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整部宏大的中國歷史,我們不難發現有這樣一群叱吒風雲的人物:他們曾經或都命運多舛,或都體弱多病,恰恰是這樣的條件,才造就了日後這群人物不凡的性格。比如鄭國的第5位君主鄭厲公,在他拯救岌岌可危的周王室並使鄭國成功復興之前,曾在外流亡了近20年,期間遭遇的種種不幸歷練了他不屈的性格;比如幫助劉邦建立大漢的"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素有大漢第一謀士之稱,其從小受到各種疾病的困擾,他最終也因病,逝世於漢高後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86年。
而今天我們說到的林彪,從小也是體弱多病,然而這卻讓他的性格變得比較沉默和敏感。尤其林彪頭上因病長得一堆黃癬,曾讓他的追求對象陸若冰十分反感。也正因為她的拒絕,才使林彪更加謹慎,並成為日後橫行戰場勢不可擋的將才。
但此時林彪則依然使用的是原名林育蓉,在隨後成為黃埔軍校的第4期學院後,他才改名為林彪。在接受大名鼎鼎的黃埔軍校正規軍事訓練中,被疾病纏繞的林彪顯然難以適應,僅是學校每天規定的10千米跑操,就讓林彪非常吃不消。革命家和軍事家鄧演達有一天在黃埔軍校視察,正在學員們奮力跑步時,一個學院卻重重摔到了地上,大家將其扶起一看竟是林彪,無奈,鄧演達下令讓林彪快步走。此時,眼前的鄧演達並沒有意識到林彪成為了日後戰場上的一員大將,當然,這是後話。
他的首戰發生在1929年。當時林彪帶領紅28團占領了大余縣城,並將隊伍分散到各個居民家中開展群眾工作。然而林彪失去警惕導致部隊被敵軍包圍,因對大余縣城地理環境不熟,難以進行有效抵抗,便帶領部隊撤退。結果撤退到城邊時遇到了貴人,後者命令其阻攔敵人。林彪成功了,為紅軍領導人安全撤離贏得了先機。
雖然如此,林彪在隨後轉移部隊的過程中因欠缺組織能力,導致部隊被敵軍趕上並被分割為兩部分。隨後,毛朱等人領導部隊再次突圍,但行動導致朱德愛人伍若蘭被敵軍殺害。為此,林彪遭到組織處分。林彪也由此深刻吸取教訓,從此他每每作戰都要嚴格觀察地形進行警戒,這鍛造了林彪出色的指揮能力。
當然,後面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林彪在各種大大小小的戰役中立下了大量功勞,從紅軍再到國民革民軍第八路軍,再到中國人民解放軍,都有林彪的影子。特別是在解放戰爭期間,林彪率領的東北野戰軍,即大名鼎鼎的第四野戰軍不畏東北的嚴寒氣候,同國民黨軍隊的美式部隊進行交戰,並贏得了三大戰役中的遼瀋戰役。戎馬一生的林彪由中國最北的土地,又到了中國最難端的海南島開展海南島戰役,迅速殲滅了大量退守在海南島的國民黨軍隊。可以說,為了新中國的建立,林彪可是立下了汗馬功勞。對國民黨軍隊的打擊,也讓林彪成為了蔣介石最鬧心的學員。
曾作為黃埔軍校校長的蔣介石對自己的部下強調,"尤其是黃埔4期,這一期的搗蛋學員是最多的。我在這裡著重提醒大家,應該尤為注意林彪。別看他在軍校里平時藏著什麼,但這個人是今天的韓信。通過近些年的戰爭,加深了我的感覺。"
1933年國民黨圍剿紅軍時,時年26歲的林彪率領部隊進行反擊,並在黃坡、草台崗戰役中林彪殲滅了國民黨軍隊3個師的兵力,這讓蔣介石非常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