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問了張愛萍一個問題,不料老將軍勃然大怒,一番話振聾發聵!

2023-12-05     歷來現實

原標題:兒子問了張愛萍一個問題,不料老將軍勃然大怒,一番話振聾發聵!

兒子問了張愛萍一個問題,不料老將軍勃然大怒,一番話振聾發聵!

在新中國眾多開國將帥當中,張愛萍上將是一個特別有意思的人。

主席曾經說「這個人好犯上」,葉劍英說他「渾身是刺」,鄧公也說他這個人「惹不起」。為什麼領袖會如此評價張愛萍將軍呢?

少年參軍

張愛萍將軍1910年出生於四川達州。他的家庭條件不能說好,但也算不上太差,是一個能吃飽飯的普通農民之家。

儘管家裡不算有錢,但張愛萍的父母對他的教育還是非常重視的;五六歲就送私塾讀書,到了年紀還送他到小學接受新式教育。而張愛萍也非常聰明爭氣,學什麼都很快,成績一直都十分優秀。

1925年,15歲的張愛萍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達州中學。

四川達州地處大巴山的腹地,主席曾經把這裡稱之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第二個大區域」,當年這裡的革命氛圍十分濃烈。

張愛萍在考入達州中學一年後,就接受革命思想,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到了中學畢業的時候,黃埔軍校招生的消息傳的沸沸揚揚,熱血青年們都想去黃埔學習。

年輕的張愛萍當時也是一團火熱,很想遠赴黃埔。只可惜以他的家庭條件,能供他在本地讀完中學就不錯了,哪有供他去廣州的能力?結果張愛萍雖然心有不甘,考慮到家庭情況,也不得不放棄了去廣州上黃埔軍校的打算。

不過張愛萍雖然沒能去黃埔軍校學習,留在達州搞政工,也積累了不少在基層的經驗。

1928年,剛滿18歲的張愛萍轉為共產黨員,擔任擔任羅江口黨支部書記、臨時縣委委員,宣傳組織群眾參加革命。

1929年,張愛萍受組織調遣去上海擔任閘北區區委委員、副書記,開始搞地下工作。

當時上海的革命形勢十分嚴峻,在反動派和外國巡捕的高壓之下,不少意志不堅定的人都做了叛徒,地下黨組織也因此經常受到破壞。

張愛萍在上海幾個月的時間裡,就兩次遭到反動派和外國巡捕的逮捕,在牢里吃了不少苦頭。

但年輕的張愛萍保持革命氣節,啥都不肯說,硬是熬到被放出來。可是才幾個月就被抓了兩次,他在上海明顯是沒法待了。1929年年底,張愛萍加入了工農紅軍,開始從政工轉向軍事工作。

加入紅軍後的張愛萍,很快就展現出了他卓越的軍事天賦,以及他敢拼敢殺善打硬仗的風格。他在紅14軍1師從小隊長開始做起,打了老虎莊、泰州兩場硬仗之後,先後升任中隊長、大隊長、政治指導員。

可惜後來張愛萍因為打仗沖的太猛,不小心在戰鬥中傷了左臂,傷愈後被調到中央蘇區,又回到了他的政工老本行。

只不過那個年代反動派活動猖獗,動不動就圍剿中央蘇區。張愛萍雖然以搞政工為主,真打起仗來,一樣端著槍上戰場。

有意思的是這段時間的張愛萍,不但參加了第三、第四、第五次反圍剿,同時還在機關刊物上發表了幾十篇文章。

真是一手拿著筆,一手端著槍!文的武的一起上。

張愛萍這麼能文能武,中央自然也不會埋沒他這個人才。

長征期間張愛萍先後擔任紅3軍團第4師政治部主任,第11團、第13團政委,一路上率部攻堅斷後,專打硬仗苦仗,給中央領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歷經25000里的艱難跋涉到達陝北之後,張愛萍也受到了中央的重視。

1935年11月,紅十五軍團編入紅一方面軍,原紅十五軍團直屬的騎兵團,被調離編制,編入中央軍委直屬,番號為「中國工農紅軍騎兵第一團」。

這個新成立的騎兵團的政委和代團長,就是張愛萍。

騎兵團雖然只是一個團的建制,卻是受中央軍委、甚至毛主席直接指揮的部隊,張愛萍的這個政委、代團長,分量可想而知!

