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省親時,曹雪芹已經埋下四個巨大伏筆,都會在八十回後發生

2023-10-27     少讀紅樓

原標題:元春省親時,曹雪芹已經埋下四個巨大伏筆,都會在八十回後發生

所有關於《紅樓夢》的探佚,都只是「我以為」,只能根據文本的伏線和脂批的暗示,力求接近於「曹雪芹以為」或「脂硯齋以為」。要想知道準確的答案,最好是能夠穿越到兩三百年前,問一問芹脂,或者是真正的佚稿能夠重見天日,當然,那也就無佚可探了。

賈家無疑是《紅樓夢》中最重要的家族,幾乎所有重要的人事都發生在賈家。但是,文本中,除了賈家之外,還有一個若隱若現的江南甄家,脂批指出:「又一個`真正之家',特與`假'家遙對,故寫假則知真。」因此,賈家的故事藝術再現了作者的「真」家史。

但賈家在藝術再現作者家史外,還具有非凡的隱喻,其中的寧國府擁有賈敬(雍正)和秦可卿(胤礽),因此,賈家同時也暗喻了清朝皇家。但是,曹家和清朝皇家畢竟有天壤之別,兩者不可能永遠攪和在一起,而賈家也不會一直既扮演曹家,又演繹皇家,否則作者另外設置江南甄家豈不就成了畫蛇添足之舉?

脂批指出,江南甄家正是「大關鍵、大節目」,而且,元妃歸省點了四出戲,其中第三齣《仙緣》,脂批指出:「《邯鄲夢》中,伏甄寶玉送玉」,乃通部書四個「大過節、大關鍵」之一。「真事盡顯」的八十回後的「迷失無稿」部分,江南甄家和甄寶玉一定會登場,承擔起扮演文學版曹家的任務。

曹家敗落在前,清朝滅亡在後,從第七十四回,甄家被抄送入京中治罪開始,賈家內部的「鶺鴒之悲,棠棣之威」將心無旁騖地隱喻了皇家內部的正統與非正統之爭,而最終賈家「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也意味著清朝的終結。當然,曹家最後繁華落盡主要也是因為政治因素,因此,賈家走向最終的敗落過程里,也可以看出曹家最終敗落過程的影子。

本篇拙文試圖從正統與非正統之爭的「九十春光」出發,探佚脂批所謂的四個「大過節、大關鍵」。那麼,何為四個「大過節、大關鍵」?第十八回,歸省慶元宵的元妃只點了四出戲:第一齣《豪宴》,脂批指出:「《一捧雪》中,伏賈家之敗」;第二齣《乞巧》,脂批指出:「《長生殿》中,伏元妃之死」;第三齣《仙緣》,脂批指出:「《邯鄲夢》中,伏甄寶玉送玉」;第四齣《離魂》,脂批指出:「《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所點之戲劇伏四事,乃通部書之大過節、大關鍵。」很明顯,脂批所謂的四個「大過節、大關鍵」都是發生在八十回後。

寶玉、黛玉、元妃都是文本中正統之象徵一一大觀園中人,而賈家一敗塗地則意味著賈家中的正統一方早已被非正統一方取而代之,而獲勝的非正統一方所得到的不過是末世之利,最終也逃脫不了敗亡的命運,因此,四個「大過節、大關鍵」中,賈家之敗是最後發生的事情。

元春加封開啟了正統之象徵一一大觀園的建設,大觀園裡的時光隱喻了正統的「三春」和「三秋」。當「虎兕相逢」、元妃赴黃泉路之時,正統之「三春」就徹底結束了,因此,黛玉之死應該先於元妃之死。

黛玉是賈寶玉一生的心事,賈寶玉永失他最摯愛的黛玉,相當於失去他的命根子一一「通靈寶玉」。後來,「通靈寶玉」最終到了甄寶玉手裡,這樣才有了「甄寶玉送玉」。第十六回脂批指出,江南甄家正是「大關鍵、大節目」。因此,作為甄家最重要的、「以真為幻」(脂批)的甄寶玉之登場,應該在黛玉、元妃先後死亡之間,並且有極其關鍵的故事情節,否則,到了基本結束的時候再登場,又何談什麼「大關鍵、大節目」?

