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臨終把江山還給李家,不是良心發現,而是狄仁傑一句話點醒

2023-12-20     歷來現實

原標題:武則天臨終把江山還給李家,不是良心發現,而是狄仁傑一句話點醒

武則天臨終把江山還給李家,不是良心發現,而是狄仁傑一句話點醒

聖曆元年(698年)3月的一天黃昏,一輛馬車悄悄駛入武周首都洛陽。車窗上拉著厚厚的帘子,根本看不清車裡的情況。儘管如此,車上的神秘男子依舊戴著面罩,帽檐低垂,看不清他的容顏。

馬車到了洛陽之後直奔皇宮,守衛沒有阻擋直接放行。

這名神秘男子,名叫李顯,時年42歲。他的身份並不一般,是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的第三個兒子。此刻,他是奉命入宮,接受秘密使命。

為了保密,李顯一路沒有下車,大小便也是在車裡解決。儘管如此,他秘密回宮的消息還是像長了翅膀一樣傳遍京城。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得到消息後,急忙去找自己的兄弟武三思:「大事不好,李顯回宮了!」

「說夢話吧,我們前幾日進宮,皇上(武則天)說得好好的,從咱哥倆中選太子,怎麼會變卦呢?」武三思不以為然。

「千真萬確,有人看見他了。」

「皇上為何變卦?」武三思的臉色陰沉下來。

「據說,我們走後,狄仁傑進宮了,跟皇上說了好一會話。」

「兄弟你就把心裝肚裡吧,皇上不會變卦的,江山肯定姓武,她也許是聽到了風吹草動,怕李顯胡來,弄到身邊無非是好好控制。」

6個月之後,聖曆元年9月,皇宮裡傳出一條消息,李顯被立為太子。得知這一消息,武家兄弟目瞪口呆。

他們不知道,正是狄仁傑進宮,告訴武則天一個秘密,這才讓她改變決定,立李顯為太子。

武則天此人,我們再熟悉不過,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女皇,比呂后和慈禧太后厲害多了。後人對她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說她放蕩不堪,有人說她晚年昏庸;也有人說她勤政愛民,是個不錯的女皇。

不管怎麼說,有一點不可否認,武則天能力非凡,才華過人,是女中豪傑。武則天成功之路並不平坦,而是充滿坎坷。

她因為貌美如花,14歲就被唐太宗選到宮裡。但是好景不長,唐太宗很快就將她遺忘。

唐太宗對她不聞不問之下,小小年紀的武才人只能就地坐起冷板凳。要換了是別人,肯定會坐以待斃,在皇宮中孤獨終老。畢竟這時候唐太宗已經年邁,留給武則天的選擇不多。

可是武則天並不認命,而是在冷靜觀察,尋找機會。俗話說,「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公元649年,武則天終於等到了屬於自己的機會。

當時,唐太宗病重,太子李治到宮裡伺候,武則天把握住了機會,跟太子眉來眼去,成功把李治俘獲。

儘管如此,武則天還面臨很多難題。太子身邊美女如雲,隨時都會把武則天忘掉。作為過來人的武則天要使出渾身手段,確保太子不移情別戀。

還有,唐朝人再開放,也不會接受兒子跟母親成婚。李治即使登基,也不能光明正大娶自己的小媽,那樣肯定會遭到政敵攻擊,產生信任危機,皇帝的地位就會動搖。怎樣能轉換身份,成為李治的嬪妃,也是一個大難題。

武則天天生麗質,情商很高,抓住李治的心不是問題。身份轉換上,武則天開動腦筋,想到一條妙計,先到感業寺為尼,然後改頭換面回到宮中。

武則天雖然美麗動人,但宮中美人如雲,還都比她年輕,李治也沒有那麼急切讓她回宮。這時候,武則天頻繁巴結王皇后,獲得對方的認可。

王皇后為了跟蕭淑妃爭寵,決定讓武則天回宮,打擊競爭對手。永徽二年(651年)五月,武則天終於回宮,被封為昭儀,取得了合法地位,之後聯手王皇后,斗敗了蕭淑妃。

這之後,武則天並未高枕無憂。一山不容二虎,王皇后和武昭儀不可能並存,必須開展你死我活的爭鬥,分出高低。

王皇后不是省油的燈,她智商在線。最關鍵的是,王皇后有背景。王氏出身高貴,家世顯赫,不但是西魏重臣的後裔,其父母兩族還都是唐朝皇室的姻親,隸屬於關隴貴族軍事集團。

作為該集團成員的開國元老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對王皇后那是堅定不移地支持。李治是太子的時候,王氏就嫁了過來,二人有很深的感情。

