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爸爸要求兒子每天戶外玩2小時,玩不夠時間不準做作業,你認可嗎?

2020-09-07     喵姐早教說

原標題:硬核爸爸要求兒子每天戶外玩2小時,玩不夠時間不準做作業,你認可嗎?

前段時間,湖南長沙的一位硬核老爸羅格成為了網絡眾人的熱議對象,因為作為爸爸的他有一個奇特的要求,就是要兒子每天戶外玩2小時,不玩夠時間就不准寫作業。

據媒體報道,今年46歲的羅格是長沙人,他的9歲兒子羅漢暑期沒有上補習班,而是學習了各種戶外運動:皮划艇、滑雪、野外生存等。

羅漢說,為保護視力,父親要求他有足夠的戶外運動時間,「每天不玩兩小時不准做作業」。父親羅格認為,孩子擁有健康的身心更重要。

網友們紛紛表示:孩子會不會覺得寫作業是種幸福?

這位爸爸的教育觀念雖然硬核,但是也無不道理,因為孩子的成長不僅僅只有課本學習。而且爸爸能夠陪著孩子戶外運動,多多參與孩子的教育,對孩子更是好處多多。

嬰兒從5個月起,就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愛不一樣。當爸爸抱他的時候,他已經開始驚奇於爸爸的偉力,因為爸爸把他舉得高,讓他四肢伸展。所以,父親是孩子最好的教練。

爸爸可謂孩子的第一任體育老師,很多孩子運動的理念、習慣都是從爸爸那裡傳承來的。爸爸喜歡帶孩子去跑步、游泳、攀岩、打球,這無形中就鍛鍊了孩子的意志力。

從舉高高開始,爸爸就要陪孩子做運動。爸爸和媽媽不一樣,女性的本質決定了她很少帶孩子參加具有冒險性的活動,而爸爸能通過運動教給孩子勇敢、開朗的探索精神。

而且,有爸爸陪孩子一起運動、遊戲,父親強有力的臂膀會給孩子安全感,孩子心理會更健康,無論小時候或長大後,面對挫折或挑戰,都會更有安全感,更積極勇敢。

運動對孩子好處多多

英國埃克塞特大學有一項研究證明,有規律運動習慣的孩子,成績普遍比較好,大腦吸收知識更靈敏。因為運動需要精神高度集中,能夠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熱愛運動這點上,國外父母做得是相當好。

歐洲國家的父母日常周末都會帶著孩子去森林裡徒步,或者划船等戶外運動。即使孩子還不會走,他們也會用專業的背帶背著孩子。

大冬天裡,瑞典孩子們會在大人的鼓勵下出外活動,即使下著冷雨,也不會阻礙孩子們到森林或街頭玩耍。

荷蘭的孩子從幼兒園年齡開始,就每天至少在室外活動40分鐘,下雨和下雪也不例外,荷蘭父母認為讓孩子的身體適應氣候很重要。

芬蘭的小朋友會在冬天玩越野滑雪,甚至冰泳。據說芬蘭是全世界最熱衷運動的國家,10歲以下的小朋友99%都熱愛運動,每天至少運動2個小時。

日本的幼兒園開始就有運動會,小學就會有馬拉松比賽等眾多體育比賽,雪天裡,孩子會光著膀子在操場上運動和玩耍。

當孩子們從小運動足夠,孩子大腦的認知力會比較優秀。包括協調多種動作、信息和反應決策的腦區也會發育得較好,簡言之,孩子從小運動得好,大腦會更敏捷。

那麼我們推薦爸爸跟孩子玩哪些運動呢?