第七十一回賈母慶壽,問及壽禮中的圍屏,鳳姐提到江南甄家,脂批指出:「好,一提甄事。蓋真事欲顯,假事將盡。」第七十一回真事就欲顯了,因此,此前所有的「草蛇灰線」,八十回後就會先後到達「千里之外」的終點,正統非正統之爭的「危險」「甄事」將盡顯無遺。第四十二回回前總批指出:「今書至三十八回時已過三分之一有餘」,因此,八十回後的佚稿不過只有三十回左右,真事盡顯的佚稿將會以四個「大過節、大關鍵」為中心,加快節奏,不會有太多的旁枝末節[注1],而是直奔正統與非正統之爭下一敗塗地的賈家結局。

從第七十四回惑奸讒抄檢大觀園開始,正統之象徵一一大觀園就已經進入了解散的倒計時,相應地賈家中隱喻非正統的一方聲勢就開始上來了。「虎兕相逢」,元妃「大夢歸」,賈家中的正統一方完敗,正統之「三春」結束了,大觀園諸芳「各自須尋各自門」。

賈家中非正統的一方,如賈環、趙姨娘、邢夫人、賈赦、賈珍等似乎大獲全勝,但他們所得到的不過是末世之利,因為賈家在不斷的內耗中,已經元氣大傷。第一回葫蘆廟炸供事件殃及甄士隱家,脂批指出:「寫出了南直召禍實病」。「南直召禍」發生在雍正六年元宵節前,而文本以隱指雍正的賈敬為非正統,葫蘆廟炸供事件過後,甄士隱在投他岳丈之前,原本打算安身於田莊,但「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盜蜂起,無非搶田奪地,鼠竊狗偷,民不安生」,一派荒涼末世的情景。第二回脂批指出:「寫假則知真」,因此,知真亦能知假,非正統管制下的賈家的情況也是可想而知了。

前八十回暗示,導致賈家最終一敗塗地的是大抄家。獲勝之後的非正統一方,得意忘形,恣意妄為,第三十八回,寶釵作的螃蟹詠:「桂靄桐陰坐舉觴,長安涎口盼重陽。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裡春秋空黑黃。酒未敵腥還用菊,性防積冷定須姜。於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餘禾黍香。」,被眾人嘆為食蟹絕唱,並贊其小題目寓大意,其實就是對他們入木三分的寫照。很快,最後的大抄家[注2]就降臨了,最終賈家「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既然賈家隱喻皇家,那麼,大抄家又是怎麼回事呢?當賈家隱喻皇家時,賈家的興亡都與天意有關,正如第十三回脂批所云「'瞬息繁華,一時歡樂'二語,可共天下有志事業功名者同來一哭。但天生人非無所為,遇機會、成事業、留名於後世者,亦必有奇傳奇遇,方能成不世之功。此亦皆蒼天暗中扶助,雖有波瀾,而無甚害,反覺其錚錚有聲。其不成也,亦由天命。其奸人傾陷之計,亦非天命不能行。其繁華歡樂,亦自天命。人於其間,知天命而存好生之心,盡已力以周旋其間,不計其功之成否,所謂心安而理盡,又何患乎?一時瞬息,隨緣遇緣,烏乎不可!」因此,下旨抄沒賈家的朝廷和天子,都隱喻天意,在文本中,偶爾出現的朝廷和天子就扮演了天意的角色。

寶琴的《西江月》:「漢苑零星有限,隋堤點綴無窮。三春事業付東風,明月梅花一夢。幾處落紅庭院,誰家香雪簾櫳?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離人恨重!」,暗示將會有多個家族一起「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因此,與賈家「連絡有親,一損皆損,一榮俱榮,扶持遮飾,皆有照應」的、「是為下半部伏根」(脂批)的史家、王家和薛家,應該會和其他家族,在賈家內鬥過程中,各自站隊,一起奔向最終的大結局。

在賈家最後被抄家的過程中,曾受賈家百般眷顧的賈雨村就扮演了「湯勤」的角色。第一回甄士隱解注跛道的《好了歌》,「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脂批指出,是「寧、榮未有之先」;「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脂批指出,是「寧、榮既敗之後」;「蛛絲兒結滿雕梁」,脂批指出,是「瀟湘館、紫芸軒等處」;「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脂批指出,是「雨村等一干新榮暴發之家」,因此,雨村將取賈家而代之。當賈家隱喻皇家時,雨村取賈家而代之,即意味著清之終結,新的王朝誕生,而雨村就是這個新王朝的統治者。

