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財位三不放,放了財不旺,財位如何確定,在住宅的何處?

2023-12-15     關山聽風

原標題:俗語:財位三不放,放了財不旺,財位如何確定,在住宅的何處?

「財位三不放,放了財不旺」是一句農村傳統俗語。在農村的傳統民居中,農家對「財位」還是比較看重的,有很多的禁忌。

要理解這句俗語,先要了解什麼是「財位」。「財位」是民間傳統民俗中的一種說法,過去民間認為,在住宅的院子內和房屋內,有幾個方位是旺財和聚財之處。

所謂旺財,就是依靠自己的生產勞動和經營,能夠達到預期,甚至超過預期,得到豐厚的收益。所謂聚財,就是積聚財貨,用農村的話說,就是家裡的收入大於家里的開支,不發生意外的財貨損失。

旺財和聚財,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如果沒有收入,家裡就沒有積蓄,如果家裡的收入頗豐,但開支更大,到頭來還是經濟困難,入不敷出,寅吃卯糧。

從我國傳統民俗上來說,農村民居中的「財位」分為兩種,一種是明財位,一種是暗財位。

一、明財位的三不放

明財位,也就是正屋內的財位,家家戶戶都有,而且都知道在堂屋內的什麼方位。

正屋又稱主屋、堂屋、正堂等,是農村宅院中的核心建築物,在傳統民居中具有統治地位,院子內所有的建築都要服從正屋的布局。

傳統民居的正屋,中間的一樓中間的明間為廳堂,南方稱堂屋。通常來說,廳堂的大門立在正屋的中軸線上,為兩扇對開,因此,正屋的廳堂又稱中堂、堂屋。我家鄉農村稱道門為「財門」。

農村在新建正屋裝修時,安裝「財門」非常講究,要擇吉日吉時舉行裝「財門」的儀式。每年的大年初一清晨(有的地方是子夜),每家每戶都有一個開「財門」的隆重儀式。

比如,先要放事先選好的十二個大爆竹,以此對應十二個月,哪個月的爆竹響了,預示這個月的財運好;哪個月的爆響啞了,預示這個月財運會有問題,凡事要小心謹慎。放了十二個大爆竹之後,才放其他的大小爆竹。

平時,很多農村有這樣的習俗,農家非常忌諱有人伸出雙手,搭在堂屋門兩邊的門框上,稱之為攔人家的「財路」。主人家對做出這種行為的人非常厭惡。

由此可見,在農村,民間認為房屋的「明財位」在堂屋內,且位於堂門正對的內壁牆(裝有家仙、有的地方稱神龕)左右邊的兩個角落。也就是平時民間所說的,堂屋門對內的兩個對角線。

農村過年有一個習俗,從正月初二(有的地方是初四)開始掃地,掃堂屋的時候,只能從堂屋門向內掃,不能從裡面往外掃。

從正月初二到正月十五(有的地方是初五),掃除的垃圾要往堂屋內兩個角落的「財位」堆放,稱為積財聚財,如果這段時間把垃圾往外倒了,叫失財散財,不吉利。

到了十五(有的地方是初五)那天,才可以把垃圾撬出處理掉。

那麼明財位三不放,又是哪三樣東西不能放呢?

民間的說法是「財位」是財神爺住的地方,一般不要堆積一些亂七八糟之物。「三」只是一個概數,不同的地方,因地方風俗不同,有不同的禁忌。「三」可以是多種雜物。

不過,過去農村住房並不寬敞,堂屋內免不了要堆放一些東西。

比如,我們家鄉多雨,秋收時,收回家的稻穀、紅薯及藤蔓、冬瓜、南瓜等,沒地方放的時候,為了避雨,不得不放在堂屋內。這個時候就不在乎什麼「財位」了,能保住這些東西就是「保財」了。

從農家民俗禁忌的角度來說,人們通常比較忌諱以下三種物品放在財位。

一是不能放掃帚。尤其不能將兩把掃帚疊放在一起。掃帚讓人聯想到掃帚星,我國民間傳說掃星主掃除,如果出現就會發生戰禍,或發生天災,後來民間理解成將會帶來災難或厄運。

也就是因為這種迷信心理,農家認為,如果在財位放掃帚,會讓家裡破財。

二是不能放石磨。石磨是過去農家用來粉碎食物的一種常用生活工具。石磨讓人聯想到諧音的「十磨」,磨碎即磨爛,讓人聯想到「磨難」,拼起來就是「十磨九難」,農家迷信地認為不吉利。

實際上,我國很多地方的農村,比如湖北湖南一帶,不論在堂屋內哪個位置,放石磨或者支石磨都是非常忌諱的。

三是不能放破舊鞋子。舊時農村以穿布鞋為主,布鞋穿破舊了後,不會扔掉,而是積攢起來,然後拆下鞋面子,洗乾淨後,這些破布用來做鞋底。因此,大多數農家都積累了一堆破布鞋。

