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朱元璋唯一書法真跡,如今是故宮的一級國寶,顛覆大眾認知
中國古代的開國君主,劉邦和朱元璋的出身極低,劉邦出身布衣,但至少曾是亭長,朱元璋在起兵反元前,乞丐、僧人都當過,是地地道道的「草根」出身。在不少人眼中,朱元璋是那種目不識丁的大老粗形象,如果細看歷史,就會發現這只是一個假象。
朱元璋
一個莽夫能駕馭群臣、掃平海內,顯然是不可能的,朱元璋在有條件之後,一直「惡補」自己的學識,後來做了帝王,他更是博覽群書、手不釋卷。他曾多次求教於宋濂、李善長、劉基等大儒,還練就了一手不錯的書法。史籍記載,朱元璋在位三十年,寫下了大量的書法和著述,如《御製文集》《資世通訓》《御法道德經》等。
朱標書法
後世書法家對他的字也多有讚譽,陶宗儀稱讚「神明天縱,默契書法」,清代康有為也以「雄強無敵」形容其字風格。總體可見,朱元璋的字是結字開闊、筆畫雄渾著稱。朱元璋總共有二十六個兒子,但最得他寵愛的,無疑是他與馬皇后的兒子朱標。
朱標書法
朱標號稱中國歷史上地位最穩固的太子,與前朝後世相比,朱標從不用戰戰兢兢,擔心哪天自己被廢掉。他出生時,明朝尚未建立,1368年大明建國時,朱標只有14歲。父親為他找來最頂尖的文人教他學問,在他身邊有李善長、徐達、常遇春、馮勝、劉基等人指點。大家可以想像一下,朱元璋安排這樣的「導師陣容」,朱標可謂文武雙全。
朱元璋書法(傳)
明太祖朱元璋書法是以顏、柳筆法為主,旁涉黃庭堅,而懿文太子朱標則取法於「宋四家」、歐陽詢、「二王」等人,父子二人常常切磋,後者的筆法功力要勝過父親。1392年,朱標去世,年僅三十八歲。或許是出於對兒子的思念,朱元璋沒有從兒子輩中選擇接班人,而是立朱標次子朱允炆為皇太孫,他於1398年稱帝,視為明惠帝。
朱元璋《跋李公麟臨韋偃牧放圖》
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著宋代人物畫大家李公麟的《臨韋偃牧放圖》,卷後有朱元璋所寫跋文,這是經過專家考證的,最可信的朱元璋書法真跡。這段書法多切筆入紙,行筆中鋒,橫畫長而粗實,豎畫輕盈多順勢出鋒。撇畫如長槍一般舒展銳利,捺畫則沉著凝重,收筆從容。
轉折處方圓並用,鋒芒顯露、頓挫分明。朱元璋的字結體以橫取勢,略帶欹側,有蘇、黃之風,骨力遒勁有兼得顏、柳妙處。有網友直呼這件書法顛覆大眾認知,因為在心目中朱元璋是一個個大大咧咧的君主,沒想到書法功力也不弱。也有的網友從這幅字里,看出了他的殺伐果斷。乾隆帝稱讚朱元璋書法:「英氣颯颯,迸露豪楮,恍睹其儀表」。
大家對此有何看法,歡迎評論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