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崇沂:企業數字化轉型之困:如何經歷完整的6個階段?

2019-09-26   財小小2018
數字化和信息化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數字化的實質究竟是什麼?數字化是不是信息化?它和業務之間是怎樣的關係?完整的數字化轉型需要經歷怎樣的過程?上一篇文章中,我們通過電梯廠商A公司的案例對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有了初步的概念,但尚未深入回答很多人關於上述問題的疑問。先把諸多困惑放在一邊,我們來看一個場景故事,分析案例中的B公司出了什麼問題,又該如何解決。



原創:周崇沂 林亦雯

編輯:和斌斌

封面設計:李歡歡

配圖:Pexels、拍信

來源:財大咖(ID:caidaka2019)





B公司的困惑:數字化之後,數據不準確怎麼辦?

B公司是一家生產型企業。為了提高效率、加強管理,積極地推進公司信息系統的建設,先後實施了業務商務系統、生產運營系統、財務信息系統、投資管理系統和人力資源系統,可以說主要的信息系統均已建設完成,但在各個系統實際應用時還是存在一些問題:

第一,系統更新速度趕不上業務發展速度。B公司的業務商務系統、生產運營系統和財務信息系統已經建立了數據集成,業務訂單和訂單生產情況會直接通過集成接口傳輸到財務信息系統中,自動生成與業務經營相關的財務憑證。但近期公司業務發展非常快,業務部門常常會根據客戶需要對公司產品結構進行改變,甚至改變部分生產流程,但業務環節和生產環節的改變有時沒有及時通知到財務部門,導致公司未能及時調整業務商務系統、生產運營系統和財務信息系統之間的接口規則,使得財務系統生成數據的準確性出現了嚴重問題,這個問題是在財務團隊和業務團隊在月末對帳時才發現的。

第二,不同系統的架構基礎存在差異且缺乏管理。B公司旗下有30多家子公司,最近在新建稅務管理系統時,公司技術部門想複製其他系統的組織架構進行設置,卻發現公司不同系統的組織架構之間存在一定差異,比如財務系統、業務系統、投資系統和HR系統等,這些組織架構都不能完全滿足稅務管理系統的需求。而且多個系統的多個組織架構在管理上存在很大難度,一旦公司的組織結構發生產權上的變化,比如新投資一家公司,或者所屬公司股權架構發生變化,就需要對各個系統分別進行更新。但各個系統又被不同部門管理,實際運行中難免會出現信息未同步更新的問題。

第三,多系統不兼容,數據提取不方便。在多個信息系統並存的情況下,公司老闆要從多個系統中查詢數據,需要分別在不同系統中登陸,還要在不同系統之間進行切換,應用非常麻煩;同時,各個系統都產生了大量數據,但有時公司老闆需要的數據卻不能從系統中直接取得,甚至還需要有關部門花時間手工加工後才能得到,老闆不禁會質疑公司信息化的水平。

在這個場景故事中,可以看出B公司的信息化水平是比較高的,主要業務均有信息系統支持,不同信息系統之間還建立了接口實現數據交互。但整體而言對業務和管理的支撐仍然不盡如人意,甚至有時讓人感到制約了企業的發展。問題到底出在哪兒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信息化?數字化?傻傻分不清

非數字原生的企業,信息化一般會經歷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工作的電子化。這個階段的企業,某些業務職能充斥著大量的手工業務操作和數據統計任務,手工和EXCEL表已經無法滿足企業發展的需求,於是企業會急於投入些小成本去解決這些點狀的信息化需求。同時由於傳統企業的架構組織方式大多是職能型的,因此這些模塊的建立過程中往往不會有全盤的流程化的考慮,點狀爆發,而孤島產生,解決的只是企業中某項職能功能的電子化問題。

第二個階段,業務流程化。這個階段中,企業的信息化開始從點到鏈,具備管理功能。這個階段的企業發現,第一階段的信息化並不能支撐整個業務流程跨部門的高效協同,業務流程隔離和數據不能內部流轉,成為業務工作高效開展的瓶頸。於是企業的信息化開始「由點到鏈」的轉變,開始考慮進行數據和業務流程的標準化以及自動化工作。在這個階段中,會形成以交付企業某項服務和產品為核心的業務生產系統。

