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裔院士李飛飛:若獲得諾貝爾獎,我一定要以中國人身份領獎

2022-03-11     小黃侃科技

原標題:美國華裔院士李飛飛:若獲得諾貝爾獎,我一定要以中國人身份領獎

大家都知道,在上世紀中國教育行業還處在探索創新階段時,國內很多知識分子為追求更先進的技術理念曾遠赴美、英、法這些教育大國學習先進知識。後來在這些學業有成的知識分子中,有人選擇回來報效祖國;但也有人選擇定居美國,將畢生所學投入到他國的建設發展中。

當然這都是他們自己的選擇,我們作為外人無權干涉別人的行為,但今天我們說的是兩者之外,還有一種特殊的人,雖然他們身居美國在企業中從事著重要工作,但一顆愛國的心始終在他們身上迸發,一旦有機會,他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祖國,為祖國的榮譽而戰,李飛飛就是這樣一個人。

作為美國的華裔院士,李飛飛在人工智慧領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她曾直言:若獲得諾貝爾獎,我一定要以中國人身份領獎!這般愛國的舉動確實讓人動容。

年少移民美國吃盡苦頭

李飛飛1976年出生北京,父親是當時少有的機械工程師,或許是認為國內的基建滿足不了自己對技術的標準,在李飛飛16歲那年,父親攜帶一家老小遠赴美國,追求他那虛無縹緲的科學家之夢,那幾年也正是「美國夢」在中國大肆傳播的時期。

可是和很多「逐夢少年」所遭遇的一樣,李飛飛的父親來到美國也沒有看到所謂的夢想起源,有的只是眼下生活的無奈心酸。

由於和美國人語言不通,李飛飛的父親很難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況且那時候美國最不缺的就是工程師,你一個外鄉人,別人不要你也是正常的。

沒辦法,父親最開始只能幫人維修相機、收銀員,做著與本專業不符的工作養活一家老小,幾年下來,生活總算是穩定了,他們一家人在新澤西州一個小鎮定居,李飛飛也被送到當地學校學習。

對於年幼的李飛飛而言,她在美國面臨的災難並不比父母的小,學校就像是陌生的環境,文化差異、語言不通、種族歧視,這就像一堵堵橫在她眼前的高牆,壓得她喘不過氣來。

但李飛飛知道家庭的困難,懂事的她開始兼顧學習和生計兩座大山,一邊打工一邊學習,去餐館、洗衣店,再或者幫富人遛狗來賺取微薄的收入,以此來填補生活的空缺。

在這艱難與孤獨的成長曆程中,李飛飛完美繼承了父母身上自強自立的精神,壓力無法打垮一個積極上進的人,她會從滿眼的陰影中走出來,成為真正的強者。

1995年,李飛飛考上普林斯頓大學,這是她改變人生的巨大契機。在大學的學習過程中,李飛飛遇到了很多頂尖的大學教授,受到他們的影響,李飛飛選擇了普林斯頓大學物理系

這裡是天才的搖籃,和父親當年面臨處境不同的是,此時的李飛飛站在美國最高等的知識學府,這裡可沒有所謂的懷才不遇。

長大學業有成心懷故土

1999年,憑藉自身努力李飛飛順利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得益於其在校期間出色的成績表現,當時不少華爾街巨頭都向她拋來橄欖枝,開出的薪酬都是讓人意想不到的天價;只要李飛飛點頭,他們家從此便會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

但是她拒絕了,在完成畢業後的西藏之行後,李飛飛進入史丹福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選擇了當時少有人看好的計算機視覺識別領域作為主要研究方向。這種選擇意味著李飛飛放棄優渥的生活,來到了一條更艱難,更複雜的人生道路。

因為當時史丹福大學每年給各個學院的撥款經費有限,除非是那些在社會上能發揮巨大價值的研究,否則很難申請到研究經費,李飛飛不止一次經歷過研究項目被否定,資金窘迫等艱難問題。

但這並沒有阻擋李飛飛前進的決心,既然外部條件不允許實驗,那就慢工出細活,將現有的結果論證到完美,然後投身於更廣闊的領域。

在進入史丹福大學的2年後,李飛飛建成了「ImageNet」的數據集,並開發ImageNet的使用權,積極投身於AI系統的研究中。

2015年,李飛飛成功入選「全球百大思想者」,她所研究的人工智慧是眾多科學家仍未觸及的領域,就像是一位已經步入殿堂,而其他人還在階梯上徘徊。

2018年,李飛飛榮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兩年後,美國國家工程院將李飛飛教授評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這幾乎是華人在美國獲得的最高成就。如果說誰可以通過人工智慧領域獲得諾貝爾獎,李飛飛一定位居前列,成為他人仰望的存在。

可滿身的榮譽並沒有讓李飛飛忘記自我,在一次次領獎過程中,她始終以華人的身份去面對這些榮譽,這不禁讓人感到動容,原來在追求夢想的艱難道路上,真正留在她心底的是厚重的民族情結。

結語

有人說,李飛飛的人生就像是一隻天空中飛舞的風箏,故土是她的起點,也是她翱翔的根基。在美國奮鬥的這些年中,從在異鄉中感到不知所措的小女孩,到在矽谷高科技領域獨佔頭籌的華人精英,她的歷程就像是激流勇進的帆船直到滄海之巔,懷著對祖國的無限熱愛,李飛飛的成就點亮了祖國的一片天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d00c6559bfb4b59089b47a864d2866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