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臟也會長腫瘤?脾臟腫瘤症狀不明顯,如何早發現?脾大什麼原因

2022-06-13     荊山浮屠話健康

原標題:脾臟也會長腫瘤?脾臟腫瘤症狀不明顯,如何早發現?脾大什麼原因

脾臟在身體內不沉默,因為不常發生病變,體積又小,可以說是存在感很低的器官,不過,其實脾臟跟免疫力息息相關,而且有少數的人會長脾臟腫瘤!

40歲的吳女士,在每年例行的健康檢查中,意外在腹部超聲波檢查中發現脾臟有一個腫瘤,但她並沒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狀,經過幾次的超聲波、CT檢查,發現腫瘤沒有變化,脾臟的大小也穩定,但腫瘤的性質一直難以確定,在醫生的建議下,吳女士決定接受切片檢查,診斷是少見的細胞血管瘤,於是要進行下一步的治療。

脾臟位於人體腹腔的左上方,大約和右上腹的肝臟呈現左右相對位置。脾臟的大小約一個手掌大,重量約80-300克。由於脾臟位在肋骨下緣內側,正常狀況下,是不容易摸到脾臟。此外,脾臟和肝臟一樣,較少神經分布,所以也不太有痛覺。

脾臟是重要的淋巴免疫器官

雖然脾臟位處腹腔左側,與胃、胰臟等消化器官相鄰,主要功能卻不是消化,而是人體重要的淋巴免疫器官。

在胎兒時期,脾臟主要負責造血功能。成年後,脾臟主要負責清除體內老化的紅血球,同時是血小板和顆粒性白血球的儲存庫。此外,脾臟也是人體很重要的淋巴器官,可以過濾病原菌和血液中的抗原,並製造抗體及刺激細胞性免疫,也肩負淋巴細胞增生的重責大任。也就是說,脾臟和人體的免疫力、抵抗力息息相關。

脾臟腫瘤症狀不明顯,如果有脾臟腫大較容易發現

脾臟腫瘤一般並沒有症狀,或症狀不明顯、缺乏專一性,自我察覺是有困難的,通常是通過檢查才會發現。有一部分的病人就是在接受腹部超聲波或腎臟超聲波檢查時,醫生意外看到脾臟有異常,而進一步診斷出來。

脾臟腫瘤一般來說沒有症狀,通常是通過腹部超聲波檢查發現。

脾臟長腫瘤如果又有脾臟腫大,醫生在腹部檢查時就可能摸得到,如果再加上腹部超聲波檢查就能確認;但是如果脾臟腫瘤沒有脾臟腫大,那麼一般的檢查無法察覺,而要通過影像學工具,例如腹部超聲波、核磁共振或CT等,才能發現。

脾臟腫瘤有脾臟腫大的病人,可能會有左邊腹部腹脹、腹痛的現象,有些人會因為脾臟腫大壓迫腸道,產生排便不順或便秘的情形。不過,如果沒有脾腫大,這些症狀就不明顯。

此外,脾臟與血液代謝有關。因此如果脾臟有病灶,可能會伴隨貧血、血小板低下,或是在白血球中與免疫力有關的一些免疫細胞也會低下,病人可能會發燒。

脾臟血流豐富,活檢有內出血風險

當發現脾臟有腫瘤時,除了進一步安排影像學檢查了解其性質,必要時得通過切片檢查,取一些組織進行病理化驗。不過,脾臟是血流極為豐富的器官,活檢切片容易造成內出血,所以臨床上並不是很常這麼做;因此通常會先安排跟蹤檢查,持續觀察大小變化。而當腫瘤大小或性狀有改變時,就可能得進行活檢切片檢查。

脾臟腫瘤可分淋巴性與非淋巴性

脾臟腫瘤可分為淋巴性與非淋巴性兩大類。淋巴性脾臟腫瘤有霍奇金淋巴瘤與非非霍奇金淋巴瘤。另外還有組織細胞性淋巴瘤、與漿細胞有關的腫瘤等,這部分通常由血液科醫生診療。

非淋巴性的脾臟腫瘤則有良性血管瘤、惡性血管瘤、細胞血管瘤、淋巴管瘤、血管內皮瘤、纖維肉瘤、與神經有關的腫瘤、脂肪瘤等等。非淋巴性脾臟腫瘤雖然比較多種類,但都極為少見。這部分通常會由腫瘤科或外科醫生接手後續治療。

另外有些全身系統性疾病也會以脾臟腫瘤表現,例如肉芽腫病與類肉瘤病,這一類疾病要藉助CT或核磁共振幫助診斷。

此外,除了原發的腫瘤,也會有從其他器官轉移來的腫瘤,大部分是黑色素細胞瘤(皮膚癌的一種)或乳癌、肺癌的轉移。臨床上在處理其他器官轉移到脾臟的腫瘤,還是以治療原發部位的腫瘤為原則。

脾臟腫瘤如果變大會建議切除

脾臟腫瘤的治療方式,首先要區分是良性或惡性。

良性腫瘤,最常見的是血管瘤,要根據腫瘤大小、生長的速度,決定局部切除或全部摘除。脾臟的血流非常豐富,因此如果脾臟血管瘤比較大,或有持續變大的趨勢、生長速度快,有可能會造成脾臟破裂,導致腹腔內出血,這種情形就會建議採取預防性開刀摘除脾臟。

如果是惡性腫瘤,例如血管肉瘤,就要在切除脾臟之後,搭配化療或放射線治療。

切除脾臟前要打疫苗預防感染

切除脾臟後的影響主要是免疫力會降低,會比較容易受到一些細菌的感染,例如肺炎雙球菌、b型嗜血性桿菌,因此一般會建議病人在手術前一到兩周接種肺炎雙球菌和b型嗜血性桿菌的疫苗,先產生保護力後再進行脾臟摘除手術,手術之後終身都要定期接種疫苗,避免感染。

脾臟腫大常因肝硬化引起

相較於脾臟腫瘤,脾臟腫大在臨床上比較常見,通常也是在做腹部超聲波時發現,而在我國比較常見的原因就是肝硬化導致,醫生甚至可以從病人脾臟腫大的程度,來判斷肝硬化已經持續多久以及嚴重性。

這是因為肝硬化比較嚴重時,會造成門靜脈高壓,而脾臟的血液循環通常先經過肝臟,再進入下腔靜脈後回流心臟;如果肝臟發生病變,特別是肝硬化的病人,因門靜脈壓力上升,血液回流受阻,造成血液堆積,導致脾腫大。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肝硬化並且有脾腫大的病人,體內的血小板數量會比較低,因此如果病人要開刀或執行侵入性檢查或治療,一定注意血小板的數量,必要時需輸血補充,以免血流不止。

要解決肝硬化合併脾腫大的問題,仍必須從治療肝硬化著手,才有機會一併改善脾腫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e99bfbef87fefff678b95c3977367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