第三個階段,管理信息化。前兩個階段已經基本解決了生產運營中的信息化問題,但對公司管理層來說還是一無所獲。因為前兩個階段的信息化依然沒有讓管理層擁有高效的信息獲取能力。因此這個階段,企業需要建立跨各系統的管理平台,進行關鍵數據的採集、梳理、組織和分析工作,以便管理層可以實時掌握公司運營情況。

第四個階段,運營智能化。到前三個階段,一個企業的信息化基本建立起了覆蓋全業務的標準化、流程化和基本的數據分析能力。而到這個階段,企業的著力點將是發揮新一代IT技術的優勢來實現卓越運營,即對運營的方方面面開展自動化和智能化的改造,使其在支撐運營、管理和決策的環節上做到流程更優化、人工更節省、響應更快速、交付更敏捷、效率更高以及質量更好。

第五個階段,信息網絡化。這個階段的企業已經意識到,僅僅做好公司內部的運營是無法在這個數字化時代獨善其身的,必須把企業自身置入到大環境的變化中,用新一代的IT技術拓展網絡化、全渠道,快速獲取對客戶、對市場的感知能力,從而使企業更清晰地了解行業發展趨勢,確定業務發展方向。

第六個階段,數字價值化。這個階段的企業,信息化進入到高效應用前五個階段積累的數據的階段,通過新技術的應用,讓數據創造價值,發揮數據在生產運營的優化、服務及產品的快速響應和管理決策的科學的作用,並同時應用數字化轉型打破行業邊界,創商業新業態。

以上六個階段是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的完整過程,顯示了企業隨著經營管理需求的深入,從信息化逐步發展到數字化這一水到渠成的過程,我們可以認為,前三個階段為企業信息化的階段,而後三個階段是企業數字化的階段



小處著手,快速響應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再來思考:B公司怎麼了?又該怎麼辦?

讓我們再回到上面的場景故事,可以看出B公司的信息化階段處在第二階段,也就是核心業務已經全部納入系統管理,但這個階段的系統只適合標準化產品和服務的提供,從交付流程到後端的業務處理及管理體系,都處於較為固化的狀態。

顯然,B公司的信息系統還不能滿足當前企業的經營管理需求,B公司需要其信息系統對其業務靈活性有更強的支持,要求對跨系統的管理內容(跨系統組織架構管理)進行統籌管理,要求跨系統的數據支持能力。所以B公司需要對其信息系統進行基礎性的改造,並從滿足客戶需求的角度,讓系統功能快速提升:

一是對各信息系統現有功能進行分析,對經營管理對系統需求進行前瞻性預測,在此基礎上確定企業信息系統的高層設計和發展規劃;

二是夯實信息化的基礎,建立跨系統的主數據、數據標準和流程接口規範,使得B公司的各個信息系統能夠真正融合;

三是在系統融合的基礎上,對各系統有價值的數據進行集中和治理,並建立統計分析系統,服務管理決策,解決管理層的痛點。

做到了以上三點,可以說B公司已經為數字化轉型做好了充分準備,接下來B公司需要推進下面的工作:

一是圍繞著行業發展趨勢,聚焦客戶價值,確定企業的願景,從企業願景出發,制定數字化轉型方案,做到「大處著眼」;

二是在實施數字化轉型方案的過程中,從「小處著手」,開展速贏項目,快速提升對服務和產品的個性化響應能力和客戶體驗。




小結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能夠看到數字化和信息化的關係。企業從信息化到數字化是個水到渠成的過程,但數字化不是簡單的信息化深化和發展,而是一種重構。信息化的本質是以內部業務執行為中心的、以管理需求為發起的、通過程序編碼實現的工作電子化遷移;而數字化的本質是圍繞以重塑客戶價值為中心的、以企業發展願景為出發點的,通過新一代的IT技術實現的運營優化、業務轉型,以及為達到目標而實施的組織結構和員工能力的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