還有,武則天受到李治的恩寵之後,王皇后和蕭淑妃放下仇恨,結成統一戰線,轉過身來共同對付武則天。

想斗敗王皇后,難度很大,絕非易事。為了取勝,武則天不惜親手扼死自己的女兒,嫁禍王皇后。

經過一系列驚心動魄的爭鬥,王皇后終於失寵,跟蕭淑妃一道被打入冷宮,不久從肉體上消滅,永絕後患。

永徽六年(655年),武則天終於如願以償,成為皇后。四年之後,武則天經過一番運作,又說服李治,將長孫無忌、于志寧、韓瑗、來濟等一幫跟自己作對的大臣削職免官,貶出京師。

但是,成為皇后是一回事,成為皇帝又是一回事,中國歷史上不少女強人只能當皇后、當太后,在幕後垂簾聽政。不是她們沒有當皇帝的能力,而是面對極大的阻力,沒有那樣的決心和意志。

或許她們也有當皇帝的夢想,卻不敢去為之去奮鬥,讓夢想成真。唯有武則天敢想敢做,為實現夢想而努力。

在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武則天成為「天后」,取得了一些政績,獲得了朝野認可。儘管如此,中國是男權社會,大臣們還是無法接受女人當皇帝的現實,武則天成功的路還很漫長,還有很多艱難險阻。

在李治駕崩之後,武則天的三子李顯當了皇帝,是為唐中宗。說實話,武則天在那之前並沒有當皇帝的意願,能作為母儀天下的皇后,已經很知足了。

奈何李顯有些不爭氣,或者說武則天自己太有能力,對兒子要求太高,覺得他不能勝任,沒有主見。最終,李顯被母親趕下皇帝寶座,廢黜為廬陵王,弄到了房州,只當了兩年皇帝。

之後,第四子豫王李旦走到前台,當了皇帝,是為唐睿宗。通過哥哥的失敗,李旦明白了一個道理,自己只是一個傀儡,母親才是真正的決策者,對她要唯命是從。

平心而論,跟歷史上別的皇帝相比,李顯兄弟還是不錯的,只是武則天卻大權獨攬,不讓他們親政,這就說不過去了。

武則天的所作所為,逐漸引起皇族警惕,開始群起反對。而武則天本能地要進行強力反擊,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結果,皇族被嚴重削弱,武則天一權獨大,就產生了皇帝的念頭。

垂拱四年(688年)年底,武則天不再遮掩,堂而皇之稱帝,創造了女人當皇帝的歷史,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武則天雖然稱帝,但江山還是李家打下來的,沒敢一上來就更改國號,她為此很糾結。於是武則天就開始操縱輿論,讓社會各界人士上表請願,說我們強烈要求皇上改國號。

一千多年後袁世凱稱帝的時候,也是用的這一招,肯定是受到武則天的啟發。

載初元年(690年)九月,武則天乾脆改了國號,建立武周王朝。至此,中國進入武周時代,江山不再姓李。

很快武則天遇到一個難題,那就是自己死後,誰來繼承皇位。既然江山不再姓李,國號都改了,武則天理所當然應該讓自己的後人,一個姓武的人接班。

遺憾的是,武則天稱帝的時候,已經64歲,早就過了更年期,沒有了生育能力。這意味著,武姓的接班人必須從自己的侄子武承嗣、武三思中挑選。

可是他們跟自己的關係,遠沒有跟李顯兄弟那麼親密。這時候,武則天開始糾結,舉棋不定,左搖右擺。

聖曆元年(698年),武則天已經74歲,進入暮年,隨時都會掛,接班人問題顯得更加迫切。這年2月,武承嗣、武三思積極活動,希望武則天早做決定,讓姓武的當太子。武則天當時也沒有主意,含含糊糊地答應了他們。

兄弟倆走後,狄仁傑到訪,他的一番話,讓武則天態度大變。宰相狄仁傑說:「姑侄關係跟母子關係,哪個比較親近?」

「當然是母子啊。」武則天不假思索地說。

「既然如此。陛下就該傳位給兒子,那樣有很多好處。」

「什麼好處?」

「陛下您想,如果立兒子的話,將來他們肯定會祭拜母親。假如侄子當了天子,就不同了,人家肯定會祭拜人家的父親,哪有把姑姑供奉在太廟的?」

這一句話讓武則天聽了如夢初醒,這是公開的秘密,自己之前為何沒有發現?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啊。這就出現了文章開頭一幕,武則天不再打算立武承嗣、武三思為太子,並在當年3月派人秘密將李顯接回洛陽。

以宰相張柬之為代表的大臣,也傾向於讓李顯當接班人。最終,武則天在這年9月決定立李顯為皇太子。

不得不說,武則天作出了正確選擇,雖然李家暫時失去江山,但是勢力仍然穩固,是人心所向,如果讓武家人當了皇帝,肯定會引起全國範圍內的動亂。最後武家肯定控制不了局勢,那時候李家人再坐江山,武家人斷然不會有好下場,已經作古的武則天也肯定不會受到尊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fdda6380c7c2fb02373241a0db73b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