就碎了一地。

在美國,你打個計程車、網約車是相當貴,動不動就是幾十美元,如果普通中國人在美國打個車,乘以7(匯率),估計會當場暈厥。

日前,有博主發文稱,他在美國體驗了一下Waymo無人駕駛計程車,價格也很貴。博主乘坐了9英里(約為14.4公里)路程,結果收費120美元(約合人民幣873元), 摺合一公里60元,價格相當昂貴。

那麼,馬斯克版的無人駕駛計程車的里程費會不會相對便宜?有這個可能。

從特斯拉的一貫風格看,該廠應該會走極致性價比的方向,那麼,無人駕駛計程車就要硬剛計程車、網約車了。

是不是能勝出?不好講。

因為計程車司機和網約車司機是個龐大的群體,背後是有工會的,先說個去年的舊聞:

2023年11月9日,美國二十多個工會敦促美國汽車安全監管機構對Alphabet旗下的Waymo和亞馬遜旗下的Zoox等無人駕駛汽車展開全行業調查。這些工會包括美國運輸工人工會、國際卡車司機兄弟會和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等。

在一封致美國交通部長和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代理局長的信中,這些工會提到了最近針對通用汽車自動駕駛子公司Cruise的調查,以及加州暫停Cruise測試的決定,理由當然是安全。

10月,舊金山的一名行人被一名肇事逃逸的車輛撞倒,並被鄰近車道的Cruise自動駕駛車輛二次撞倒,而Cruise自動駕駛車輛未能及時停車。這名行人被拖了20英尺(6.1米)。

加州監管機構認為自動駕駛汽車對公眾構成威脅,並吊銷了Cruise無人駕駛計程車運營商的執照。

馬斯克說搭載 FSD(特斯拉研發的完全自動駕駛系統) 的無人駕駛計程車,比人類駕駛安全 10 倍左右,能讓車更加安全。

但是馬斯克是賣家,實際上,有些專業人士並不認同。而且, FSD也確實出過事。

今年 4 月,一輛載有乘客的 Uber 網約車在拉斯維加斯郊區的一個十字路口撞上了一輛 SUV。事故發生時,這輛網約車正開著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服務(FSD,Full-Self Driving)。

Uber 司機表示,雖然 SUV 是從另一輛車造成的盲區中開出來的,但當時特斯拉的系統未能及時降低車速

雖然,真人駕駛也會出事故,但人們就是天生對自動駕駛更挑剔更警惕。

所以,馬斯克的無人駕駛計程車要想在整個計程車市場搶一杯羹,除了法規方面要過關,安全方面一點不能有閃失,而且要過工會這一關。

03 上海大機率是大贏家

說回中國市場。

既然蘿蔔快車已經在中國多個城市試水了,那麼,馬斯克的無人駕駛計程車未來進入中國市場只是時間問題,八年、十年總要落地

而且特斯拉和中國政府的關係良好,只要技術細節談好,落地時間可能就在大規模量產之後。

特斯拉上海工廠現在是特斯拉最重要的工廠,目前,無人駕駛計程車在德克薩斯州超級工廠生產,未來大機率也會在上海量產無人駕駛計程車,供應中國市場,這就是上海的GDP和稅收啊,上海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方便和幫助是可以想見的。

而且以上海的地位、資源,爭取更多城市對特斯拉無人駕駛計程車放行是完全可能的。

從幾個月之前蘿蔔快車迅速在多個城市鋪開的情況來分析,不難看到,中國高層是非常樂於見到這一類項目落地的,畢竟是「新質生產力」。

上海大機率是這一輪特斯拉上升期的大贏家。

另外,對於普通人來說,退路可能越來越少了,以往普通人以為的退路:

開網約車、送外賣、送快遞其實在技術上已經被自動駕駛系統、無人機、機器人取代了,只不過,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大規模推廣而已,一旦推廣……

社會可能需要普通人的消費、生育、數據,但不需要普通人的勞動能力,因為太貴,而且不如機器耐造,還有居然有情緒不聽話。我說這話很殘酷,但就是事實。

如何解決普通人的生存問題,同時又順應技術發展的大趨勢,其實我個人不太樂觀,還是需要更多的制衡力量。

人類走在一條充滿艱險的平衡之路上,左一步是懸崖,右一步是峭壁,只能戰戰兢兢緩步前行,沒有高超的智慧難以保持這種平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1db8397dcdec9dc301450f8f7e69f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