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鄰居王太太帶著兒子帥帥來家做客,閒聊間看見大寶帶著帥帥在畫畫。我走過去想看下孩子們的畫,妹妹手邊的塗鴉,色彩鮮明,帥帥卻
畫了一大堆黑色、棕色線條
交織在一起。
於是我問王太太:「最近帥帥是不是
有什麼心事
?」
王太太說:「沒發現有什麼異常情況,這段時間天天在家,感覺他挺開心的。」
「哪有沒有受批評,或者不開心的事情?」
「要說不開心,那就是前段時間,帥帥那天情緒特別不好,
一直哭哭鬧鬧
的,他爸就凶了幾句。這孩子哭了好一陣子,後來也就開始吃飯,他也吃了不少呢!我們也沒當回事。」
「帥帥
塗鴉的色彩比較重
,可能和您說的這事兒有一定關係。」
「
都是瞎畫的,這也能看出情緒
?」王太太驚訝地問。
「是的,色彩與孩子的心理及情緒,有很大關聯呢!」
我們經常會忽略孩子們畫中傳遞出來的信息,在幼兒時期,孩子不能清晰的表達內心的情感,通常會從畫的色彩中表現出,他們當時情緒是快樂還是憂傷。
顏色是孩子情緒的秘密
幼兒時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階段,其中情緒是否健康,是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而
0-6歲的孩子,通常用顏色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一方面學齡前的兒童對於周圍事物多是
通過顏色來辨別。
澳大利亞心理學家維爾納曾經做過關於兒童辨別事物的實驗,結果證明:兒童,尤其是學齡前的兒童,對於事物的認知,大多都是根據視覺感受到的強烈色彩進行的。越是色彩飽和,越是能夠引起孩子的注意。
比如一盒蠟筆放在孩子面前,他們多會選用紅、橙、黃、綠、藍等這些強烈的色彩來進行繪畫。
另一方面
繪畫是孩子重要的「語言」,是一種非語言工具。
情緒積極的孩子,繪畫時
心態比較溫和
,畫出來的作品,多是
色彩鮮明
,讓人看起來覺得「明媚」的顏色;而
情緒消極的孩子
,繪畫時
情緒波動比較大
,
畫筆接觸紙張比較用力
,痕跡比較明顯,嚴重的畫紙會被破壞。畫出的作品也會讓人覺得沉悶、壓抑。
如果是這樣,家長就要注意,最近孩子遇到什麼不開心的事情,及時做到情緒疏導。如果沒有,而孩子又經常畫這樣的圖畫,就要
引起重視
,可能是
心理出現了重大變化
引起的。
色彩能透露出孩子的性格
顏色不僅能都表現出孩子的情緒,內心的喜怒哀樂,同時還能通過色彩,了解孩子
內心深層的想法以及特徵
。
1
、
顏色對於孩子來說,有固定的意義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阿爾修勒博士曾做過為期一年的兒童色彩調查研究。研究發現,孩子偏愛的顏色,和性格有很大關係,甚至認為,通過孩子選擇的色彩,能讀出其情緒是快樂還是憂傷的。
阿爾修勒博士認為,孩子對色彩的偏愛,說明這類顏色能表達他想要吐露的
:
喜歡黃色的孩子依賴性強;
喜歡粉色的孩子充滿愛心、溫柔、體貼;
喜歡藍色的孩子愛出頭、喜歡當老大;
喜歡綠色的孩子比較平和;
喜歡紅色的性格熱情剛烈,感情濃郁;
喜歡橙色的孩子人緣好,但習慣以自我為中心;
喜歡紫色的孩子爽朗、沒心機。
喜歡黑色、褐色、墨藍色等深色調的孩子,其心理較難探究。
家長可以用做範本,來對比和了解自己孩子的心理特點,並給予積極、正面的引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是科學實驗,但也僅供參考,畢竟
,個體存在差異
,不建議太過絕對化比較。
2、通過顏色對孩子進行個性改善
掌握了心理色彩,父母可以更準確的對孩子進行引導,對個性進行一些改善。
朋友阿玲的女兒,從1歲多開始就比較喜歡紅色,性格活潑開朗、對人熱情大方。但有時候
會過於熱情
,比如為了給鄰居家的小狗喂餅乾,一直追著小狗跑,搞得阿玲既好笑又很尷尬。
阿玲多次表示
希望女兒可以變得安靜
一些,在得知色彩可以對孩子個性進行改善時,她把家裡地墊、桌子、玩具換成了綠色。等
再次見到孩子
時,看上去
性格確實變得平和很多
。
孩子對於顏色的喜歡與執著並不是
與生俱來
的,是在
成長中受到環境、教育等不同的影響而形成的
。所以,根據孩子的性格,可以選擇一些顏色,適當進行改善。
媽媽來叨叨:
兒童教學研究者認為,兒童在
6歲以前的情緒培養
,對其性格有深遠影響,如果孩子通過色彩表現出急躁、易怒、悲觀、孤獨的情緒性格,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他們今後的個性發展與心理健康。所以,家長了解孩子的性格色彩,有助於孩子心理健康成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anx3MBeElxlkkaX9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