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傭人女兒」火了,家務多到做不完,親媽依舊不滿:你煩死了

2020-09-11     育兒小米

原標題:11歲「傭人女兒」火了,家務多到做不完,親媽依舊不滿:你煩死了

我們常說一句話,「

孩子是上帝賜予父母最好的禮物

」。

許多父母也都非常珍惜這份禮物,他們會奉行「

一切以孩子為主的原則

」,把自己最好的都留給娃!

然而,凡事都有例外!近年來,我們也看到不少生母、生父虐待孩子的事例。

前些天,兜媽就看到一則故事,被裡面的反派氣得直跺腳!

11歲「傭人女兒」火了,家務多到做不完

故事的女主角叫詩盈,是家裡的大女兒,她還有一個弟弟和妹妹。

身為家中的老大,詩盈自然要幫助父母分擔一些壓力。

所以,她不僅要幫助媽媽做家務,還要照顧年幼的弟弟妹妹!只要詩盈待在家裡,就沒有休息時間。

許多同齡人都不喜歡上學,但是我喜歡。因為上學比在家裡輕鬆一百倍。

一位11歲的女孩子竟然會說出這種話,做父母的難道沒有反思嗎?

答案,顯而易見。

為什麼不把鍋洗了呢?

看見女兒拿著掃把一直在屋裡「磨蹭」,媽媽不耐煩地做出了下一個家務活的指示。

聽到這句話後,詩盈只是默默地點著頭,放下掃把,走向廚房。

毫不誇張地說,家務活根本多到做不完,她要掃地、拖地、洗碗、刷鍋、洗衣服……

等做完了家務活,她又要照顧弟弟妹妹,忍受著自己的課本被弟弟撕壞、被媽媽丟到地上的殘酷現實。

即使如此,媽媽依舊對詩盈

非常不滿

你煩死了。

沒錯,無論詩盈做得多麼出色,她的媽媽依舊不滿意,好似天生就討厭這個大女兒。

看到女兒做家務時,她也不會幫忙,只會舒適地坐在沙發上陪兒子、小女兒玩耍,同時還不忘嘲諷詩盈:

在幹嘛?真磨蹭!煩死了!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了「釘宮三連」 ……

但是,詩盈被問到是否想和媽媽一起玩時,她毫不猶豫地說道:

想,可是媽媽不想,她對我很不滿。

生活中,詩盈很少有機會和媽媽一起交流,與其說沒有機會,倒不如說媽媽只在乎弟弟、妹妹,對於這個姐姐,她一點不在意。

11歲的大女兒,根本不像一位孩子,反倒是像家裡的「傭人」、「保姆」,還是包吃、包住、沒工錢的那種!

話雖如此,詩盈並沒有任何不滿,因為她早就習慣了這種生活。

分析:為什麼親生媽媽對詩盈這樣殘忍?

1.詩盈剛出生時,這對父母由於種種原因把她交給了鄉下的奶奶照顧,過了七、八年才重新接回家,這也導致母親對詩盈沒有太多的親子感情。

2.家庭瑣事太多,家裡又有一兒一女,自己勞累過度,於是就喜歡拿大女兒當出氣筒。

3.整個事件中,我們都看不到爸爸的出場。

既然如此,我們不妨做個猜測,媽媽對自己的老公頗有怨言,而這位大女兒只不過是「替死鬼」,說不定事件裡面還有難言之隱。

當然,無論真相是什麼,受傷害的永遠都是孩子!

詩盈從小就在奶奶家長大,沒有感受到父愛、母愛,內心缺乏安全感,她回到家後本應該得到父母的關愛,然而事與願違……

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未來性格難免會受到重大影響。

孩子長期被父母漠視會怎麼樣?

1.

親子感情破裂

孩子得不到父母的關愛也就算了,他們還要親眼目睹自己的弟弟、妹妹跟父母「秀恩愛」,這種鮮明的對比會讓他們感受到命運的不公。

對於孩子而言,他們的社交圈只有學校和家庭。

學校中發生的事情,他們想跟父母分享,可是當父母漠視自己、討厭自己的時候,他們就沒有了傾訴對象。

長此下去,孩子與家人的關係就會越來越淡薄,親子感情破裂是遲早的事。

同時,孩子有兄弟姐妹的話,可能也會影響手足之情。

2.

孩子會抑鬱

生活中,許多父母都只重視孩子的成績,而忽視了孩子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發展。

臨床心理學發現,

童年期間情感長期被忽視的人,常常會為他人著想,而忽視了自己的感受。

這時候,孩子的負面情緒占據主導地位,他們會變得自我懷疑、悲觀、甚至抑鬱。

幸運的是,詩盈雖然得不到父母的關愛,但是她的心態非常好,這就可能會降低患抑鬱症的幾率。

電視劇《小歡喜》中,陶虹飾演的主人公就是一個控制欲極強的單親媽媽,由於她失去過一個孩子,害怕再失去一個孩子,就過分地盯緊女兒的生活。

她不懂得自己應該關心女兒哪方面、不該過分干預哪方面,這也導致女兒沒有生活自主權,得不到母親的真正關愛,最終患上抑鬱症。

所以,父母要學會高質量關心孩子,既不能漠視、也不能情感控制,否則都會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

3.

孩子性格變化

孩子長期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心裡就會缺乏安全感,他們就會變得內向、不願意在外人面前說話,產生自卑的心理。

等到他們長大後,也不願意輕易相信別人,職場上前途有限、愛情上難以遇到知音。

然而,這只是第一種性格變化,而第二種性格變化就比較極端。

孩子經常受到父母的漠視,內心得不到關愛,他們性格就會變得孤僻冷漠,缺乏同情心與愛心,看到弱小的人就會欺負,變成一個不良少年。

等到他們長大後,這種冷漠的性格還可能發生變異,讓孩子成為偏執、反社會人格的人。

兜媽寄語

11歲女兒淪為家庭傭人,想和媽媽親近慘遭拒絕:

別讓漠視毀了孩子

後來,在育兒師的幫助下,媽媽逐漸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她開始嘗試接納詩盈、體諒詩盈的心情,平等的對待每位孩子。

對此,善良的詩盈也體諒了媽媽,慢慢地向媽媽打開心扉。

可是,從始至今,在外打工的爸爸都沒有露面,這不禁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家人之間都是心連著心的,但凡有一個人缺位,都會引起「蝴蝶效應」,造成不好的後果。

各位寶媽、奶爸,你們覺得詩盈的父親和母親的誰的錯更大?你們有關注過孩子的內心世界嗎?快來探討一下吧!

我是兜媽,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tUZgHQBURTf-Dn5snI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