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魚出生時還沒蝦米大,同類殘食,勝利者將成為海洋一方霸主

2022-03-14     小黃侃科技

原標題:有種魚出生時還沒蝦米大,同類殘食,勝利者將成為海洋一方霸主

想要在自然界稱霸一方,必然要經歷一番挫折,正所謂「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海洋里的動物更是如此,尤其是魚類。它們很少會關心自己的後代,都是採取數量多,放養的模式,最後結果就是優中取精。

海洋里的魚群

作為少有的魚類霸主,旗魚的一生可以用波瀾壯闊來形容,所以能當上海洋中的一方霸主,它們靠的是真本事。

旗魚

旗魚是對旗魚科的統稱,它們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長了一根很長很尖的吻部,也就是從鼻子那個地方延伸出來,像一根長槍,因此人們也稱它為槍魚

漁民也叫它們「馬林魚」,是不是覺得很耳熟,沒錯,就是《老人與海》裡面那位老人捕到的大魚。旗魚的體長可以達到2到5米,也有超過5米的個體,漁民叫它大馬林魚。很難用漁網捕到它們,所以《老人與海》裡面老人採用的是粗線釣魚。

不過老人還算幸運,因為旗魚的脾氣都比較暴躁,被魚鉤釣到後會奮起反抗,直接躍出水面。很有可能直奔釣魚者,來一記「老鐵扎心」,用它鋒利的前端刺穿釣魚者的身體。這不是危言聳聽,真發生過很多旗魚躍出水面扎傷人的案例。

《老人與海》中老人捕獲的魚就是旗魚

旗魚的「旗」字得名於它們的背鰭,可以像旗幟那樣立起來也可以放下去,這是旗魚調整自己游泳速度的一種辦法。旗魚是世界上游泳速度最快的魚,藍槍魚印度槍魚最高時速能達到130公里,大部分旗魚科的成員最大速度都在每小時110公里,哪怕它們不衝刺,只是普通游,時速都有90公里。

這麼快的速度,就得安裝剎車,不然看見食物很有可能「咻」的一下游過去,完美錯過。這塊像旗子的背鰭就是旗魚的剎車片,能夠讓它們將速度瞬間降到之前的一半,然後再精確瞄準獵物。

旗魚的游泳速度很快

旗魚上頜骨向前突出形成的長槍,因此那是它的骨頭。旗魚又屬於硬骨魚綱,這跟長槍可不是裝飾,是正兒八經的實心貨。長槍的作用有兩個,一是乘風破浪,用來劃開前方的海水,這也是為什麼旗魚的速度是海洋中的最快;二是攻擊獵物,旗魚會憑藉自己靈活的遊動用自己的長槍將獵物削暈,再一口將其吞下。

硬骨魚類在海洋里都比較慘,基本上沒有誰能夠成為頂級霸主,旗魚憑藉對身體的「魔改」進化成為了游泳之王。雖然無法撼動虎鯨、鯊魚之類的巨大霸主地位,但它成為一個小海洋霸主還是可以的。

旗魚上頜骨向前突出形成的長槍

脆弱的童年

別看旗魚成年之後罕逢敵手,幾乎沒有什麼天敵,當它還是孩子的時候,日子過得可苦了,可以說誰都能欺負。

在繁殖季節,雄性旗魚顏色艷麗,身上還會顯現得粼粼的星狀條紋,雌性則比較暗淡,腹部也更寬。旗魚和大部分魚類一樣採取體外受精,雌魚繁殖季節持續一個星期排卵每天10到20顆,之後雄魚來給每顆魚卵受精。雄魚會在之後看護魚卵,大概一周左右小魚破殼而出。然後雄魚就會完成自己的任務離開,留下小魚自生自滅。

雄性旗魚在繁殖期顏色艷麗

旗魚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都有分布,而且生活在亞熱帶到熱帶這片海域,這既是全球最富饒的海域,同時也是最危險的海域。剛出生的小魚沒有小蝦米大,為了擺脫不利的局面,它必須快速長大,否則就會淪落為別人的食物。

剛出生的旗魚根本就沒有任何體貌特徵,標誌性的上頜骨都沒有長出來,整個魚只有腦袋和身體,兩顆大眼睛不協調地長在小腦袋上。小魚會在一年的時間內瘋狂生長,最後達到3米。

剛孵化出來的旗魚非常小

然而就在這一年的時間裡會有許多變數,很多小旗魚根本熬不過第一年。因為實在是長得太小了,並且還沒有達到快速逃離的本領,因此成活率非常低。雖然一對旗魚夫婦在繁殖期產下上百枚魚卵,能有一兩隻長大,就是很不錯的效果了。

