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超200斤肌酐104是尿毒症?尿毒症前兆有哪些?有哪些高危因素

2022-02-20     荊山浮屠話健康

原標題:體重超200斤肌酐104是尿毒症?尿毒症前兆有哪些?有哪些高危因素

鄰居小張30齣頭,個子不高只有170厘米,但體重快200斤了,天天吵著減肥但一直收效不佳,年前做了體檢,仗著自己年輕也沒有注意,過完年才去看體檢報告,發現肌酐超標了,問身邊的朋友說這是尿毒症,嚇壞了,趕緊過來問我。

我一看他的肌酐104,問了一些日常生活的狀態,讓他又做了尿檢和腎功能,結果這次肌酐又變成了87,他問我這是不是尿毒症,我告訴他目前看他是健康的,肌酐偶爾升高並不意味著就是腎臟出了問題,更不會就是尿毒症,造成肌酐升高的原因跟他肥胖、熬夜、喜歡大魚大肉夜宵有關,目前還是應該儘快減肥,保持標準體重。

近些年,由於人們飲食習慣西化,再加上人口老化及醫療情況的改善,導致患慢性腎病、尿毒症的人口不斷上升,根據統計數據表明,我國慢性腎臟病患者已超過1億人,尿毒症患者人口達到了100萬人。

隨著尿毒症人口的增長,進行腎移植和透析的患者也在增加,由於腎臟移植條件限制較多,所以尿毒症的患者主要是通過透析來維持生命,統計數字在50萬人左右,生活質量有較大的影響。而在透析的患者中,40-64歲的年齡層最高,如果未能及早就醫還可能引發心臟衰竭、中風等嚴重併發症。

那麼,究竟什麼是尿毒症?出現哪些徵兆應及早就醫接受治療?在這裡我們就為大家談談有關尿毒症的問題。

什麼是尿毒症?

當末期腎臟病患因其腎功能大幅衰退,以致腎功能不及正常腎功能15%時,患者代謝的廢物難以通過尿液充分排出,只能殘存於體內,形成「尿毒症」並引起多種不適症狀。

尿毒症有哪些高危因素?

在尿毒症患者中,有接近一半的患者可能同時患有糖尿病,但並不是只有糖尿病會造成尿毒症,以下幾種原因也可能提高患尿毒症的風險:

1、高血壓,血壓升高造成血管損傷,進而傷害到腎功能。

2、痛風,尿酸結晶會引發腎臟損傷

3、系統性紅斑性狼瘡,免疫物在腎臟積累造成傷害

4、不當用藥,主要是亂服藥物,可能吃到腎毒性的藥物,比如某些止痛藥、抗生素等等。

5、尿路結石及腫瘤,會引發腎實質的傷害,進而引起腎臟問題

6、腎小球腎炎,也就是我們說的腎炎,急性腎炎可以治癒,但轉為慢性腎炎則只能維持。

7、多囊腎病,這是具有遺傳性質的疾病

8、急性腎衰竭或腎損傷

尿毒症8大徵兆要留意

尿毒症的早期症狀較不明顯,但仍可通過以下8種症狀,觀察自己是否罹患尿毒症:

噁心、嘔吐;食欲不振;腸胃異常出血;疲倦;頻尿;呼吸急促;痙攣;體重突然下降

並不是說突然有天出現這八種症狀就是尿毒症了,而是要綜合判斷,比如患者之前就有腎炎、腎病、腎結石等等腎臟問題,然後開始出現以上八種症狀,那麼就需要高度懷疑是否進入了尿毒症階段了。

一旦發現自己出現上述症狀,請儘速就醫進行治療,儘快改善情況,否則可能會導致一些嚴重的併發症,比如:代謝性酸中毒;貧血;高血鉀症;副甲狀腺亢進;甲狀腺功能低下;不孕症;營養不良等等。

如果已經確診了患有尿毒症,依然不進行治療,病情拖延下去,還會出現更為嚴重的併發症,如:肺水腫;心絞痛;動脈粥狀硬化;心臟衰竭;心臟瓣膜疾病;心包膜積水;中風等等,這些併發症發作較急,都有致命的危險。

尿毒症該如何診斷?

在醫院,醫生會採取以下方式診斷患者是否患尿毒症,再做進一步的治療:

尿液檢查:可分為單次驗尿或收集24小時內的尿液,通過測試尿液中的紅血球及蛋白質,計算腎小球過濾率,來獲得患者的腎功能。

抽血檢查:血液中的肌酐正常值為57-97umol/l,當腎臟受損時,血液中的肌酐就會上升,因此醫師常會通過抽血檢查替病患診斷是否為尿毒症。

腎臟活檢:又稱作腎穿刺,醫生會於超聲波掃描下,從病患背後注入局部麻醉劑,再插入一支特殊設計的針管,切取一小片腎組織來確認病患腎功能的受損程度,以及判斷是否患有尿毒症狀。

3方法治療尿毒症

目前最常用來治療尿毒症的方法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以及腎臟移植,這三種方法中,腎臟移植相對來說對於生活質量提升較好,透析需要的時間和空間,限制較多,會影響患者的生活治療,這也是腎病患者較為痛苦的地方。

血液透析:當體內的廢物無法由腎臟排出時,它們就會不斷堆積,而引發尿毒症,必須透過血液透析。其運作機制是通過機器抽出體內的血液,輸送至一個人工腎臟,並通過人工腎臟的濾膜,將病患血液中的毒素及過多的水分排出體外。

腹膜透析:以患者的腹膜作為過濾網,再放置1條導管將透析液灌入腹腔內,以便將病患體內廢物引流出來,重複進行交換,需時3-4小時。

腎臟移植:將健康腎臟移植到尿毒症病患身上,幫助其提升腎臟功能,以利代謝體內廢物,不過這種需要長期服用抗排異藥物。

尿毒症4大飲食原則

對於尿毒症患者而言,在日常飲食方面需注意以下4點原則:

1、控制水分及鹽份的攝取

由於患尿毒症後尿量會減少,飲用的液體會滯留在體內,造成身體浮腫、血壓升高,甚至出現肺水腫。有鑒於此,尿毒症病患必須嚴格限制每天的液體攝入量,通常攝入的液體量原則上不應超過全日排尿量+500毫升,如果出汗多,可酌量增加,建議與醫生諮詢溝通。

2、宜采低蛋白高熱量飲食

尿毒症病患應攝取低蛋白高熱量的食物,如果有血糖問題的患者也要做好控制血糖波動的風險。對於患有尿毒症的人限制蛋白質的攝取是飲食大原則,因低蛋白飲食可減少含氮廢物,並減輕尿毒症所引發的症狀;而足夠的熱量攝取則能滿足患者日常生活的營養需求與透析所耗費的體力。

3、高鉀食物吃不得

由於尿毒症患者體內的鉀不能通過尿液排出,會累積於血液中造成高血鉀,進而引發心律不整、肌肉無力麻痹等症狀,因此應避免食用如香蕉、獼猴桃、龍眼、芹菜、番茄、牛蒡、冬筍及南瓜等高鉀食物,才可預防尿毒症病情加重。

4、高磷食物要遠離

由於腎功能衰退過多造成體內的磷無法排出,不斷堆積的磷形成高血磷,就會產生副甲狀腺亢進、血管鈣化、腎性骨病變等併發症。故尿毒症病患應限制磷攝取量,避免高磷食物,如火腿、蛋黃、花生、瓜子、巧克力、腰果、糙米、牛奶及乳酪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54eb93d712c1cc1d92ee5f904a807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