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
封建時代下,男尊女卑的思想風氣盛行,這也貫穿到了生活中的各個領域。佛教從傳入中國以來,他們一直以和尚為主導,許多事情只有和尚可以做,尼姑則是完全不可以。即便自己一心皈依,但還是受到許多人的阻撓,有時候連個讓她們修行的地方都沒有。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女性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可在這種環境下,五台山上出家的女性越來越多,這也讓許多人不解。命運只有一個,人生也有眾多的選擇,為何在女性社會地位不斷提高的今天,還是有女性出家?這背後又有什麼樣的原因?
遠離世俗
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會有這樣一種觀念:女性生來就是「相夫教子」的代名詞,為了自己的小家庭,許多女性也甘願做出這樣的選擇。但長時間在這種環境下,生活變得愈發枯燥,這對一個人的身心是極大的摧殘。在被生活侵蝕得毫無體膚之時,自己還要硬著頭皮繼續下去。
有的人為了生活,拼盡全力,成為職場和生活中的「女強人」。可大環境是如此,自己偏偏做起了「獨流」,各種閒言碎語,讓自己也成為了「不顧家女人」的代名詞。生活終究要回歸平淡,佛門一心講究「心靜」,和為何不讓自己成為其中一者?研究佛法成為了眾多女性的選擇。
五台山作為中國佛教四大山之首,在這裡出家的人十分多。在研究佛法之後,這也堅定了女性們出家的決心,五台山自然也是他們的「心儀之地」。誰要是能來到這裡修行,那也夠自己吹噓上一輩子了。如此好的人生體驗,還能遠離世俗的困擾,為何不做一次嘗試呢?
清規戒律
當然現在大多數人看這個成語,還是帶有很大的貶義色彩。它源於佛教,在最初是為所有入門的佛教徒制定的規章制度。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時不時「下館子」,各種山珍海味,暴飲暴食,對身體健康其實是一種很大的影響。
許多年輕人想要改變這樣的現狀,特別是對於一些身體形態偏胖的女性,無奈總是下不了決心。如果來到佛門,周圍的大環境如此,自己當然不需要發愁。清淡飲食之下,生活作息也會十分規律,這豈不是一種養生之道?這並不是沒有科學依據,諸位來看一下這個數據。
歷史發展到現在,大多數僧人的壽命都在75歲以上,且不說其他人了,豐衣足食享受榮華富貴的皇帝,有幾個活過70歲的?清淡飲食是現在很多醫學專家提倡的飲食文化,減少身體疾病的發生,那為何不讓自己成為長壽家族中的一員呢?
利益驅使
這或許是很多人選擇皈依的重要因素,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旅遊業也迎來了很大的發展。寺廟想辦法招收尼姑,讓他們對遊客進行服務銷售。對於遊客來講,來都來了為何不給自己許個願祈個福?利益驅使之下,許多人自然會趨之若鶩,尼姑變多也是必然的選擇。
不知道諸位有沒有看過這樣一則新聞,嵩山少林寺作為中國佛教禪宗祖庭和中國功夫的發源地之一,每年要接待無數遊客。其中香火錢每年就高達上億元,這還不包括門票,試問:如此大的利益誘惑面前,是你你會做出如何的選擇?
咱們話說回來,這樣賺錢有技術難度嗎?如此簡單的方法,想必每個人都不會迴避。五台山甚至還專門為女性修建了一個門派,據說已經達到了上千位,而且一個比一個年輕。修身養性之餘,還可以從容地面對生活,不受世俗的困擾,何樂而不為?
品史君說
其實在品史君看來,女性出家跟地位沒有任何的關聯。現代好多女青年是嬌生慣養一代,承受挫折能力很差,一但有不順心的事,婚姻、事業、愛情、工作等人生方面的困難就自暴自棄。為了讓自己的生活繼續,她們無意間接觸到了這樣的信仰,走上削髮為尼的道路,你認為呢?
我是品史君,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您也對文化感興趣,不妨為我留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