這些破舊鞋子如果堆放在「財位」,讓人聯想到「破財」,農家認為不吉利。

再說,按照農村習俗,農家認為,用「鞋巴掌」(即鞋底)打人,是一種侮辱性極強的行為,被打的人時運會很不好。把舊鞋子放在「財位」就有了侮辱財神的意思,得罪了財神爺,家裡也就發不了財。

除了以上三種外,農家也忌諱一些銳利的農具放在「財位」,比如柴刀、斧頭、鋸子、鋤頭、犁耙等。農家認為,家些農具放在其他地方,是獲得財富的工具,但放在「財位」就是「破財」的器具。

還有一些地方因特殊的風俗,也有特殊的禁忌。比如,有一些地方的農家有這樣的習俗,當老人快不行的時候,在堂屋內鋪上稻草或秸稈,上面鋪上草蓆(竹蓆),然後把老人移床到草蓆上,等著老人落氣,如此才算壽終正寢。因此,這些地方平時忌諱在堂屋內,包括財位放稻草或秸稈和草蓆、竹蓆。

以上的這些說法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是,堂屋在農家被視為神聖之地,是一個家庭接待客人和舉行祭祀、紅白喜事的重要場所,因此,其目的是為了保持堂屋任何一個地方的的整潔、乾淨、安靜,給人留下一種好的印象,也是對天地的敬畏,對祖先的尊重。

二、暗財位的三不放

暗財位,也就是圍牆內的院子裡的財位。

我國民間認為,明財位是以招財為主,主要是為家庭引進財富;暗財位是以守財為主,主要是要守住家庭的財富。

所謂暗財位,就是藏在宅院內不易被人發現的財位,有的還要用羅盤進行測量,才能精準定位。這就不像明財位那樣,就是堂屋內靠裡面的兩個角落,明擺在那裡。而暗財位則需要定向後才能找到,且不同宅院,其暗財位也不相同。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找到院子裡的暗財位呢?

過去農村主要是根據房屋的正屋朝向來定位。

正屋背面為坐向,正屋面向的一方(即堂屋開大門的一方)為朝向。比如,我國傳統民俗文化中,民居大多坐北朝南,「坐北朝南」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元素。打個比方,如果一個人坐下來是坐北朝南,坐著的背面,即後腦勺和脊背對著北方,叫坐北;人的正面,也就是面孔和腦部對著南方,叫朝南。

但是,我國各地因地形地貌有很大差別,特別是丘陵地區和山區,地形更加複雜,要選擇一塊坐北朝南的地基建房,非常困難,人們只能順著地勢來建房,這樣就出現了多種朝向。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粗略地分為八方,即震(東)、巽(東南)、坎(北)、離(南)、干(東北)、坤(西南)、艮(東北)、兌(西)八方位。如果要細分則有二十四個方位,稱之為「二十四山」。「二十四山」太複雜,這裡就不細說了,下面只簡略地介紹傳統民居對財位的八方定位:

1、正屋坐北朝南,暗財位:西南、正北;

2、正屋坐南朝北,暗財位:東北、正南;

3、正屋坐東朝西,暗財位:正東、正北;

4、正屋坐西朝東,暗財位:正南、西北、東南;

5、正屋坐東南朝西北,暗財位:西南、東南;

6、正屋坐西北朝東南,暗財位:正西、西北、正北;

7、正屋坐西南朝東北,暗財位:正東、西南;

8、正屋坐東北朝西南,暗財位:西北、東北。

這裡所說的暗財位,是對宅內而言,也就是院子圍牆內自家的地盤。

暗財位的三不放,實際上是指院子內的附屬建築和設施。最初指灶、井、碓磨三樣。

灶燒柴火,讓人聯想到「燒財」,還讓人聯想到燒「東西」,不能守財,民間就讓為不吉利,因此不能把灶建在暗財方。

井出水,水是流動之物,且都是往屋外流,因此也不守財,不能在暗財位打井。

碓磨都是用來脫殼和粉碎糧食,大磨盤在過去的北方農村用得多,主要用來磨麵粉;碓在南方的水稻產區用得多,有的地方又叫「對」,用來給稻穀去殼,加工出大米。與前一節所說的禁忌一樣,農家非常忌諱「十磨九爛」(十磨九難),因此在暗財位不可放碓磨。

後來,農村民間各地增加了多種禁忌,比如,在暗財方不能開排水溝,尤其不能開排水溝出口,不能建廁所,不能建小房子等。

以上說法當然沒有科學依據,不可信,但是其中也體現了我國農村民居建設時的一種傳統布局觀念,因為是通過長期生活實踐得出的經驗,從住宅格局上來說,又有一定的合理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52e53a4320548d6994c2fed68f4d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