但雨村也好景不長,甄士隱解注的《好了歌》中有「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槓」,脂批指出,是「賈赦、雨村一干人」。在文本中偶爾出現的朝廷和天子,就再一次扮演了天意的角色。

其實,賈家隱喻皇家時,賈家就是朝廷,當賈家「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時,文本中作者總是歌功頌德的朝廷就已經滅亡了。因此,在賈家、賈雨村之後,作者很可能也會安排朝廷滅亡。

作者通過不同方式,一再強調「朝代年紀、地輿邦國失落無考」的文本,只是「大旨談情」,只是描述一個除了清朝以外可以是其他任何一個朝代的一個世家大族盛衰興亡的歷程,完全不涉當朝,更不敢冒犯當朝朝廷,又對文本中的朝廷總是歌功頌德,力求增加安全係數。當文本到了結局階段,作者營造的所有文學假象之「水」都落下去,真實之「石」逐一顯現,連那個總是歌功頌德的朝廷也滅亡了,在「文字獄」最為酷烈的乾隆盛世,是不是應該讓它「迷失無稿」,或者讓它沉默地呆在時間的某個角落,靜待重見天日的那一天?

第四回,「葫蘆僧亂判葫蘆案」,對雨村知根知底的葫蘆僧向春風得意的雨村獻殷勤,出謀劃策,亂判葫蘆案,後來到底尋了個不是,遠遠的充發了他才罷。脂批指出:「至此了結葫蘆廟文字。又伏下千里伏線。起用'葫蘆'字樣,收用'葫蘆'字樣,蓋雲一部書皆系葫蘆提之意也,此亦系寓意處。」因此,很可能最終葫蘆僧、賈雨村和甄士隱會出現,文本也將在與葫蘆廟有關的文字中收結。

第一回脂批又指出:「用中秋詩起,用中秋詩收」,一輪空洞的圓月照耀空曠的大地,相信曹公所作的中秋詩蒼涼中又蘊含了空靈的禪意,一段關於「賈」的紅塵幻境旅程結束了,又一段相似的關於「賈」的紅塵幻境旅程必將開始,周而「復」始[注3],如年年如斯的中秋月。

但文本並未真正結束,結束的只是「以幻作真」(脂批)的幻境部分。第五回脂批指出:「蓋作者自雲,所歷不過紅樓一夢耳」,但「沉酣一夢終須醒」,第十八回回前詩批云:「一物珍藏見至情,豪華每向鬧中生。黛林寶薛傳佳句,《豪宴》《仙緣》留趣名。為剪荷包綰兩意,屈從優女結三生。可憐轉眼皆虛話,雲自飄飄月自明。」,賈寶玉和釵黛等夢之幻影消失了,繁華舊事如南柯一夢,「雲自飄飄月自明」,只有史湘雲(脂硯齋)和麝月陪在甄寶玉(相當於真作者)身邊,以「薛寶釵」式[注4]的智慧,在與現實保持清醒距離的山野之間,面對艱難的非正統之末世[注5],活出詩意的人生,而那塊給作者靈感的石頭也在身邊。

注1、有探佚者認為,寶釵將嫁給賈雨村、黛玉和北靜王將會有交集,甚至認為,黛玉將隨探春遠嫁,但我認為,首先篇幅不夠,其次寶黛釵三人一體,這樣的探佚似乎有違作者本意。

注2、第二回,文本介紹林如海家世,提及封襲制度,「起初時,只封襲三世,因當今隆恩盛德,遠邁前代,額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襲了一代」,因此,賈家從第一代賈演、賈源到賈珍、賈璉、賈寶玉、賈環這一輩就已經是第四代了。當賈家隱喻皇家時,封襲的結束,其實也就意味著王朝的終結、皇家的敗亡。

注3、根據第二回賈雨村言,他與賈家同宗,系出東漢賈復,應該有此寓意。

注4、所謂薛寶釵式的智慧,即以出世之心入世,不為物羈,不為媚俗,而自成高格,詳見《「行」走紅樓》系列拙文 寶釵系列

注5、詳見《「行」走紅樓》系列拙文 88一93《現實版的「金玉良姻」 「甄史」的結局》

作者:郭進行,本文為少讀紅樓原創作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7efd9a30e08ea2925582e24e86e387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