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葉子上起泡泡了,富貴病得不起啊

2020-01-26     陽台園藝師

黃瓜泡泡葉

這種病先要了解起因,今年的冬天相比較往年,低溫不是特別的冷,沒有出現超低溫,但是溫度在零下7-8度的時間還是比較多的,但是白天的高溫也比較的低,光照特別差,導致大棚內的溫度提升不上去,今年冬天霧霾比較多,陰天比較多,導致了大棚內的溫度一直處於比較低的情況。當溫度一直比較低,光照又比較差,棚內的濕度又比較大的時候,黃瓜的葉子就容易出現一些泡泡。


這是一種生理性的病害,溫度比較低,光照差,植株生長比較停滯,越冬茬的黃瓜非常容易出現這種病害,導致葉子上出現很多的小泡泡,葉綠素就會慢慢的退化。由於葉綠素的退化,光合作用就會變得更差,本身天氣光照就很差,葉子光合作用利用率變得更差,輕則減產,總則絕產。


泡泡病在發病初期的時候,葉子的正面先是會出現一些小小的凸起,直徑多在幾毫米之間,反過來看葉子的背面,可以看到葉子是凹進去的。這些凹進去的部位邊緣上,會有一些類似白色的毛毯,但是這個時候看不到明顯的病菌存在,在繼續發展一段時間之後,這些顏色會變成黃色或者褐色。


預防這種病害的方法

根據當地的環境選用一些耐低溫,耐弱光的一些品種,黃瓜屬於喜溫性的蔬菜,不喜歡低溫,也不喜歡高溫。這種病害的發病率不高,主要也是因為當地的一些品種經過更新換代之後,不斷的篩選之後,留下來的品種,基本還是比較適合當地的環境,新的一些品種需要經歷過大棚種植之後,才能知道是否適應當地生長環境。


環境的因素

溫室種植的時候,環境才是管理的最大的難點,適當的調節生長環境,才是預防這種病害的主要措施。黃瓜的最適宜溫度在18度-32度之間,晚上的溫度在15度到18度之間,這是最適宜的生長溫度。而且黃瓜對於地溫的要求比較的嚴格,根系生長發育的最低溫度在8度以上,最高可以達到38度,最適應的地溫在20度到26度之間。對於光照的需求也很重要,尤其是在往年的經驗下,光照偏弱,選用的大棚膜一定選擇透光性要高一點的無滴膜。


光照差可以在大棚內使用反光膜,可以增加光照強度,提升大棚內的溫度,這個效果稍差一點,只能臨時作為一種輔助使用一下,反光膜可以掛在溫室的後牆以及側牆之上不要放在地面上。也可以使用補光燈來增加對於光的需求,這個對於補光來說效果比較好。但是一個補光燈照射的面積有效,一般一個燈幾個平方左右,一定要按照面積配製,分散太大,就會導致生長不均勻,造成果期不統一。如果當地的低溫經常出現,時間較長,最好的方法還是在溫室大棚的建設上,以及取暖設備上改進,會更加的方便簡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FTG4W8BjYh_GJGV_g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