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懷明:《紅樓夢》整本書閱讀的示範之作

2023-05-24     古代小說網

原標題:苗懷明:《紅樓夢》整本書閱讀的示範之作

《紅樓夢》的整本書閱讀是近年來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個熱點話題。這一話題已經超出中學範圍,受到整個社會的關注。之所以如此,一是因為中學教學直接關涉到高考,無論是學生、家長還是學校,自然是高度重視;二是影響面廣,涉及到全國上千上萬所中學。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

就筆者個人的理解,整本書閱讀理念的提出有著很強的針對性,那就是為了糾正中學語文教育的弊端。眾所周知,中學語文的教學主要是通過課文的學習進行的,長期以來的做法是從經典名作中精選課文。

這種做法有其合理性,但存在的問題也很突出,那就是短篇的詩歌、散文、文言小說比較好處理,可以完整地將單篇作品納入課文,但長篇的小說、戲曲、話劇還有一些篇幅較長的詩歌、散文作品則只能選擇其中的片段,以短篇的形式進入中學課本。

這樣做的好處是方便教學,但弊端也很明顯:只讀一篇作品中的某個片段,很難對作者及作品集有著全面深入的了解,僅靠老師課堂上所教的文學常識是無法解決的。至於長篇作品,只讀其中一個片段,割裂了其與作品其他內容的聯繫,顯然無法替代對整部作品的閱讀,影響對整本書的理解。

長期的片段式閱讀很難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會造成不好的閱讀習慣,影響學生的思維方式。從這個角度來看,整本書閱讀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

《漫捲紅樓:整本書閱讀視野下的〈紅樓夢〉研究》,俞曉紅著,人民出版社2022年11月版。

但提倡整本書也有一個現實的難題,那就是中學生學習的課程很多,用於語文學習的時間相對有限,因而只能選擇一兩部書作為示範,通過對其整本書閱讀,掌握閱讀方法,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紅樓夢》是中國古代最為優秀的小說作品之一,無論是思想還是藝術,都是中國小說的高峰,被選作整本書閱讀的書目是名正言順的。

對於整本書閱讀方式的推行和《紅樓夢》成為整本書閱讀書目,相信反對的人並不太多,但這一理念的推行是一個相當棘手的問題,這表現在全國中學眾多,各個學校的情況不同,到底該如何進行整本書閱讀的教學,僅靠開一兩節課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相關部門也沒有出台具體的配套措施,提供學術支持和指導,這樣就出現一個問題,該如何引導和培養中學生掌握整本書閱讀的方法。

目前市面上這類讀物出版了很多,但大多不能讓人滿意。筆者一直關注這一問題,並有一定的程度的參與,讓人感到遺憾的是,不少學校和讀物的做法是舊瓶裝新酒,不過是把《紅樓夢》作為閱讀試題的材料,名為導讀,實際上用一批試題來替代方法的培養。

在此情況下,很需要一種真正具有指導和示範意義的書籍,要求作者既對《紅樓夢》這部作品有著深入的研究,又了解目前中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針對整本書閱讀這一話題全面深入探討,提出解決之道。

俞曉紅教授

最近拜讀俞曉紅教授的《漫捲紅樓:整本書閱讀視野下的〈紅樓夢〉研究》一書,頗受啟發。就筆者個人的認知,這是目前有關《紅樓夢》整本書閱讀研究中寫得最好的一部,其價值不僅僅在作者深厚的學養和精彩的觀點,它對目前的整本書閱讀教學具有示範意義,其意義是多方面的。

俞曉紅教授多年來致力於《紅樓夢》的研究和普及,有《紅樓夢意象的文化闡釋》、《王國維〈紅樓夢評論〉箋說》等多部相關專著出版,同時又對中學教學的情況十分熟悉,多年來到多家中學舉辦講座,培訓各類中學教師,效果良好,深受歡迎,就其學術素養及知識結構而言,是研究《紅樓夢》整本書閱讀最為合適的人選。