騎兵團被改編之後不久的直羅鎮戰役中,張愛萍率領的騎兵團就是由毛主席直接指揮,在直羅鎮至合水之間穿插警戒,偵查敵情,為打贏這場戰役出了不少力。

脾氣火爆的將軍

張愛萍在擔任騎兵團政委、代團長之後,雖然之前沒有帶過騎兵的經驗,但好在他不但能讀書認字兒,還十分善於學習,經過一番苦練之後,不但很快自己騎戰技術非常精湛,騎兵戰術也運用的十分精湛。

1936年2月,張愛萍先後率部參與了東征山西、西征陝甘寧的兩次戰役,並立下了不少功勞。

打了勝仗的張愛萍萬萬沒想到,他們打敗了凶名赫赫的馬家軍,竟然會在瓦窯堡被馬匪設伏襲擊!這一仗由於騎兵團準備不足,被馬匪打了一個冷不防,造成了很大傷亡。

前面說過了,當時騎兵團可是中央軍委甚至毛主席親自調遣的直屬部隊,算是王牌中的王牌!帶著這樣的部隊打了敗仗,造成的不良影響比普通部隊要大不少,要受到的處分肯定也會更重一些。

然而當時的騎兵團上至張愛萍,下到普通士兵,心裡也都窩著一肚子火,覺得這場敗仗打的太過冤枉。

偏偏這個時候上級又很生氣,要開會讓張愛萍做檢討。結果一肚子火氣的張愛萍,跟主持會議的人一言不合就大吵了一架,甚至連袖子都擼起來了。

張愛萍這一發火不要緊,整件事情的性質就更惡劣了;打了敗仗還不肯承認錯誤,這還了得?於是張愛萍很快就被免去了職務,要求他做深刻的自我反省。

張愛萍是個倔脾氣,堅持說「勝敗乃兵家常事」,「要殺頭,老子伸著脖子在這裡等!」最後還是毛主席親自出馬找他談話,毛主席看他當時還是一副氣呼呼的樣子,就問他:「怎麼?還是不服氣?」

張愛萍其實心裡也知道,打了敗仗自己是負有責任,只不過一時半會兒心裡轉不過彎兒,依然嘴硬地回答說:「沒有,我接受處罰!」

毛主席知道他心裡還沒轉過彎,故意逗他說:「接受處罰?你不是說『勝敗乃兵家常事』嘛?」張愛萍聽毛主席揭了他的「老底」,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毛主席見他這個樣子,也明白他知道錯了,趁勢開導他說:「戰場上是沒有長勝的將軍,可是錯了我們要知道改!」經過毛主席一番勸解,張愛萍轉過了彎子,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隨後在主席的介紹下,張愛萍於1936年進入紅軍大學學習。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

當時正在抗日軍政大學學習的張愛萍,聞訊之後怒火中燒,和同學們一起給學校和總政治部寫信請戰,要求暫停學習去前線打鬼子。

毛主席知道抗日軍政大學有些學員不安心學習,不少人寫信要求到前線去的消息之後,特意抽空到抗日軍政大學對學員們發表講話。

在講話中,主席肯定了學員們積極抗日的熱情。同時告訴他們,總政治部確實打算選一批人到抗日前線去。張愛萍聽到這個消息,頓時就興奮了起來,滿以為自己有機會可以大展拳腳了。可隨後毛主席就告訴他們,上戰場打鬼子是非常重要,可是辦大學宣傳抗日精神,培養抗日人才同樣也重要!所以要留一部分人下來,在抗日軍政大學當教員。

