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內種植,黑色地膜,透明地膜如何選擇還傻傻分不清?

2019-12-04     陽台園藝師

在大棚的種植過程中,我覺得地膜算是最簡單,作用卻最大的發明,在種植過程中起到了比較大的作用,最常用的地膜就是黑色和透明的,這兩種地膜的作用非常的明確,黑色地膜就是防止長草的,在種植過程中,節省了大量的勞動力。透明地膜就是升溫用的,提升溫度比較的明顯,尤其是地溫。


由於這兩種地膜的特點完全不同,就出現了兩極分化的情況,下棚的技術員非常的討厭黑色地膜,喜歡透明的地膜,種植戶完全相反。技術員認為,黑色地膜不利於根系的生長,透光差,莖葉感受溫度高,根系感受的溫度低,尤其在冬天出現低溫天氣的時候,土地的溫度因為使用了黑色地膜,溫度遲遲上不去,作物生長比較的緩慢,而且植株越弱,也越容易得病,尤其是根系的一些病害,環境的原因,難以治癒,而且小苗在剛栽種的時候,使用了黑色地膜,緩苗比較的慢,很容易出現漚根的現象,成活率下降不少。一些潛在的損失,以及病害的發生,都非常的容易到來。所以技術人員都是建議使用透明的地膜。


站在種植戶的角度上,黑色地膜最大的優點就是防止長草,棚內長草是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由於溫度比較適合,草長得比作物還要快,就需要控制雜草的生長,大棚內是沒有辦法用除草劑進行除草的,如果大面積長草了,唯一的方法只能是人工除草,而且除草比較的頻繁,消耗大量的人工,這只是字面上的敘述,人工拔草也是非常辛苦的,所以就冒著犯病害的危險,也要使用黑色底膜,就是為了防止雜草叢生。


如何緩解黑色底膜的使用缺點呢?就是栽種小苗的時候,先不要覆蓋地膜,直接栽種小苗。小苗栽種好之後,鋪設滴灌進行澆水。滴灌澆水要小水勤澆。小苗一般是在7天左右就能緩苗成功了,7天之後如果有死苗,可以趕緊的補苗。等過了10天之後,然後在覆蓋上黑色地膜進行防草。


這個時候小苗的根系已經趨於健康生長的狀態,病害死苗的幾率已經很低了。只要後期做好預防工作,基本上病害的幾率同樣很低了。在緩苗成功之後,澆水的時候添加上一點預防根腐,莖腐的菌藥,使用兩次,間隔7天到10天左右,具體使用方法根據藥物說明使用。有一些菌藥在噴霧使用的時候,為了增加效果,是可以添加上一些葉面肥混合使用的,效果更佳。


地膜雖然使用效果不錯,但是危害同樣嚴重,選用地膜厚度大的使用壽命要高一點,拉秧的時候,及時的把地膜撤出,別讓地膜粉碎在地里,這些地膜非常容易纏在作物的根系上影響作物的生長以及水分,養分的吸收,越積累越嚴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iYqs28B8wMrh2LiTm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