對整本書閱讀的問題,她也一直關注和參與,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對整本書閱讀有著較為成熟的思考,該書可以看作是其近年來全面深入探討該問題的一個總結。

開卷有益,該書的序言不可錯過,值得細細品讀。這篇序言並非一般書籍常見的那種公式化的套語,而是提出一個基本前提,那就是我們為什麼要閱讀《紅樓夢》。作者將閱讀與人生結合起來,認為讀書是一種生活方式,是體驗生命的過程,她在文中詳細列出了閱讀《紅樓夢》的九大理由,從認識社會、獲取經驗、欣賞故事、滋養情懷、正視悲劇等角度闡釋了閱讀《紅樓夢》的必要性,很有感染性和說服力。

《紅樓夢意象的文化闡釋》

這是《紅樓夢》整本書閱讀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如果讀者沒有閱讀興趣,缺少閱讀動力,再好的老師,再好的方法也沒有用。

就筆者的了解,儘管《紅樓夢》是公認的經典名著,擁有極為龐大的讀者群,但仍有人質疑閱讀該書的必要性,還有一些人反對《紅樓夢》作為整本書閱讀的書目,甚至有人反對中學生閱讀《紅樓夢》。對這些意見置之不理,需要耐心說服,也許其中就有學生和家長。必須先解決好這一前提問題,才能順利地開展整本書閱讀。

就筆者的閱讀體會,該書具有如下兩個鮮明的特點:

一是對《紅樓夢》進行了針對性很強的精彩解讀,構建了一個較為完善的整本書閱讀體系。

該書的書名已標明這一點,那就是整本書閱讀視野下的《紅樓夢》研究。作者在第一章《紅樓夢整本書閱讀的理念與實踐》中開宗明義,介紹了自己對這一問題的認識和思考,圍繞中學生《紅樓夢》整本書閱讀的實際進行全面深入的探討和示範。

筆者很贊同作者對目前整本書閱讀研究現狀的看法,那就是很多探討缺少高屋建瓴的學術視野,缺少閱讀體系的建構和規劃,缺少對《紅樓夢》閱讀個性內涵的挖掘。該書可謂有感而發,針對當前研究的不足,有的放矢,有著很強的針對性。

2022全國《紅樓夢》整本書閱讀專題研討會會場

眾所周知,《紅樓夢》內容博大精深,堪稱百科全書,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解讀,這一領域有著豐厚的學術積累,相關的研究著作成百上千,但適合供中學整本書閱讀參考的並不多。

既然強調整本書的閱讀,那麼閱讀的方法、角度及關注點自然與以往的片段式閱讀不同,《紅樓夢》作為一部嚴整精密的長篇小說,能體現這一特點的,有三個層面:一是縱向上貫穿全書的線索主題的設置、結構的安排、前後情節的照應,二是橫向上人物、情節、物象等的豐富內涵,三是從某一角度對全書的整體觀照。這三個方面都是片段式閱讀所缺少的,應該給予重點關注。

俞曉紅教授正是抓著這三個最能體現整本書閱讀方法的層面入手,對於第一個層面,專門撰寫《一條結構、兩條主線、三重主題》、《前五回敘事及其整體建構意義》等章節進行深入探討;對於第二個層面,則擇《紅樓夢》中最為精彩的段落,如「可卿出殯」、「黛玉葬花」、「寶玉挨打」、「探春結社」、「鴛鴦抗婚」、「湘雲醉眠」、「抄檢大觀園」等,一一深入剖析,不僅將這些精彩段落放在全書中進行觀照,理清其來龍去脈、前因後果,並且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如明清閨媛文化、魏晉名士風度等,挖掘其背後的深刻內涵;對於第三個層面,則從情節、人物、環境、語言、結構、物象、空間等角度,對全書進行梳理和總結,並指出《紅樓夢》的藝術特色所在。