戶外奔跑

戶外奔跑,注意不是長跑,兒童不適合進行長跑訓練,有的家長讓孩子跟自己進行慢跑練習,其實是錯誤的。

兒童只適合自由的嬉鬧式的奔跑,比如抓人遊戲就比較好,既有樂趣,又有互動,還讓孩子得到了鍛鍊。不過奔跑的時間需要控制,不能時間過長。

球類運動

不管是踢球、運球、排球,投擲球、躲避球......都對兒童全身發育是非常好的。

中國人很普及的運動——桌球。這可是個鍛鍊手眼協調的好運動。 專家建議學桌球的適齡期為3歲。如果這個年齡的寶寶能學會玩丟球、接球的動作,能做到「接丟高球」動作能力的孩子,一般來說就能打桌球了。可以正面把球打回去的話,就可以用拍子打球。

孩子如果有興趣,就沒有什麼開始適齡期,也就是說隨時都可以開始學桌球。

男孩子們特別喜愛的足球、籃球項目,開始的時間沒有任何限制,比如科比3歲就會打籃球了。寶寶從6個月就可以玩滾球運動。

不管男生女生,都可以在家配備一個小籃球架,等寶寶一歲多,會站時就可以練習向上拋球、兩歲左右會跳躍,這樣的運動都可以幫助孩子們蹭蹭長個子。

但是要注意哦,幼兒不適合練習網球、羽毛球等球拍類的運動,對肌肉生長不好。當然,我們跟寶寶玩玩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障礙遊戲

障礙遊戲,或者是一些「探險」類遊戲,是一類綜合項目,包括在樹林裡奔跑,躲避樹木(當然是比較稀疏的樹林),還有比如走獨木橋、翻滾、躲閃等等。

這類運動需要全身的參與,通過跑、跳、爬、滾等運動的形式實現,能夠訓練孩子的大肢體動作,孩子的靈敏性、彈跳力也會得到充分的鍛鍊。

並且這類遊戲能夠讓孩子獲得極大的成就感。

游泳

游泳是一項特別好的運動,對大人孩子來說都是如此。

早期孩子接觸游泳能有效地刺激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及肌肉和骨骼系統的發育,促進寶寶大腦、骨骼和肌肉的發育,激發孩子的早期潛能。

在孩子迅速生長的階段,游泳是公認的最佳運動,能夠使骨骼和韌帶得以充分拉伸。

什麼樣的孩子適合學游泳呢?國家隊的教練說: 「只要沒有先天性心臟病、中耳炎等疾病,一般都可以學。」

如果想專業學游泳,最好是從六七歲開始學。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可以和教練進行很好的溝通。且身高一般在1.1米以上了,腳尖掂在池底,能將頭伸出水面,減少了在水中的恐懼感,有利於學習。

以上是專業游泳的建議年齡,作為普通人,游泳可以從剛出生就開始練習了。

因此,媽媽想要「讓孩子學游泳」或孩子「自己想要學游泳」時,就是游泳的開始適齡期。

騎行運動

滑板車,自行車,平衡車,騎自行車結合暢遊大自然,呼吸著林間清新的空氣,聆聽著大自然的聲音,不僅大人能獲得放鬆,小朋友也會因為戶外活動釋放精力。

既能有好心情,還有適度的運動,增加親子情感,幫助小朋友更好地成長。

同時騎行運動還可以有一點競爭性,父母可以跟孩子開展一點小比賽,競爭的加入,能夠培養孩子的堅韌意志。

注意,我們讓孩子運動的初衷是要感知快樂,而不只是競技。雖然幾乎所有的運動都涉及輸贏,而且想要獲勝是件好事,但不要讓獲勝成為唯一的目標。

我們在給孩子進行更多的身體活動安排,要記得從小肌肉、手眼協調、 身體平衡、戶外大運動、到綜合性的探究性活動,和主題類的假裝模仿遊戲,都可以開展起來。這便是讓孩子「玩中學」很重要的方式。

身體動作能力好的孩子絕對不會「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相反良好的身體素質才是孩子身心健康、認知發展的基礎。

運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陪伴。請爸爸們適當地放下手機和電腦,多多抽時間陪伴孩子,去戶外踢踢球,跑跑步,玩玩遊戲,相信會給孩子的人生留下一筆寶貴的財富。

一起進步,一起做更好的父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dFJZ3QBURTf-Dn5XFr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