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父母·挑戰》這本書中提到,父母給孩子的愛,不要太滿,否則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百分百的、全身心的去愛,甚至很多父母放棄自己的人生,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未來去照顧。
愛滿則溢,做什麼事情,過度了就不是一件好事了,對孩子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在孩子0—6歲,父母們容易在4個方面過度,過度則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都會產生影響。
父母可以對照一下,自己是否在這個行列:
·過度喂養
父母根據自己的需求,讓孩子吃飯、睡覺、穿衣服等。
有共情的父母,會因為自己的經歷而想到孩子,但是父母卻沒辦法設身處地的為孩子著想,這樣的共情反而會成為孩子的負擔。
我經常見到媽媽或奶奶這樣給孩子喂飯:把孩子抱在懷裡,摁住胳膊,卡住腿,拿起勺子硬往孩子嘴裡塞。
這樣的愛,孩子很難承受和感激。
·過度照顧
因為一些遺憾,或者是孩子得來不易、對孩子了解不多,導致父母在照顧孩子的時候,有些過於周到了。
太周到,就過了。
比如說,給孩子穿衣服、穿鞋、收拾書包……除了學習,父母恨不得幫孩子做了一切的事情。
2歲多的孩子上過廁所之後,媽媽讓孩子自己提褲子,結果被人指責說:「這麼小的孩子,哪兒會啊?」
不過事實證明,這個孩子真的會。
父母對孩子的過度照顧,反而會讓孩子喪失掉一些他本來應該就會的技能。
·過度參與孩子的生活
有的父母跟孩子沒有互動,不會管孩子,但是有的父母會過度的參與到孩子的生活。
孩子只要不在父母眼前,父母會不斷的去關注這段時間孩子的狀態,不允許自己和孩子之間有任何的秘密。
父母的這種情況就會發展成為控制欲,讓孩子愛父母,卻也很怕、很煩父母。
·過度要求孩子完美
有的父母會給孩子的成長列清單,幾個月可以坐、幾個月要會走、成績要達到優秀、上哪個小學……
在孩子的每個階段,父母要求孩子完全按照清單上面發展,如果孩子發展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自會通過責罵、威脅、誘惑等方式來強迫孩子發展。
在《孩子的秘密生活》紀錄片中,昂米諾在節目中吐口水、大喊大叫,糖果灑滿地的時候,先是害怕又很開心,很明顯比別的孩子都發展慢一些。
很多彈幕說,父母不會教。
但孩子們本來發展就不是一致的,他有屬於他自己的發展規律。
之前看過一個卡通視頻,把孩子的成長比喻成跨過一個長溝:
孩子要跨過一個孩子想要飛的時候,媽媽扔給孩子一個錘子,要孩子自己修台階,腳踏實地。
別的孩子用梯子的時候,媽媽讓孩子趕快去拿梯子,結果孩子拿來的梯子很小。
還有個孩子飛過長溝的時候,媽媽又讓孩子趕快長出翅膀,可是孩子的翅膀已經被父母剪掉,長不出來了……
每個孩子都有他的長處,也有他的特點。
過度養育,通常來源於父母的焦慮,還有一些是來源於父母不知道該怎麼關心孩子。
這種情況下,父母容易焦慮、著急,看到孩子哪一方面比別人差,就趕緊給孩子補上,或者讓孩子向別人看齊。
在父母盲目的焦慮之下,孩子本來存在的能力,反而被父母給折騰沒了。
孩子的成長,不是父母全心全意去付出,盡心盡力的教導,讓孩子知道怎麼走、往哪兒走。
孩子的成長過程,反而是父母發現孩子身上的特色和優點的過程。
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方方面面都要管、都要盯著,這樣很累,收穫也很小。
發現孩子的優點,在孩子的優點上引導孩子成長,這樣比全方位盯人要更有效果。
父母發現孩子的優點,先要找到孩子的特點。
有的孩子打遊戲很厲害,在父母眼中,這就是不務正業。
但是打遊戲厲害,恰恰說明了孩子手腦協調能力很好,腦袋瓜也足夠的聰明。
父母要能冷靜的對待孩子的特點,這樣才能發現孩子的優點。
如果父母真的不知道孩子的優點是什麼,可以多誇誇孩子,當孩子做對事情的時候,父母可以多夸一下孩子的努力和行為,也夸一下孩子很棒、善良,慢慢的父母會發現,孩子要比自己認為的更優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YdMAdnQBURTf-Dn5bZU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