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鉻液流電池挑戰「寧王」

2022-02-18     英才雜誌

原標題:鐵鉻液流電池挑戰「寧王」

本文作者 | 劉超然

春節後開市,「電池茅」寧德時代(300750.SZ)反常地出現了單邊連續回調,截止2月11日收盤,寧德時代跌破500元/股,盤中甚至一度跌破年線。據統計4個交易日累計回調超過17.3%,若以2021年12月3日寧德時代最高觸及的692元/股來看,寧德時代觸頂後累計回調超過28%,蒸發超千億。

「一石激起千層浪」,對於A股超萬億的寧德時代股價大跌的種種原因,各種傳言、猜測接踵而來,結論不一,例如「與某國際知名電動車廠商的合作出現問題」、「遭遇美國調查」、「被剔除創業板權重指數」等等。為此,寧德時代在2月13日已向公安機關報案,並對上述傳言做出正面回應:以上均為謠言引發市場的誤解和曲解,造謠者一旦影響企業聲譽的將追究法律責任。企業的證明回應也收穫成效,在新的一周「寧王」強勢反彈。但是在眾多謠言中,有一種觀點吸引了不少投資者關注,就是在冬奧會上被應用的「鐵鉻液流電池」可能對寧德時代造成威脅。

各種「大V」也在社交媒體上大肆宣傳該項技術,甚至直接推薦購買東方能源(000958.SZ),該公司股票也是坐上了過山車,7天兩漲停。但是東方能源也公告披露該項技術與公司無關,小心「殺豬盤」。那麼這個國家電投集團已經安排量產的「鐵鉻液流電池」到底是顛覆性的技術還是「殺豬盤」?A股哪家上市公司真正擁有量產能力?

儲能新勢力

其實早在2020年底,國家電投就已經成功試製了鐵鉻液流電池——「容和一號」大容量儲能設備,而且250kW/1.5MWh的示範項目已經在河北穩定運行超過400天,期間完成200餘次充放電循環,並且經受了當地冬季寒冷環境的考驗,近期還為冬奧會地區持續穩定存儲、提供清潔能源超過5萬千瓦時。

鐵鉻液流電池被譽為最安全、儲能壽命最長的電化學儲能技術之一,該技術的電解質溶液為水系溶液,不會發生爆炸,可實現功率和容量按需靈活定製,且具有循環壽命長、容易回收、穩定性強、可運行溫度範圍廣和成本低廉等優勢。

也難怪,從2020下半年開始,鋰電池上游原材料價格暴漲加上產能緊缺,帶動了能源金屬的高景氣。而價格的大幅波動也暴露了鋰電池相關產業過度依賴單一技術路線的潛在風險,鋰離子電池下游需求快速釋放造成上游原材料價格上升,產能不足,進而導致儲能與電動汽車、二輪車、消費電子等下游「搶產能」的情況發生。除此之外,儲能鋰離子電池產品壽命不長、火災爆炸問題偶發、儲能時長有限等問題短期難以徹底解決,也導致其無法完全滿足所有儲能應用領域的需求。

為了解決鋰電池的弊端,相繼出現了鈉離子電池、氫能源電池、鐵鉻液流電池、全釩液流電池等大量的新概念,而每次「替代品」的出現都將擾動整個鋰電池市場,這次也不例外。

電化學電池參數對比(數據來源:公開資料)

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從上表的能力密度來看,液流電池要達到鋰電池裝車的水平會增加電動車的體積和重量,而且目前來看並不適用於電動車,因此與寧德時代的鋰電池在應用場景上並非同一個方向。所以鐵鉻液流電池量產的進度實際上根本不會利空寧德時代。

該項技術顯然是給國家電網用於新能源儲能用的,也就是給光伏、風電等新能源做儲能用,畢竟這種電池的量產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大規模新能源發電併網壓力,並且提升電網的接納能力。最重要的是不用受制於鋰資源等能源金屬的漲價,長期來看擁有較強的成本優勢。

潛在標的

東方能源著實「火」了一把。某短視頻平台的「大V」暗指上市公司擁有「鐵鉻液流電池」的概念和相關技術。

在過去的8個交易日中,東方能源股價上漲15.37%,漲幅雖然不高,但是振幅高達23.17%,換手率更是超過35%;因謠言滿天飛再加上股價異動,東方能源很快在互動平台上否認持有該技術,同時對「殺豬盤」進行了風險警示,那麼到底A股有哪些上市公司真正用過該技術,量產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呢?

電投能源(002128.SZ)在互動平台表示,其控股子公司鴻駿鋁電公司正在開發建設容量為1MW的鐵鉻液流項目,但目前設備還未安裝,言外之意就是公司有相關的項目產能規劃,但是還未落地。電投能源的主營以電解鋁為主,業務占比超過55%;第二大煤炭業務屬於火力發電、煤化工、供熱供暖的上游,業務占比32.8%左右;電力業務主要是自用和供電,占比不足10%。由此可見,公司的主營還是以電解鋁後的鋁錠銷售為主,屬於有色金屬和煤炭的周期性板塊,在過去的2021年,公司的業績和股價都出現了較為明顯的改善,盈利能力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但若要看公司當前或未來短期內落地鐵鉻液流電池的能力,還要看其控股子公司鴻駿鋁電有限責任公司。從企查查可以看出,該子公司除了控股股東電投能源外,二股東就是國家電投,持股超過30%。

再根據國家電投近期的動態來看,國家電投在內蒙古霍林河啟動的首個兆瓦級鐵鉻液流電池儲能示範項目的建設,承接該項目的公司大機率就是鴻駿鋁電,預計在建成投產後,作為控股公司的電投能源可以獲得一定的增量業務收入。

而公司近期在市場上披露的「鴻駿鋁電公司正在開發建設容量為1兆瓦的鐵鉻液流項目」也與國電投的示範項目相對應。然而風險在於,雖然電投能源可以被視為在A股為數不多與國電投合作開發鐵鉻液流電池的上市公司,可以享受一定的市場預期和概念熱點,但是該項技術當前的能量密度僅能用作發電端的儲能設備,並不能替代鋰電池作為電動車的動力,而且該技術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已經存在,尚不具有顛覆性,還需理性看待。

(本文僅作為個人觀點,不做為投資建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e0f10e69d6031356ff0443c20e4ab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