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溥儀的七叔,被稱為晚清最有氣節的王爺,曾受毛主席親自接見

2023-09-27     歷來現實

原標題:他是溥儀的七叔,被稱為晚清最有氣節的王爺,曾受毛主席親自接見

他是溥儀的七叔,被稱為晚清最有氣節的王爺,曾受毛主席親自接見

1955年7月5日,清室後裔愛新覺羅.載濤,作為光榮的人大代表出席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

當大會進行到一半休息時,周恩來特地找到了載濤,讓他立刻跟自己走,去見毛主席。

聽到這話,載濤嚇了一跳,連忙正了正衣冠,跟總理而去。

這時載濤一生中第一次見到毛主席,原本他的內心還頗為緊張,結果一見面,主席就同他熱情的握手,並親切地問候道「載濤同志」。

這一句話使得載濤懸著的心立馬放了下來,隨後兩人便你一句我一句的聊了起來。

聊到後來,主席詢問載濤:「最近有見過溥儀嗎?」

載濤是溥儀的七叔,兩人早年因為政見不合早就分道揚鑣,因此對於主席的這番話,他摸不著頭腦:「溥儀現在是戰犯,我怎能與他來往呢?」

面對此言,主席卻看似毫不在意:「溥儀也是我們新中國人民的一員,作為家人,你要關心他,幫助他進行改造。」

隨後毛主席還交給了載濤一個任務,那就是抽空去撫順戰犯管理所看一看,見一見溥儀……

多年以後,每當回憶起毛主席交給自己的任務,載濤的內心總是感恩不已,毛主席的這一舉動,不僅僅挽救了一個人,更挽救了自己破碎的家。

載濤和溥儀之間的淵源由來已久,載濤生於1887年,是清宣宗之孫,醇賢親王奕譞第七子,由於身份尊貴,在他3歲那年就被封為鎮國公。

溥儀三歲登基這一年,載濤剛剛任專司訓練禁衛軍大臣,負責帶領清廷新設的禁衛軍。

載濤雖然出身王室,但絕對不是紈絝之徒,他自幼習武,曾前往法國騎兵學校學習騎兵戰術,騎射本領高強。

載濤思想開明,他從不墨守陳規祖訓,在1910年的時候,他還專程出訪日本、美國、英國、德國等八國進行考察,學習先進的軍事技術,可以說,載濤生來就是奔著做大將軍去的,假以時日,他未必不能成為一代名將。

然而,歷史並沒有給載濤這個機會,1911年,隨著辛亥革命一聲槍響,清廷滅亡。

大廈將傾之際,載濤曾經試圖用與鐵桿的皇室宗親一起組織宗社黨,擬訂了《宗社黨章程》,希望能在新政權中保住皇室利益。

然而朝代已經替換,宗社黨無法對形勢產生實質影響,最終慘遭失敗。

載濤也曾經企圖用禁衛軍重新打下江山,只可惜,當時的禁衛軍又遭到了袁世凱的侵吞,早已不聽差遣,幾乎在一夜之間,載濤從一個雄心勃勃的大將軍,變成了亂世遺民,無依無靠

與身居深宮之中的溥儀不同,載濤的人生足以稱得上是命運多舛。

清廷覆滅的最初幾年,載濤無比的希望能夠復辟,1917年張勳復辟期間,載濤重回舞台,擔任禁衛軍司令,可這次復辟僅維持12天,就宣告失敗。

後來,他又到了北洋軍閥徐世昌麾下,1927年,載濤又擔任翊衛使一職……雖幾經輾轉,然一事無成。

載濤家財散盡,甚至連房子都賣了個一乾二淨,日漸困苦。

或許是因為最終認清了歷史的大勢,之後的日子裡,載濤仿佛也看開了,他不再追求光復大清,索性湊了點小錢,到了北城德勝門外的「鬼市」擺攤餬口。

載濤畢竟受過皇家教育,文玩古董略知一二,令人意外的是,當真正放下了一切的身段以後,載濤過得居然還算不錯。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控制了中國東北,扶持溥儀在此建立偽滿洲國傀儡政權。許多清朝遺老也來到東北,重新獲得了統治地位。

當時的載濤作為清廷最後一位大將兼王爺,聲望極高,日本人曾經有意對其進行拉攏。

令人意外的是,此先一直渴望光復清廷的載濤,在民族大義問題上,這一次果斷選擇了拒絕,寧死不肯為日本人效力,留過洋見過世面的他明白,給日本人當官,就是賣國投敵的行為。

後來溥儀也曾經多次讓人聯繫載濤,要他到東北出任官職,並給予誘人的承諾,然而載濤一直不為所動,至此,載濤與溥儀之間的關係破裂。

抗日戰爭時期,北平淪陷後,漢奸王揖唐再次邀請載濤入仕,憑藉他的身份,只要到了偽政權中,就能夠輕鬆拿到高官職位,享盡榮華富貴。

當時的北平已經淪陷,如果載濤拒絕,是極有可能會遭到日本人的逮捕甚至殺害的。但哪怕如此,載濤依然巍然不動,表示自己再也不會做官了。

得罪了日本人,日子自然不會好過,之後的幾年時間裡,載濤和他的家人一直生活在極端貧窮的狀態之中。

為了養活一家老小,載濤每天一大早就要出攤,看著曾經的王爺淪為小販,北平城百姓無不對其敬重有加,由於載濤在家中排行老七,人們便尊稱他一聲「七爺」。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正式成立。

整個北平城掀起了慶祝的浪潮,壓抑多年的載濤看到人們臉上洋溢的喜悅,也感到久違的欣慰和自豪,作為一名中國人,這一天他終於能夠抬得起頭了。

令他意外的是,新生的共和國政府對自己並沒有忘記,在1950年的時候,毛主席親自簽訂了《中央人民政府人民軍事委員會委任令》,委任載濤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司令部馬政局顧問。

