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9神作:在平凡面前,成功可能一無是處

2022-04-29     理娛打挺

原標題:豆瓣8.9神作:在平凡面前,成功可能一無是處

這是文章頭部

新舊年交接,人們愛做的事無非兩件。

一是年終總結,二是立新年flag。歸根結底,都是為了設立人生目標,不要碌碌無為、虛度此生。

人生目標?這話聽起來沒一點毛病。但皮克斯動畫電影《心靈奇旅》偏不買這個帳,愣是跳出來用故事講述:

當個平庸的「loser」也不要緊,因為生命的意義壓根就不在於登上成功的巔峰。

01.

人生,

是一場你輸我贏的比賽?

Joe,是故事的主人公。他家住紐約,在一所中學當兼職音樂教師,薪水不高,還苦心教授一群壓根不愛音樂的孩子。

跟你我一樣,他很平凡。

大齡單身、工作飄搖、把不切實際的夢揣在心裡,看上去一輩子都和「成功」無關。連年邁的母親,都得為他沒有一份全職的工作而憂心。

在紐約這座超級城市裡,

Joe就像一粒微不足道的塵埃

,他和他的爵士夢一樣,輕輕一吹,就四散在空氣里,無處可依。

就在他以為人生就將如此周而復始的時候,一天,他突然接到意外的offer——著名爵士音樂家拉他入隊,一起演奏,搖擺紐約。

等了幾十年,證明自己機會終於來了。

誰知Joe太過興奮,不小心掉進了井裡,夢想破碎、靈魂抽離、瀕臨死亡。

在人生離夢想最近的關鍵點,變成靈魂、即將超度的Joe,怎麼甘心生命就此結束?

為了復活,他誤入靈魂學院,結識了尚未投胎的靈魂22號。

陰差陽錯之下,他倆衝破學院的重重規則,再闖地球,開始了一趟重返陽間、身體互換的奇異旅程。

與此同時,一幅生動鮮活的紐約圖景,也由此展開。

02.

家,

是回憶和歷程的記載。

家,是Joe和22號出逃後的第一站。

Joe的家,位於紐約一處公寓。空間不大,陳設簡單,但一眼就能看出屋主對音樂的喜愛。

在皮克斯的場景概念圖紙里可以看到,除了舊鋼琴、大提琴這樣的樂器,書架上幾乎都是老唱片。而擺放在電視機下方的黑膠唱機和音響設備,足以窺見Joe對音樂的執迷。

不只有音樂,Joe的家裡還有許多裝飾畫。搭配復古壁紙,無需昂貴的裝飾,已具有濃濃的藝術氣息。

Joe身後的掛畫,來自非裔美國藝術家HenryOssawaTanner的《班卓琴課》

夜晚之中,光線透過窗戶與紗簾,灑在Joe最愛的鋼琴上。點亮一盞旁邊的老檯燈,不需要任何一句多餘的台詞,所有人都能感受到Joe此刻內心的情緒。

如果你仔細看過全片,會發現這個家裡充滿舊物,老物件幾乎都有跡可循。舊鋼琴、大提琴、唱片機、玄關掛畫,都是Joe爸爸留下的痕跡。

老舊琴鍵的細節處理,非常逼真

而這座小小的公寓,也承載著Joe和爸爸一起度過的,最後的生命時光。

父親雖然離去,但這些老物件仍留在這個屋子裡,延續著記憶,從未散去。

03.

體面or夢想

換你,會怎麼選?

除了Joe的小公寓,動畫團隊也花了大量的心血來呈現紐約不同的景色。其中,

Joe媽媽的裁縫店和Joe演出的爵士俱樂部,是一組非常巧妙的對比。

Joe媽媽的裁縫店,位於紐約的鬧市街頭。看門臉,足以看出它的排面。以定製/改良西服為主的服務,它多少與所謂的上流社會沾點邊。

店面談不上奢華,但非常體面。整潔、溫馨、全屋無主光的設計,足夠烘托出精緻的氛圍。

有意思的是,店裡的工作人員都是非白人女性。處於雙重弱勢地位,能夠靠一個店面支撐整個家庭,媽媽付出的心血可想而知。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她不願意孩子去搞爵士樂,既不穩定,也沒保障。