緊接著毛主席就出其不意地宣布:凡是寫信要求上戰場的,全部留下當教員,沒有寫過請戰信的,才可以分配到前線部隊去。

張愛萍一不小心「弄巧成拙」,被留在了抗日軍政大學當教員沒去成前線,吃了個大「虧」。從此再不敢胡亂請戰,老老實實的在抗大當教員,自己讀了不少軍事理論書籍的同時,也為抗大培養了不少人才。

中央領導看他的性子沉了下來,這決定調他去上海乾另一個「老本行」——搞地下工作。

張愛萍雖然對上海挺熟悉,也有過搞地下工作的經驗,可他心心念念的始終是正面戰場,不願意去搞地下工作。為這,毛主席又親自找他談話,並答應讓他自己挑幾個人一起去,張愛萍才表示「堅決完成任務」。

張愛萍從延安出發途徑上海時途徑西安,當時周恩來正跟老蔣進行國共合作抗日的談判,紅軍主力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張愛萍因此受總部要求,換上了新軍裝,還被授予了上校軍銜。

不久之後淞滬會戰爆發,上海形勢吃緊,張愛萍到達上海之後,就立刻開始著手開辦游擊培訓班,並根據上海的地形特地制定了游擊方案。

1937年11月,上海淪陷。當時擔任省軍委書記的張愛萍,對跟他搭檔的浙江省委書記劉曉說:「是不是先派吳仲超一人到浙江,我仍撤到上海郊區組織游擊戰?」

但當時劉曉接到中央的命令,是讓他和張愛萍、吳仲超等人一起去南京接受新任務,他當然沒法同意張愛萍的提議。張愛萍只能跟著劉曉、吳仲超等人一起去了南京。

等他們到了南京的時候,南京城內已經一片混亂,不少國民黨部隊不戰而逃,留下了很多槍枝彈藥。

張愛萍看到那些被遺棄的槍枝彈藥,眼裡簡直要冒火,無論如何也不肯再走了。

他對隨行的陳家康和吳仲超說:「把這些槍收集起來我們打游擊!老陳辛苦一趟去武漢,將這裡的現狀和我們的設想,向周恩來和中共代表團彙報並請示。」

張愛萍堅持如此,誰勸都沒有用,大家只好按他的說的,吳仲超留下跟他一起收集槍枝彈藥準備打游擊,陳家康去武漢向周恩來和中國代表團報告情況。

陳家康走後,張愛萍興致勃勃地和吳仲超開始收集槍枝彈藥,布置人手準備打游擊。可不久之後陳家康就從武漢打來電話,轉達了中共代表團嚴令他們撤離的命令,不許討價還價。

張愛萍浙江的「游擊夢」徹底破碎,只好服從命令去了武漢。

到武漢之後,張愛萍被分配到參謀處擔任少將參謀,而他的參謀長就是葉劍英。

在武漢八路軍做了幾個月的統戰工作之後,張愛萍終於如願以償,受毛主席指派和彭雪楓一起到豫東地區開闢抗日根據地。

張愛萍到達豫東地區之後大展拳腳,很快就在豫東和皖東北開闢了大塊抗日根據地,為抗日戰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抗日戰爭勝利之後,在解放戰爭初期頭部受重傷,被送到蘇聯治療3年,一直到1948年才傷愈回國。