同類相殘吞食

小旗魚的眾多天敵裡面,還有自己的同類。旗魚是少有的會發生同類殘食的魚類,這是因為旗魚是魚類中的頂尖掠食者,從來都是獨來獨往,它們也不會成群結隊捕食。

小旗魚的天敵有很多

海洋學家以前觀察到一群旗魚圍獵沙丁魚群,以為它們是群居。事實上,它們只是恰好看上了同一群魚罷了。旗魚大部分時間都是獨居,而且它們的食物也不局限在其他魚類,什麼烏賊、魷魚等軟體動物它們也吃,甚至是小旗魚也逃不過。

旗魚吃掉小旗魚的想法很簡單,首先,這些小魚會搶奪它的孩子的資源,不利於它的後代成長,秉承少一隻小魚自己的孩子就能多一份資源的想法,它對著自己的年幼同類痛下殺手。

海洋中的旗魚

其次,如果這些小旗魚長大了,就會威脅到成年旗魚的生存,來和它搶奪資源,甚至還有可能爭奪配偶。趁它還小趕緊消滅在襁褓之中,日後就會少一個對手。從人的角度上來看,這很殘忍,然而這是旗魚安身立命之道。它們就是這樣冷血自私,獨居讓它們從來都是以自我為中心。有人會問,旗魚同類相殘吞食,會不會哪一次父母殘殺到自己的後代?

正在狩獵的旗魚

海洋學家們很難回答,因為孩子一孵出來旗魚父母就不知所蹤,魚類也從來不靠嗅覺,視覺也不怎麼好,旗魚父母很有可能認不出自己的孩子。但是呢,旗魚的生活範圍很大,而且每一次產卵的地方都不是自己經常活動的區域,這樣做的目的恐怕就是為了避免遇到自己後代。不過凡事都有萬一,不排除旗魚會誤殺自己後代的情況,畢竟小魚也是會遊動的,保不准就游到爸媽那片海去了。

旗魚的活動範圍很廣

成年旗魚之間也會有鬥爭,旗魚一般不會吃掉成年個體,因為吃不下。由於它們自帶武器,打鬥的過程中就會有受傷的情況。旗魚又是獨居,受傷十分影響自己捕食,受傷對旗魚來說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

一般來說,這種獨居的魚類是很謹慎的,不會讓自己受傷,所以在格鬥的時候都會再三衡量,以保證自己的安全。就連老虎這樣的頂級掠食者都會在對比性價比後放棄一些機會。旗魚完全不管,它們對同類都是往死里懟。

被釣上來的旗魚

科學家們發現,旗魚很有可能沒有同類意識,它們不認得這是自己的同類,反而將其視為潛在的威脅,不管對方多大。魚類的智商在海洋里算是比較低的了,尤其是對比海豚這一類。它們更多的是遵循本能而非去思考一些問題。海豚能夠通過鏡子實驗,說明它認得鏡子裡的是自己,有自我意識,也就自然而然能認得自己的同伴。旗魚,或是其他魚類,別說認清自己了,它們發起狠來同類都不算什麼。

旗魚捕獵的場面

所以旗魚身上出現這麼殘忍的事情也算是情理之中,畢竟贏了的旗魚可以成為海洋里的一方霸主,享受眾多資源,在這樣的誘惑之下,同類算什麼呢?

終極釣魚

人類捕食旗魚的歷史比較久遠,《老人與海》裡面就提到過,馬林魚是很多地方喜愛的食物,因此價格還不菲。老人希望這一條魚能讓自己賺一筆,可惜遇到鯊魚打劫,馬林魚被啃得只剩骨架。

《老人與海》中老人捕的大魚最後被啃得只剩下骨架

旗魚生活在亞熱帶及熱帶海域,為了提升游速,旗魚在進化過程中犧牲了下潛深度。旗魚的身體扁平,這是為了減少游泳時的正面阻力外加長槍劃開水路,這讓它在海洋的淺層很無敵。可是狹窄的腹腔讓它無法將更多的氣體吸入肚子裡,也就不能下潛更深。可以游到很遠的海域,但是卻不能游到很深的地方。不過有這樣的速度已經沒必要去深海捕魚了。

旗魚的游泳速度非常快

旗魚獨來獨往,想要用漁網將其一網打盡幾乎不可能。而且它長有尖銳的上頜骨,能夠將漁網刺破逃走,因此想要獲得旗魚,得用釣的方式。國際上並沒有明令禁止釣旗魚,這也是人類的一種肉質來源。《老人與海》裡面就介紹過,釣旗魚得用很粗的繩子,魚鉤也要用大魚鉤,上面放上小魚作為誘餌。釣的時候一定要小心旗魚跳躍,不然一個「標槍」就給人扎來了。

旗魚也是人類的一種肉質來源

旗魚的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還有DHA、EPA、鈣、鎂以及維生素D,魚油含量的很高,在世界各地都有食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e834d733a9abd9b00553cd0affa6f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