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孕媽走著把娃生了,網友紛紛「羨慕」!產科醫生提醒:生娃可不是越快越好,還有很多風險!

2020-05-09   健康杭州

原標題:浙江孕媽走著把娃生了,網友紛紛「羨慕」!產科醫生提醒:生娃可不是越快越好,還有很多風險!

近日,一則「浙江一年輕產婦,走著走著,肚子裡孩子生下來了」新聞引發了網友的廣泛討論。

新聞視頻

文後留言中有不少媽媽直言「羨慕」,:有說自己當年生娃痛了很長時間的,更有留言說自己生了7天還生不下來改剖宮產的。

對於網友們的「羨慕」,杭州市婦產科醫院產科主任柴芸主任醫師說,其實,孩子「 生得快」有時比「生得慢」更可怕。比如,新聞中的媽媽就屬於急產,其中可是存在相當大的風險的。

同樣是「自己生孩子」,

她怎麼生得這麼快?

動圖來自SOOGIF

決定媽媽們分娩時間的因素主要包括產力、產道、胎兒及社會心理四因素。

各因素相互配合默契才能使胎兒經陰道順利自然娩出,為正常分娩。一般從臨產開始至胎兒、胎盤娩出初產婦大致需要13-18小時,經產婦需要7-10小時。

當然,這個過程並非時間越短越好,如果產程短於3小時,在醫學上稱為急產。急產對產婦和寶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危害。

急產可能對寶寶和媽媽,

造成這些傷害!

首先會造成產婦軟產道損傷,包括宮頸、子宮下段甚至直腸的裂傷,也會增加胎盤早剝、羊水栓塞和產後出血等發生風險,發生在院外的還更容易造成產婦感染。

因為產程過快,子宮收縮過強,易發生胎兒缺氧、新生兒窒息甚至死亡。胎兒娩出過快,胎兒在產道內壓力解除過快,新生兒顱內出血風險增加。也有因為來不及做充分的接產準備,寶寶生在了路上,掉到了地上,新生兒發生感染、骨折和外傷的風險大大增加。

這些媽媽有急產高危風險

生育次數多(有陰道分娩史)、距離上次分娩時間過短、有急產史(包括有家族急產史)、宮頸損傷或手術史或宮頸本身發育缺陷造成宮頸機能不全的這部分人群是急產的高危人群。還有胎兒過小、早產、分娩過程中宮縮過強也是發生急產的高危因素。

出現這些情況,請及時就醫

動圖來自SOOGIF

普通孕婦在臨產也就是發動前常常會出現一些生產預兆(包括見紅、無痛不規則的宮縮等情況)要密切關注,如上述情況變強,變密的時候或者發生陰道流血、流液時尤其是有急產高危因素的孕媽需提前及時來醫院就診。

急產有一定的不可預測性,需要孕媽加強孕前評估和孕期保健,進行正規的產前檢查,做好分娩條件的評估,在臨產前和醫生一起提前進行適當的分娩規劃。

密切關注臨產前的那些徵兆,有急產史(包括有家族急產史)的寶媽要做好提前住院待產準備,讓我們的小天使從容不迫,健康平安的降臨人間 。

萬一突發急產不要慌,

你可以這麼辦!

萬一院外突發急產情況,產婦和家屬要保持鎮靜的情緒,第一時間撥打120急救電話,準確地將現場情況告知急救人員以便得到及時、專業、準確的急救幫助,同時做好自我救護:

產婦應平臥位或半臥位,避免孩子頭部著地。及時脫去褲子,臀下放置乾淨的墊子(有專用無菌墊更好),順應宮縮,等待寶寶自然娩出。

若胎兒已娩出,應輕輕擦乾寶寶皮膚做好保暖,必要時清理新生兒口鼻分泌物,同時觀察寶寶是否啼哭和膚色。不急於斷臍(不恰當的未嚴格消毒的器械易引起新生兒感染),建議等待急救人員到場或快速送醫院處理,除非出現胎盤剝離情況(比如胎盤自陰道娩出或陰道大量流血時),可考慮臍帶打結或用消毒後的皮筋固定結紮。

急產發生後母嬰需儘快送醫院產科做後續醫學觀察和相應處理。

供稿 丨市婦產科醫院

轉載請註明「健康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