同是黑人社群的聚集地,爵士俱樂部HalfNote則截然不同。

紐約歷史上的確有一個名為HalfNote的爵士俱樂部,在上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之間許多著名爵士樂手都曾在這演出過。該俱樂部於1975年關閉,有人猜測這是《心靈奇旅》是對它的致敬。

這是一家只在晚上營業的地下酒吧,是過去無數黑人爵士樂手登過的舞台。空間幽暗逼仄,就像爵士樂的起點一樣,是從底層拔地而起的音樂。

爵士俱樂部通往地下的走道里有許多爵士音樂人的相片,Joe停留的那一幅,正是爵士大師Monk的肖像。

它不登「大雅之堂」,不受「主流」的青睞。台下的觀眾,幾乎都是非裔群體為主。

裁縫店和爵士俱樂部之間,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兩極——白天與黑夜,明亮與昏暗、地上和地下。

一邊是體面的生活,一邊是搖搖欲墜的夢想,該選擇哪一邊,不只是Joe,也是所有人的難題。

04.

在平凡面前,

成功可能一無是處。

然而,這並不是一個逐夢成真的套路故事。

經歷萬難,順利得到演出機會的Joe,沒有因此登上人生之巔。

演出結束,他迷茫了,發現自己一直以來追逐的目標,不過爾爾。

這讓我想到劇里一位小人物,理髮師Dez。

成為理髮師之前,Dez本想做一名獸醫。但礙於獸醫學費貴,又趕上女兒出生,他只好做了理髮師學徒。

最終,沒能成為獸醫的他,開了這家理髮店。

濃濃的復古美式工業風格,處處透露著他的用心。白色吊燈和白色理髮椅搭配,地面花磚和牆面木紋襯托出一些鄉村風。掛畫裝飾,都是黑人明星海報為主。

他妥帖打點著一切,善待每一位登門的顧客。

有人會以為,這是一個與夢想擦身而過的遺憾故事。但理髮師Dez卻說,作為一個理髮師,我一樣很快樂。

Dez的故事像是編劇故意埋下的伏筆——

即便與最初的夢想失之交臂,人生的意義也並不會就此消失。

於是,當Joe完成他夢想的演出後,靜坐在鋼琴之前,回溯自己的人生。發現他活在世間的意義,絕不是為了一場高光show而已。

那究竟是什麼?

是一片飛舞的落葉?是街頭藝人的歌聲?是一口披薩的滋味?是和爸爸聽的一張老唱片?是鼓勵學生重拾爵士的喜悅?……

這些,好像都是,又好像不是。

他順著記憶的脈絡一次次去找,才發現所謂「活著的意義」,

是在於「體驗」本身啊。

比起懸而未決的遠大目標,

去愛、去活著、去感受、去體會生活里每一個微小的瞬間,才是構築人生的點滴。

「活在你生命的每一分鐘」

,才是意義所在。

這是一個和「奮鬥」背道而馳的故事,它出現得很及時,剛好在跌宕2020的末尾,給焦慮的人們一劑安慰。

在這個充滿績點、KPI、雞娃和成功學的時代,皮克斯偏偏替我們站在人生的B面,講了一個再淺顯不過,卻極其容易被忽略的道理:

夢想和奮鬥,從來不是生命的全部。你的平凡生活,本身已是一場禮讚。

影片里,爵士音樂家曾給Joe說過一個故事:

小魚對老魚說:「我要找到名為海洋的東西」。

「海洋?」老魚問,「你現在就在海洋里啊。」

「這兒?」小魚說,「這兒是水,我想要的是海洋。」

我們都像在尋找大海的小魚,拼盡全力,想要抵達遠方,殊不知:

你的此生已足夠壯闊,

你其實早已身處海洋。

樂曲只是一個跳板,你明白嗎?

演奏音樂,只是為了引出真正的你。

——喬伊·高納《心靈奇旅》

新的一年,

去瀟洒、快樂、勇敢地活吧!

編輯?|哆啦

策劃|好好住編輯部

喜歡這部電影嗎?評論區聊聊吧

這是文章尾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e735018a676e24eb3c2116d69f2358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