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一,送寒衣,明日寒衣節,上墳時5個忌諱要清楚,家興事事順

2023-11-12     市井覓食記

原標題:十月一,送寒衣,明日寒衣節,上墳時5個忌諱要清楚,家興事事順

農曆九月將盡,十月即到,農曆的十月初一是寒衣節,與清明節、中元節並稱為「中國三大祭祀節日」。寒衣節最早起源於周朝,因進入農曆十月後天氣就持續寒冷了,人們就紛開始提前為自己和親人添置禦寒的衣物,而在準備的時候心裡也惦念著離世的祖先、親人,也就為他們準備了相應的棉衣物,並定於十月一這日去祭拜,為他們送去過冬的寒衣,由此逐漸形成了「寒衣節」。

寒衣節的意義就是為逝者送去禦寒的衣物,讓他們也能在另一個世界暖暖和和的度過冬天,所以最好是親自到墳地去祭掃,為他們燒紙衣。寒衣節作為傳統祭祀節日,在上墳時也是有很多講究和忌諱的,尤其是五個最重要的忌諱一定要清楚,尊重傳統,順順利利掃墓盡孝,尊重老傳統,使得自己家興事事順。

第一個忌諱:時間趕晚不趕早

俗話說「早清明晚寒衣,春送錢糧秋送衣」,總結的就是這清明節和寒衣節燒祭的時間和物品,清明節祭祖掃墓的時間宜早去,提前個三四天的時間都是可以的,但寒衣節就不宜過早去燒祭了,最好是在農曆十月初一的當天去,保證先人能夠準確無誤的收到過冬的寒衣。

當日去的時間也不要太早,現已進入初冬早上的寒氣重,尤其是墓地還多在郊外和山上,氣溫會更低一些,太早過去也容易感染到風寒,建議選在太陽升起後的九、十點鐘左右去,這個時候的陽氣相對充足些更適合祭拜,也能趕在中午十二點前祭掃結束。

第二個忌諱:三人莫去送寒衣

家中有老人、孕婦、孩子的就不要讓他們到墓地去祭掃了,像老人上了年紀,尤其是七十歲以上的,身體狀況大不如前,腿腳也多有不便,他們還容易多想,去到墓地後多容易傷心難過,外加天氣寒冷,不注意的話很容易影響健康。孕婦基本就無需多說了,本身活動起來就不方便,身子骨也比較虛弱,去祭掃的路途多崎嶇不平,別再因為意外傷了身體和腹中的孩子。

六歲以下的孩子,是不建議家長帶著他們一起前往掃墓的,這個年齡段里的孩子認知還不太健全,也正是活潑好動的年紀。有可能會亂跑亂鬧,說些無心之言,容易衝撞冒犯到祖先,也有的孩子會在這種嚴肅和相對陰森的環境中產生恐懼和不安感,容易對他們的心理造成影響,而且初冬天氣寒冷,免疫力稍低的孩子長時間待在這陰冷的地方也容易生病。

第三個忌諱:兩類水果不宜帶

寒衣節去燒祭時所準備的水果是有講究的,有兩類水果記得在購買時避開。第一類是寓意不好的水果,像梨子有著「分離」的寓意,還有草莓,雖說看著紅彤彤的很討喜,但「莓」與「霉」同音,有倒霉、霉運的含義,甘蔗也是一樣,「蔗」諧音「折」,代表著折了、斷了,用來做供品就不太適合。

另一類則是成串的、空心的和多籽的水果,像秋冬天盛產的葡萄、龍眼、香蕉、無花果、石榴、獼猴桃這些水果其實都不適合用來做供品。成串的水果代表著「成串跟著走」,意思是不太吉利的,空心的水果則寓意著「無心」,不足以表達對先人的思念之心,而多籽的水果被人們賦予了「多子多孫」的好寓意,但若是送給先人就明顯不太合適了,畢竟已是陰陽兩隔。

第四個忌諱:焚燒時不用木棍挑動

在給先人燒紙衣的時候,切記不要著急,莫要一下子將所有的紙錢、紙衣堆倒在火里,然後在燒的時候用木棍不斷地挑動幫助紙錢燃燒。

這樣做就會把紙錢、紙衣挑碎,按照傳統的說法,這樣逝者在另一個世界就會收到破碎的錢和衣物,很難再去使用,相當於是白燒了,所以在燒的時候放慢些速度一點一點的燒,而且一年就這麼三四次掃墓的時間,慢慢燒也算是多陪一陪逝去的親人。

第五個忌諱:祭奠結束離開不回頭

在民間有著「孝子不回頭」的說法,意思就是當祭奠結束準備離開時,最好是一直低著頭徑直走出墓地,這個過程中不能回頭。這樣做並非代表著冷漠,而是對逝者以及在世親人的一種愛護,如果離開時頻頻回頭,也就會越發想念離世親人,久久不能離開,若是對方看見了也會對這世間生出更多的不舍之情,兩方都會沉溺於悲傷之中,身心多會感到疲憊。

——老井說——

寒衣節掃墓時所穿的衣服儘量樸素一些,不要穿大紅大紫這些太過艷麗的衣服,帶的供品單數為佳,磕頭或鞠躬的數量也不能隨意,按傳統的話一般都是三個。另外,寒衣節當天掃過墓後,最好不要在附近的郊外多停留,晚上也要早早的回家儘量不要深夜出行,這些小忌諱也要記得。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每日更新美食菜譜和市井生活,關注我,享受舒適生活不迷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f6222c280a56ba27d407de8e9932c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