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這些 關鍵時刻我們或許能重啟生命!

2019-11-29     連接黃山

11月27日,年僅35歲的台灣演員高以翔在錄製節目過程中,摔倒昏迷。經過搶救,醫院宣布高以翔「心源性猝死」。

消息一出,廣大網友惋惜悲痛之餘不禁疑惑:一向以健康強壯、精力充沛形象示人的高以翔為何會猝死?27日,丁香園旗下健康科普平台丁香醫生網站官方微博@丁香醫生在微博發文稱,根據高以翔參與拍攝的節目性質、拍攝時間來判斷,初步猜測可能是工作強度過大、過度勞累導致。

1

心源性猝死的定義

世界衛生組織(WHO)對猝死的定義是:平素身體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因自然疾病在24小時內突然死亡。在這種突如其來的死亡中,多數都是高以翔這樣的心源性猝死,也就是因心臟問題導致的突然死亡。

2

為何心源性猝死頻發在年輕人身上?

我國心源性猝死人群中,18-39歲的青年人占比最高,達到43%。

發生猝死的人,很大比例是看似非常健康的年輕人。近幾年,在馬拉松賽場上跑死、辦公室里累死、網吧里熬夜死的屢見不鮮,大家紛紛感慨:脫髮算什麼?能活著都不錯了……

過去,臨床上中老年人因有心腦血管等基礎性疾病而導致心源性猝死的往往多見,但如今老年人通過醫生給予專業的慢性病管理後,猝死機率較此前有所降低,反倒是中青年病例逐漸增多,這主要是因為中青年人群應酬過多、壓力過大、過度勞累,並且有長期熬夜、暴飲暴食、抽煙喝酒等不良生活習慣,這些都可能成為心源性猝死的誘因。

3

學會心肺復甦,爭取搶救的黃金時間

據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的數據,我國心源性猝死的發生率約為每10萬人中41.8例,也就是說每天有近1500人發生心源性猝死。

人的心臟一旦驟停,一般搶救的黃金時間是4-5分鐘之內。但是,約有60%的心源性猝死病例發生在醫院之外,因此院外急救是挽回心源性猝死的重要途徑。如果發現有人突然倒地,對拍打呼喚沒有反應,也沒有呼吸,就應該懷疑有心源性猝死的風險。在120救護車到來之前,最有效的救治方式是立刻進行心肺復甦,必要時進行心臟除顫,能大大提高搶救成功率!

因此,近年來加強普及公眾心臟猝死急救知識的呼聲越來越高,如果更多的人能正確掌握猝死的急救技能,就可以挽救更多人的生命。接下來的視頻請大家仔細觀看,黃山首康醫院的美小護手把手教你心肺復甦,幫助心臟驟停的人跑贏死神,重啟生命。

儘管心源性猝死發生前,沒什麼典型症狀,但當感到胸部出現劇烈、緊縮、壓榨性的疼痛,且感到透不過氣時,就要提高警惕。

對於既往健康的人,要戒煙限酒,清淡飲食,心情舒暢,保證睡眠。如果在運動中出現胸口疼痛不適,或者與運動強度不匹配的心悸、呼吸困難、疲勞、視物模糊、頭暈等症狀,一定要馬上停下來休息,不能緩解的話及時就醫,千萬不要硬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R-euG4BMH2_cNUgpVP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