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超96%A股公司,keep的難題被耐克代工廠解了

2022-03-19     英才雜誌

原標題:利潤超96%A股公司,耐克代工廠的「華利」生意

本文作者 | 張賀

「你配速多少?」

這年頭,跑步的人越來越多,甚至於一個城市的不同區域都有各種各樣的跑團。在跑友圈,配速和跑鞋是永恆話題,不時還會有馬拉松抽籤結果出爐時的喜悅與失望。

這只是當前運動風靡的一個側面。

目前各類運動博主在自媒體平颱風生水起,帕梅拉全球爆火就是證明。去年6月,高瓴創投入股特步國際,看上了蓋世威和帕拉丁兩個運動品牌。今年2月,keep提交招股書也引得媒體報道鋪天蓋地。

儘管keep尚未走出盈利困境,但其曝光度已經表明,運動是一門好生意,尤其是動輒上千、易損耗的運動鞋。

給Nike、Under Armour等品牌代工運動鞋的華利集團(300979.SZ),於3月初發布了2021年業績快報,全年營收174.7億元,利潤總額36.8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5.4%和60.28%。其利潤總額若放在2020年,排名A股第200名,超過現在約96%的公司。

年產運動鞋1.8億雙,客戶集中度較高

運動鞋履行業的經營模式主要分為兩種,品牌運營與製造分離模式和一體模式。其中前者占主流,Nike、Adidas、Under Armour等主要品牌均為該模式,安踏、特步兩者兼有,不過前者占比也在增加。

在專業化分工下,製造企業可以更加專注,行業空間也十分可觀。

華利集團就從事運動鞋履的開發設計、生產與銷售,主要為Nike、Converse、Vans、Puma、UGG、Columbia、UnderArmour、HOKA ONE ONE等全球知名運動品牌提供開發設計與製造服務,與全球運動鞋服市占率前十名中的五家達成了長期穩定的合作。其中耐克為第一大客戶。

華利集團產品分類

來源:華利集團招股說明書

當然,這種長期穩定合作是相對的。

以Nike為例,儘管華利集團與Nike的合作從2012年就已開始,但是在Nike品牌供應商體系中,華利集團仍屬於新生代成員。而且二者合作產品主要為跑步鞋和滑板鞋等運動休閒鞋。

競爭對手豐泰企業與Nike的合作年限更長,而且產品系列更豐富,包括專業運動系列,產品平均單價也高於華利集團。

不僅如此,華利集團的客戶集中度較高。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華利集團前五名客戶占其應收帳款餘額的比例分別為72.63%、75.04%、80.31%,對應的是前五名客戶的營收占比分別達到83.01%、84.57%、86.14%。

當然,隨著新客戶的持續導入,客戶結構會逐漸優化,但這個過程不會一蹴而就。

產量上,華利集團是全球為數不多產量超過 1 億雙的運動鞋專業製造商之一,2019 年的鞋履產量超過 1.8 億雙,並且在越南、中國、多米尼加、緬甸等地共開設了逾20家製鞋工廠。

從華利集團的經營活動分布看,中國境內為開發設計與管理總部,還包括部分銷售、採購及生產製造,越南為主要生產基地,中國香港主要負責銷售與採購。

2021年IPO,華利集團募資約39億元,越南生產基地的擴產占了較大比例。這反映了華利集團的另一個風險:生產基地集中於越南。

華利集團IPO募資投向

來源:招股說明書

華利集團在招股書坦言,由於鞋履製造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而越南人力成本較低,所以其主要生產工廠位於越南。但是生產基地集中的情況,會給華利集團帶來一定的風險。因此,華利集團也在積極開拓緬甸和印尼工廠。

在今年3月的調研中,華利集團稱印尼工廠規模較大,將分期建設。其中,一期工廠預計今年年底開始投產。而緬甸工廠則需要等待當地局勢穩定後加快建設。

運動鞋履高景氣,業績穩定提升

以跑步為代表的運動愈加流行,造就了消費者對運動鞋履的需求持續提升。

根據 Grand View Research 數據顯示,2018 年全球運動鞋履市場規模已達到 1465 億美元,近十年來,運動鞋履市場規模增速有所提升,2010-2015年,增速約為6%-10%,2016年之後,運動鞋履市場規模復合增長率超過13%。

儘管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全球運動鞋需求量下降,但疫情恢復後,全球運動鞋市場料將保持穩定增長。

在行業影響下,華利集團的業績雖有一定的波動性,不過總體增速優於可比公司。

來源:華利集團招股書

而且,在2020年全球運動鞋履銷量下滑的同時,華利集團雖然營收同比下降8.14%,但歸母凈利潤卻同比增長3.16%。

從2021年經營情況看,受越南當地的疫情防控政策影響,可比公司豐泰企業當年營業利潤同比下降9.8%,裕元集團營收同比增加1%。而華利集團由於積極的應對,營收和營業利潤則分別同比增長25.4%和60.57%。

如此的業績表現,除了新導入了Asics、On、New Balance等客戶,還有不斷提升的產品單價,由此也帶動了華利集團的銷售毛利率從2017年的23.11%,提升至2021年前三季度的27.87%(iFinD數據)。

客戶拓展不能停,原材料漲價有挑戰

儘管產品單價、營收規模均處於良好態勢,但身處產業鏈中游,華利集團仍然不能掉以輕心。

鞋履製造行業,上游為紡織業、皮革業、橡膠業、化工業等,下游是鞋履品牌運營行業,終端客戶則是普通消費者。

來源:華利集團招股書

近兩年,儘管Nike為代表的海外品牌仍然在國內占有很大份額,但以李寧、安踏為代表的本土品牌表現得也很強勢。

以慢跑鞋為例,華利集團客戶中,Nike、HOKA ONE ONE 、Asics、On、New Balance等均為知名跑鞋品牌,但近幾年李寧旗下的飛電、絕影、超輕等系列,361度旗下的國際線、特步的160和260系列與索康尼品牌也都獲得不少受眾。

隨著主要客戶的競爭對手在增加,如果華利集團不能及時有效拓展客戶,在未來的競爭中恐怕會處於不利地位。

原材料的挑戰也不容小覷。

據華利集團介紹,其原材料主要包括紡織布料、皮料、橡膠、化工原料等。直接材料占主營業務成本(扣除外購產成品成本)的比例在6成左右。而以原油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給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產生不小影響。甚至有專家稱通貨膨脹將持續十年之久。

在今年2月的調研中,華利集團表示,其主要原材料由客戶指定供應商,採購定價主要由客戶與供應商談定。部分橡膠原材料等,華利集團會根據客戶指定的質量標準進行自主採購,採購的價格則根據市場價格由華利集團與供應商談定。

儘管華利集團稱,其銷售的定價模式是成本加成的模式,原材料的漲價最終會反映到銷售價格上。但考慮到下遊客戶多為全球主要的運動品牌廠商,原材料漲價能否順利傳導,恐怕還需要打個問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f315bf2d1cdb3b637f0e08320457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