《王國維紅樓夢評論箋說》

加上後兩章對紅樓夢研究史、文學教育的介紹,這樣全書構建了一個較為系統的整本書閱讀體系。這個體系不同於《紅樓夢》的研究體系,是根據整本書閱讀的特點專門設計的。

二是對《紅樓夢》整本書閱讀的方法進行探索和示範。

前文講到,作者針對中學生的閱讀實際,結合整本書閱讀的特點和要求,從三個層面入手,構建了一個較為完整的整本書閱讀體系。作者從三個層面對《紅樓夢》進行深入探討,從學術角度闡釋了自己的看法,這些觀點有新意、有深度,是一部很有參考價值的紅學專著。

但作者給讀者提供的不僅僅是對《紅樓夢》的深度解讀,同樣重要的是其方法層面的示範。這種示範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對整本書閱讀體系的構建和展示,引導讀者關注整本書閱讀應該注意哪些方面,從哪個角度切入,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二是通過結合作品及文獻資料的細緻分析,讓讀者知道如何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將宏觀的透視與微觀的聚焦結合起來。

通過對《紅樓夢》三個層面解讀的示範,讀者了解了學習和掌握整體閱讀《紅樓夢》的基本方法,並可以將這種方法應用到其他小說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的解讀上。

《悅讀紅樓》,俞曉紅主編,安徽教育出版社2021年12月版

可以說,該書既是一部有新意的學術著作,又是一部指導整本書閱讀的教材,兼具理論和實踐價值。對就目前中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來說,整本書閱讀不能停留在理論上,更多的需要不斷實踐,摸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將這一理念通過課堂教學落實為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和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

該書所展示的方法是非常合理的,有效的,也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如果能在各個中學進行推廣,再根據各地教學的反饋情況不斷調整和完善,相信整本書閱讀教學將會有一個很大的提高和改善。

需要特別提出的是,作者文筆優美流暢,無論是觀點的闡釋,還是方法的指導,無不如數家珍,娓娓道來,時有雋思妙語,讓人讀後豁然開朗,會心一笑,具有很強的可讀性,與那些常見的高頭講章形成鮮明對比。

閱讀該書本身就是一種審美享受,由此對《紅樓夢》產生好感,產生期待,這無疑有助於對《紅樓夢》的閱讀欣賞。該書的這種寫法更容易為讀者接受,畢竟讀者對象主要是廣大中學生,他們不僅需要方法的指導,同樣需要藝術的薰陶,俗話說,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從這個角度來說,後者更為重要。

高馬得繪紅樓人物

總的來看,該書是一部針對性很強的《紅樓夢》整本書閱讀示範之作,它高屋建瓴,構建了一個較為完善的整本書閱讀體系,展示了整本書閱讀的各種方法,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對中學整本書閱讀的學習和教學,將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非常適合作為中學語文整本書教學的參考讀物,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可以從中獲得啟發和幫助。

該書對高等學府的大學語文教學同樣具有參考意義,也可以作為研讀《紅樓夢》的入門讀物,因此也很適合廣大的紅學愛好者閱讀。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整體文化素養的提高,大家逐漸認識到,《紅樓夢》的普及推廣和研究一樣重要,應該受到更多的關注,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入選中學整本書閱讀書目,為《紅樓夢》的普及和推廣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充分利用這個機會,以《紅樓夢》為抓手,推動中學語文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還有助於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領略經典名著的文學之美,受到藝術薰陶,正如作者所說的,閱讀經典,提升內涵,感悟人生。

整本書閱讀看似中學語文的教學問題,實際上關乎一代人的成長,可謂意義重大,在這個方面可做的事情還有很多,任重道遠。相信該書會受到廣大中學教師和學生的喜愛,也期待作者在這一領域繼續深入耕耘,有更多高水準的大作出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dffe760da05ad562e689915627dda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