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歡喜》爆紅背後:折射出中國高考家庭的殘酷真相

2019-08-09     天學網



飽含著成年的欣喜以及邁向人生新階段的期盼,電視劇《小歡喜》將鏡頭對準高三學生及陪伴他們備戰高考的父母。聚焦高考這一特殊的人生節點,《小歡喜》通過平凡家庭迸發的教育衝突,以及關於親情支撐的溫暖記憶,再次引發了社會對「中國式教育」的現實思考。

我們就是街頭巷尾里最普通的爸媽



其中,海清飾演的媽媽與不好好讀書的兒子之間的對話,戳痛了很多人。

媽媽苦口婆心「高考是你人生中最關鍵的一場戰役,這場戰役打贏了,你一生受益,打不贏終生遺憾。

兒子卻反駁:哪有這麼邪乎,我的人生才開始,怎麼就成終生遺憾了。

媽媽頓時有些著急「我們是一個很普通的家庭,爸爸媽媽沒有任何背景和關係,就指望你通過高考鯉魚躍龍門,你躍過去會改變一生!」

可兒子卻依舊質疑:媽你覺的是學歷重要,還是真本事重要。

面對固執的兒子,媽媽的語氣中多了有了幾分哀求:「真本事重要,但你先拿真本事,給媽媽對付一個學歷。你先考上個大學,算給媽吃個定心丸好不好」。

這句話才揭示高考的根本所在,你可能不用考上什麼名牌大學,但你要知道,那些考上名牌大學的,背後的恆心、毅力和思維方式,必定會成為他們日後在社會中的競爭優勢。所以高考還是大大的有用,成績還是挺重要,中國家長們如此緊張也情有可原。

劇中的季楊楊說自己崇拜的人是韓寒,不僅是十億導演,還是全國頂尖的賽車手,最關鍵的是他沒上過大學。

一個沒上過大學的人都能成為成功人士,說明大學這個東西並不是成功的必需品。而所有的家長都把上大學當成了成功路上的最重要的一環,顯然這不能讓這些孩子服氣,孩子們自己也懷疑,既然不上大學也能成功,我受這麼多苦考個大學有個毛用。

季楊楊的爸爸季勝利回了一句話:「全中國就一個韓寒。

高考,的確能改變命運

說到改變命運,很多人會拿各種例子來說事,某些高管、名人、CEO等都不是科班出身,有些甚至沒有讀過大學,照樣當老闆,手下一大幫本科生、研究生替他打工。

我真想問一下說這話的人你在讀大學嗎?如果你在讀大學,那你說這句話是不是打自己的臉?你覺得他們不讀大學就能走上人生巔峰,為什麼自己還要讀大學?

每個時代都是不同的,所面對的情況也早已不同了。十幾年前能夠讀高中就已經很奢侈了,更甭提讀大學了,而且那時候,社會處於轉型期,快度發展帶來了很多機遇,趕上了並且咬牙堅持下來就是勝利者。拿當前時代的觀念與以往對比,沒有可對比性。

再者,即便在那個年代,如果不讀書沒文化,沒有敏銳的嗅覺,和勇於創業的勇氣,又有誰能夠成為現在的董事長、總經理。

退一步講,即便是如比爾·蓋茨一樣大學退學,沒學歷照樣成為世界首富,那麼這種機率又有多少呢?這都是小機率事件,只能作為個案。僅僅是某些成功學、創業學忽悠你掏錢買課的慣用伎倆。

高考,是每個中國家庭的一場戰役

從劇集開播起,有個話題始終在論壇里被熱議——「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媽」。

劇中的「媽媽語錄」被年輕人們調侃,「仿佛聽到了我媽的數落」。

比如童文潔對方一凡恨鐵不成鋼,脫口而出「我為什麼要生你」「你是我祖宗」等等的氣話,讓一些人依稀觸到了自己的少年記憶;又如她正在氣頭上接通丈夫來電,一句「你兒子」也讓人忍俊不禁,孩子表現好便是「我孩子」,相反那就是對方的孩子。

真實,帶來觀眾的共情。

有的為人父母者,看出了自己當年的「焦慮」;

有的則一夜夢回高三,「那種壓抑恐懼焦慮的感覺又找回來了」;

還有人,則看得「很壓抑很窒息」。

沒錯,就是焦慮。

《小歡喜》選取的特殊時段,是高考,選取了三個中國家庭,是典型的中產家庭。

為什麼?因為中國最焦慮的階層,就是這一部分人。

焦慮的是對現有階層的懷疑與不安全感,焦慮的是希冀下一代來保住階層地位。

陶虹的表演,在三位母親當中脫穎而出。

離異後,她極度要強,又是當補習班老師,又兼職做房產中介,一人兩份工,把女兒英子栽培得品學兼優。了不起的母愛之下,種種細節卻讓人心生畏懼。她對英子有著極致的控制欲:從每天熬好的營養湯,到避免噪音打擾的隔音牆乃至單向操作的「監控玻璃」等,都是打著「我都是為你好」的旗幟,壓在孩子身上的層層負累。

終於,母女關係在學校的誓師大會上爆發了。宋倩完全無視女兒的航天夢,在許願氣球寫了「清華北大取其一」,還逼孩子寫「高考必上700分」。拉扯間氣球爆炸,母女關係眼看到了劍拔弩張的臨界點。

這個幾乎每集都要歇斯底里爆發一次的母親,就是很多網友感到「窒息」和「壓抑」的來源。

如果童文潔的焦慮來自兒子的分數,那宋倩對學霸女兒的焦慮則來源於全天候全方位的爆表控制欲。



她強迫女兒服從自己的一切意志,當女兒反抗時,她就上演苦情戲:

「我身邊一個人都沒有了,為你我放棄了多少我也想干成的事。」

而陶虹在處理這個角色時,理解為「戀愛型母女關係」:

這個關係挺極致的,我把這段母女關係完全按照戀愛演,女兒完全是被迫談戀愛,就那種微妙的心態,百分之百的占有權。」

每一個高考考生背後,都是父母在奮力托舉

我們常說,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在平凡而普通的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我們都享受著父母帶給我們包容、理解,甚至是生命的守護。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能快樂的度過3年,是李靖夫婦力保的結果。哪吒怨父親欺騙他,其實父親偷偷求了換命符,寧願捨棄生命,也只因為「他的我兒」。

對於父母之愛,每個人都是最大受益人。父母傾其所有,只為照亮孩子未來。

很多孩子在學習的時候,請不要埋怨學習的辛苦,也請不要輕言放棄,因為有人付出了比你辛苦一萬倍的努力,只希望你繼續堅持,不辜負自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k7xd2wBvvf6VcSZEx0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