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時間 | 手術結束了,要不要進一步治療「打掃戰場」?

2019-12-23   醫脈通腫瘤科

診斷為肺癌是不幸的,但如果可以接受手術治療,則是不幸中的萬幸,因為手術的治癒率,尤其是早期肺癌的治癒率相對比較理想。那手術結束了,就「萬事大吉」了嗎?患者要不要接受後續治療?哪些患者需要接受進一步治療?為什麼需要接受後續的治療?當前除了化療,還有其他「打掃戰場」的方法嗎?本期的科普時間,將為您一一解答這些問題。

作者:醫者仁心

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01 為什麼需要接受術後的鞏固治療?

在前面的科普中我們提到,手術治療前會進行全身檢查,排除遠處轉移後,患者才可以接受手術治療。但是,在手術治療前,可能部分患者的腫瘤細胞就像蒲公英一樣,已經脫離了原來的腫瘤病灶,播散到了其他的器官,並定植下來,由於這些病灶非常非常小,以至於當今最先進的術前探測手段也無法發現這些病灶的存在。因此,手術結束後,一旦這些已經定植的病灶開始增殖,那就是復發的根源。因此,為了殺死這些已經提前逃跑的「腫瘤餘孽」,往往會在手術結束以後接受進一步鞏固治療。

圖1 已經提前播散的殘存灶成為復發的根源

02 哪些患者需要接受進一步鞏固治療?

是不是所有患者都需要接受術後的鞏固治療呢?答案是否定的。現代醫學研究發現,手術結束後,只有一部分患者需要接受進一步治療。至於需不需要進一步治療,需要根據開刀結束後的化驗結果,也就是臨床醫生所說的「大病理」檢測結果確定。現代醫學研究發現,按照第七版分期,如果患者大病理分期是II期及IIIa期,那肯定是需要接受進一步治療的,如果患者分期是Ia期,是不需要接受後續鞏固治療的,至於中間的Ib期是否需要接受術後輔助治療,目前醫學界也並沒有達成一致的認識,因為有些研究認為這部分患者的鞏固治療可以降低復發,而有些研究則認為針對這部分患者的治療不能降低復發。因此,這部分患者找不同的專家,得到的可能是不同的答案。

03 鞏固治療包括什麼?

如果患者需要接受鞏固治療,那鞏固治療的方法是什麼呢?傳統鞏固治療主要指化療及放療。目前,常用的化療方案包括培美曲塞、紫杉醇類藥物及吉西他濱聯合鉑類藥物,通常化療4個周期即可。至於化療開始的時間,通常認為只要患者恢復良好,應當儘早開始,術後1個月左右是大多數患者開始接受治療的時間,當然,如果患者一般狀況較差,不能耐受化療的話,為了保證安全,通常會把化療開始的時間適當延後,但是,延後的時間不宜超過2個月。儘管既往有研究認為,即使術後4個月開始化療,也可以降低復發風險,但目前醫學界在這一點上沒有達成共識。

04 除了化療,還有其他鞏固治療的手段嗎?

在前面的科普中我們提到,對於攜帶EGFR突變的晚期肺癌患者,可以接受靶向治療。而對於手術後發現有淋巴結轉移,且有基因突變的患者,同樣可以通過靶向治療來打掃戰場。既往的研究發現,這部分患者接受靶向治療作為鞏固治療的方法,要優於化療,靶向治療可以大大延長患者復發的時間。但是,患者也需要注意一個問題,儘管術後以靶向治療進行鞏固維持可以延長患者復發的時間,但也意味著一旦患者疾病復發,就不能在用這款靶向藥物。而提前應用靶向藥物治療能否提高患者整體生存時間,目前也不清楚,因此通過靶向治療作為術後鞏固治療的手段是否可行,目前仍是有爭議的。

總之,手術結束並不意味著萬事大吉,患者一定要及時複診,根據大病理的結果,請醫生判斷下一步是否需要鞏固維持。

註:本文僅用於科普宣傳,不能作為患者更改治療方案、進行醫療決策或進行醫療諮詢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