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說「不」的小孩兒,才能過得開心

2021-11-03     喵姐早教說

原標題:懂得說「不」的小孩兒,才能過得開心

在兒童遊樂場,在小區的小公園裡,經常上演這樣的戲碼。

一個孩子剛拿到球,另一個孩子跟他要。先拿到球的孩子縱然有萬般不情願,也還是把球拱手讓了出去。

沒錯。每個爸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團結友愛,花見花開。

可是,真到孩子把玩得好好的東西被迫讓給別人的時候,父母立馬不淡定了。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心態開始作祟,忍不住責怪孩子,既然你不想把玩具給別人,為什麼不大聲說不呢?

殊不知,拒絕技能,看著簡單,其實也是需要從小修煉的。

說個不字這麼簡單,但是孩子為什麼就是不會說呢?原因有下面幾點。

原因一:因為平時父母就沒給他們說不的機會。

在生活中,說一不二的父母不在少數,自己的意見,從來不許孩子反駁。

比如,你讓孩子穿白色裙子,孩子卻想穿紅色裙子。對不起,直接駁回。

你想去商場,孩子想去公園。還是駁回。

在強勢父母面前,孩子漸漸變得不會說不,不會拒絕,不會表達自己的想法。他們只要乖乖服從,做個順民就好。

因為,只有這樣做父母最開心。這樣的結果就是,從來不願意聽取孩子意見的父母,慢慢的就什麼意見也聽不見了。

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要麼變得懦弱,不敢出聲。要麼變得叛逆,總想反抗。

原因二:父母的分享教育。

大人從小教育孩子,好東西要跟人分享。尤其是有個親戚朋友帶著小孩子來家裡串門的時候。如果自家小孩不懂跟別人分享零食,玩具,簡直就是當面打父母的臉。

對於這種情況,父母通常會埋怨孩子,你怎麼這麼摳門呢?給小朋友玩玩怎麼了?然後直接憑藉自身優勢一把搶走孩子的玩具,再滿臉堆笑地遞到別人家的孩子手裡。末了還不忘了跟對方家長搖尾巴,我家孩子不懂事。別見怪!

好像不分享就跟大逆不道似的。

在這種教育中長大的孩子,當別人看上他的東西時,他哪敢跟別人說不呢?

原因三:孩子膽子小。

有的孩子膽子比較小,不敢拒絕別人。有時會擔心自己的拒絕會讓別人傷心,也擔心別人因為自己的拒絕,不喜歡自己,不跟自己玩了。

所以,即使自己不開心,也會把東西讓出去。

相信沒有哪個親爹親媽願意看到自己的孩子活得忍氣吞聲,連自己的真實想法都不敢說出來。這樣的生活,哪有樂趣可言?

其實,成年人也一樣。

舉個例子。你的同事把自己完不成的工作全都推在你身上。你心裡明明已經在跳腳罵娘了,但是那個不字,在你嘴邊轉了N圈,就是死活說不出來。

因為不會拒絕,無法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所以只好看著別人揚長而去,自己苦逼替他加班。

再舉個例子,有個不靠譜的人跟你借錢。你心裡明明不想借,但是因為抹不開面兒,借了。最後人家壓根就不還。你說你堵心不堵心?

不善於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不懂拒絕的人可能一輩子都處在寶寶心裡苦,但是說不出的狀態。

有時還會因為不懂得拒絕的正確方式,做出極端的傷人傷己的暴力行為。

所以,合理拒絕在人生中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那應該怎樣讓孩子學會合理地拒絕呢?

1.尊重孩子,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不要搞獨裁專治,而是要多去聽聽孩子的意見。

選衣服的時候,可以問問孩子的意見:你想穿黃色衣服還是紅色衣服?

吃飯的時候,你也可以問問孩子:你想要吃米飯還是麵條?

出去玩的時候,也可以徵求下孩子的意見:你想去動物園還是去遊樂場?

不要一下子壓制了孩子的所有想法。只要孩子的想法是合情合理的,那採納了又有什麼不可以呢?

2.培養孩子的物權意識

把東西拱手讓人簡單。難的是,怎樣讓孩子維護自己的權利。

對於這種情況,父母可以培養孩子的物權意識。告訴孩子,自己的東西,你擁有絕對的支配權。

如果別人想玩你的東西,要經過你的同意。如果你想跟別人分享,那很ok。因為和人分享能給自己帶來快樂。

如果你暫時不想分享,那也沒有問題。大人不要插手去強迫孩子分享。如果害怕拒絕的太生硬讓對方受不了,父母也可以教給孩子一些婉轉的技巧。比如,我現在先玩,待會再給你。

當然了,每個人都有說不的權利。孩子不止有權利跟別人說不,同樣也會遇到被他人拒絕的情況。

所以,父母還要教會孩子,就算他被別的孩子拒絕了,也是可以接受的。

還可以有一些其他的方法。比如,別人要是不想分享玩具,可以用自己的玩具跟他交換,讓孩子體會一下交換的甜頭兒。

如果對方不樂意,我們還可以去找其他小朋友,玩其他更有意思的遊戲。沒必要因為別人的拒絕就跟活不了了似的大吵大鬧。

3.讓孩子了解,在什麼情況下應該說不

一是對不可以的事情要說不。

所謂不可以的事情就是當對方的要求違背了我們做人的原則,甚至違反了道德和法律的時候。

比如,別的孩子邀請你去攜手砸別人家的玻璃,那就必須說不。

二是不願意的事情。

這種情況最常見的就是別人的要求和自己的意願或者計劃產生了衝突。

比如,你剛拿了一個球想玩,別的孩子非讓你交出來。這屬於你不願意的事,所以應該拒絕。

三是能力達不到的事情。

對於這種情況,你既不要明知道自己做不到還要打腫臉充胖子,也不要高估自己,作出超出能力範圍的承諾。

比如,大孩子要求小孩子去爬樹。小孩子明明做不到,還逞強。結果從樹上摔了下來。

所以,只有學會在不同的場合說不,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護自己。

4.孩子說的不也許不都是對的。

父母可以不接納孩子的行為,

但是要接納孩子的情緒。

比如,早上你讓他起床,他說不,我不要起床。顯然,上學時間到了,不起床的行為是不對的。我們可以不接受他的行為。但是,要先接受他的情緒。

那應該怎麼做呢?

你可以告訴他,我知道你現在不想起,躺在床上舒服。但是,上學時間到了。你不是很喜歡和小朋友一起做早操的嗎?所以,我們要趕緊起床了。

今天喵姐給大家講的是如何讓孩子學會對別人說不。方法一共有4點。

第一點,尊重孩子,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第二點,培養孩子的物權意識。

第三點,讓孩子了解,在什麼情況下應該說不。

第四點,孩子說的不也許不都是對的。父母可以不接納孩子的行為,但是要接納孩子的情緒。

很多媽媽為孩子跟自己說不感到煩惱。其實,不會說不的孩子才更讓人擔心。只有懂得拒絕,敢於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將來才能成為一個積極健康向上,獨立自主的人。

各位媽媽,為了孩子,加油吧!

END

學習更多育兒知識

請將我們設置為「星標」或者點擊「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98918177_401203-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