當看到這份委任狀的時候,載濤的內心掀起層層波瀾,他不知道毛主席是怎麼知道有自己這號人的,更不知道毛主席為什麼要拉自己一把,但最終,在思考過後,載濤同意了此事。

至此,昔日的王爺有了新的身份,那就是解放軍高級幹部,行政13級。

載濤早年武將出身,善於養馬,也愛養馬。

在這份崗位上,他乾的還算不錯。憑藉著對馬匹的知識,載濤為解放軍騎兵部隊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甚至在1950年的時候,他還寫了一篇長文,專門向毛主席提出改良馬種的建議。

並最終獲得了毛主席的首肯,全軍學習採納。

1954年,58歲的載濤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此時的他已經拋棄了過去的貴族身份,轉而成為代表人民的新時代的革命幹部,容光煥發。

也正是在這時,毛主席接見了他,並提議,讓他去看一看自己的侄子溥儀。

在毛主席的建議下,載濤踏上了前往東北的火車。

由於此先沒有通知溥儀有人要來探親,在看到載濤的時候,溥儀整個人都愣住了,隨後溥儀哇的一聲哭了起來,緊緊的抱住了離別多年的「七叔」。

看到這一幕,載濤也愣住了,旋即相擁落淚。叔侄二人多年的心結,頓時解開。

此次見面中,已經是解放軍高級幹部的載濤規勸溥儀,新中國不同於舊社會,黨和人民對我們是關懷的,「你一定要好好學習,好好改造,爭取早日成為新人。」溥儀則連連點頭稱「是」。

載濤到來可以說是給溥儀吃了一顆定心丸,從哪以後,溥儀不再整日頹廢,開始認真學習新時代的精神思想,重新做人。

清廷衰落至此,昔日的皇室成員要麼改姓,要麼離散,載濤和溥儀,成為了彼此最重要的親人,更成為了彼此的依靠。

所以說,毛主席的一句話,救了溥儀,更挽救了這個家族。

溥儀出獄以後,愛新覺羅家族的成員也得以重新團聚。後來,載濤除了養馬以外,也將統戰工作作為自己的使命,努力增進民族團結。

這些事跡都被彙報上了中南海,1959年,周總理在一次中央會議上公開表揚了載濤,稱讚他在家族內外發揮了模範作用。

載濤雖然沒有上過戰場,但是他為國家做出的貢獻是不容忽視的,韓戰爆發後,我軍需要大量軍馬。在朱德的委任之下,載濤承擔起了選購運輸軍馬的任務。

當時時值寒冬,已經一把年紀的載濤重新騎上了戰馬,開始在東北和新疆來回奔波,在他的努力之下,最終為朝鮮前線送去了兩萬五千匹軍馬,極大的緩解了前線的壓力。

相傳有一次載濤坐車趕往邊疆某馬場查看,途中車子發生故障,又下著大雪,隨行人員都建議載濤先行回城,等到車子修好再出發。但載濤沒有答應,時年已經70多歲的他硬是步行5公里到達馬場,絲毫不顯疲態。

載濤擅長養馬,又擅演猴戲,甚至毛主席還曾經風趣地戲稱他為「弼馬瘟」,載濤對此也笑納,親口說過:「知我者,毛主席!」

1964年2月13日,除夕剛過,北京城內煙花爆竹的硝煙尚未散去,由主席親自主持的春節座談會就在中南海開始了。

這場會議毛主席邀請了黨內外各界人士,在會場上,主席的興致很高,從經濟發展聊到軍事建設,最後話題又轉移到了溥儀的身上。

「對宣統,你們要好好團結他呀,我們做過他們的老百姓,他和光緒皇帝都是我們的頂頭上司。」

當時的溥儀在中央文史館工作,得知溥儀每月只有180多元的薪水時,毛澤東扭頭看向了章士釗:「我想拿點稿費送給他改善生活,不要使他『長鋏歸來兮,食無魚』,人家大小也是個皇帝嘛!」

聽聞此話,章士釗補充道:「載濤現在的生活也挺困難的。」

毛澤東接話說:「哦,我知道他去德國留過學,當過清末的陸軍大臣和軍機大臣,現在是軍委馬政局的顧問,他的生活不好也不行。」

春節座談會剛剛結束,毛主席的兩筆款項就分別寄到了溥儀家和載濤的手裡。

對此,溥儀當即回詩曰:「欣逢春雨獲新生,傾海難盡黨重恩。」

載濤也激動得泣不成聲,給主席寫下了一封謝函,表達感謝。

1970年,在為新中國奉獻了餘生以後,83歲的載濤在北京家中病逝。

去世以後,他的骨灰被安放在了八寶山革命公墓,這體現了國家對載濤愛國立場的充分肯定。

愛新覺羅·載濤以其傳奇的一生,為後人留下了一段精彩絕倫的故事。

他經歷了封建王朝的衰亡與新社會的建立,但在生命的中後期,始終保持獨立人格,拒絕做亡國奴和賣國賊。在新中國初期,他又積極為國盡力,真正實現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儘管人生風雨兼程,但他的心靈,最終獲得了安寧。

參考資料:

1、末代皇叔載濤:曾被毛澤東戲稱為「弼馬瘟」.北京青年報

2、末代皇族如何尋求新生.文摘報

參考資料:

1、末代皇叔載濤:曾被毛澤東戲稱為「弼馬瘟」.北京青年報

2、末代皇族如何尋求新生.文摘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56cd58f77a36a2296ea656a793cbc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