回國之後的張愛萍,受命組建新中國第一支海軍。

當時我軍主要以陸軍為主,海上力量非常薄弱,被反動派稱為「旱鴨子」。

張愛萍在幾乎沒有什麼基礎的情況下,大力招攬海軍方面的人才,無論什麼出身,只要有海軍方面的專業知識,他一律給予重用。

只用了短短兩年的時間,就為新中國組建一支有較強戰鬥力的海軍。

從1951年開始,張愛萍調任浙江、東南沿海一代擔任軍事指揮員,展開東南沿海的剿匪工作,為新中國的海防穩定做出了巨大貢獻,1955年首次授銜被授予上將軍銜。

東南沿海平定之後,張愛萍轉入國防科技工業方面的領導工作,是我國「兩彈一星」事業的重要領導者之一。

新中國成立後的張愛萍,脾氣絲毫不減。

彭德懷被批後,回北京的時候沒人敢和他坐一架飛機,張愛萍卻毫不在意,只說了一句「怕什麼?!」就毫不猶豫的上了飛機。

彭真被批時,有人趁機說他干預部隊,心懷不軌。當時在台下的張愛萍十分不屑:「說好就好得很,說壞就壞得很,現在說壞就那麼壞?人家(彭真)又不管軍隊工作,可過去軍隊里的許多事為什麼向他彙報?還是自己硬往人家那裡擠?去年國慶節還請彭真吃狗肉呢!」

為這事兒有人告到了周恩來那裡,周恩來和陳毅都知道張愛萍不是搞陰謀詭計的人,就把情況跟他說了一下,讓他說話注意一點。可是張愛萍卻改不了說話直到脾氣,依舊是想什麼說什麼。

張愛萍主持酒泉原子彈基地的時候,風頭正勁的101要來基地視察,有人提議撥款30萬給101建個紀念亭。

張愛萍想都不想就拒絕了,他說基地地理位置偏僻,水又少,有這錢還不如給大家建一個汽水廠、冰棍廠,提高一下工作人員的待遇。

後來特殊時期有人舊事重提,拿這件事批判張愛萍。可張愛萍絲毫不懼,直言是自己不讓建紀念亭的,因為當時他覺得建冰棍廠、汽水廠更符合實際情況需要。

對方不講道理,非要說張愛萍不同意建紀念亭就是「反革命」。張愛萍聽了對方的話極為不屑,冷笑一聲說:「好吧!你有本事你就去建好了。」

後來張愛萍被錯誤關押6年,受了不少的苦,可他被打被批以至一條腿傷殘,就是不肯低頭。

1975年,張愛萍復出,任國防科委主任,成功組織了我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尖兵一號」的發射。

1977年張愛萍再次復出,在國防科研、軍隊整頓等方面均做出了重要貢獻。

1984年張愛萍以國防部長的身份訪問美國,與當時的美國國務卿舒爾茨,展開了唇槍舌劍的辯論,跟對方大吵一架,逼迫對方讓步簽署了《兩國軍事技術合作協議》。

然而張愛萍在美國國會發火的事情,被美國媒體故意渲染,攻擊他「大鬧國會」,有失「體面」。同時國內也有一些人,攻擊他和美國簽訂軍事技術合作協議是「賣國」。

張愛萍聽了之後非常生氣,回國之後主動提出辭職。當時中央對整個事件進行調查之後,發現張愛萍工作做的很好,以最低的成本達成了目標。鄧公接到張愛萍的辭職報告之後,當場表示不同意。

面對氣憤難平的張愛萍,鄧公只好笑著說:「軍隊里有兩個人惹不起,你,張愛萍算一個!」

1987年11月,張愛萍響應中央政策退居二線。

退下了之後,他依舊關心我國的國防科研建設,致力於慈善事業,閒暇時間則寫寫詩詞,搞搞攝影娛樂精神。

在張愛萍將軍晚年時期,他的兒子張勝曾經問他:「1975年鄧小平搞整頓,有人說你是他手下的四大幹將,你知道嗎?」

張愛萍生氣了,他說:張愛萍很生氣:「什麼四大幹將?他們是不是我不知道,我不是!我誰的人也不是!說我是什麼四大幹將,這是對我的侮辱!一個人怎麼能成為某一個人的工具、信徒呢?這是把自己的人格都貶低了。對的,正確的,我能跟著你;不對的、錯誤的,我怎麼能跟著你呢?跟著你,也不是跟你個人,而是跟你的思想,你的路線方針。」

老將軍的這番話,在浮躁扭曲的時代聽來格外有力,簡直是振聾發聵,醍醐灌頂,老將軍的精神也格外令人敬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4bbcdf476f22dc0abb35d5262499b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