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影《保你平安》上映後就深得大眾同理,這是一個因為「謠言」而起的故事。影片中大鵬飾演的魏平安是一名墓地銷售,宋茜飾演的韓露是他的客戶,但在過世後卻被造謠成「坐檯女」,遭受網曝,甚至差點被「掘墳」。
僅僅是輕飄飄的一句謠言,就在網絡上形成了沉重的暴力。雖然是電影,但走出電影院後,網絡上接二連二關於女性被「造黃謠」的熱搜,誰又能一笑了之?
這幾天,「蘇州大學通報男生P圖造女生黃瑤」的新聞頻頻上熱搜,這位男生將自己的高中同學兼曾經好友的照片惡意P圖並造謠,發到色情網站上。
甚至在評論區里還泄露了女生的個人信息,導致受害者不僅要承受來自網絡上的謾罵和攻擊,還要忍受來自現實生活中的壓力和痛苦。
無獨有偶,承受網絡暴力的還有「粉發女孩」,明明是品學兼優的大學生,卻因為頭髮顏色被眾多網友網曝,最後導致抑鬱過度去世的悲劇。
類似的造謠事件並非只發生在成年人身上,有些時候,就連小孩子也難逃被造謠的噩運。
演員黃磊的女兒黃多多曾經就被造黃謠,稱她和異性在圖書館約會,做「不可描述」的事情,然後被學校發現開除了。
言語之間十分齷齪,話說的有模有樣,輿論迅速發酵,黃磊當即報警。而這樣的事情,也並非是第一次。之前黃多多就因為「大尺度」照片被罵上熱搜,評論說照片過於成人,是男性凝視的角度,說她小小年紀就不檢點。
而從頭到尾,網友們真正掌握的「證據」,不過是幾張被描述得「不忍直視」,實則全都是惡意猜測的「照片」而已。
無論是大學生被造黃瑤,還是黃多多被罵拍照大尺度,這背後對女性的惡意,還真是被徹底地折射出來了。
百度百科對「網絡造謠」的解釋為:
網絡造謠是流傳於「群體性」之間的,未被證實、不知真假的具有「消極傾向」的消息。它是一種暴力行為,它是一類在網上發表具有傷害性、侮辱性和煽動性的言論、圖片、視頻的行為對象。
網絡造謠以虛擬的形式,對人進行心理傷害,傷害手段包括謾罵、侮辱、惡意泄露個人隱私、圍攻等,傷害結果具有間接性,後果甚至會遠超現實中的語言爭執和肢體接觸所帶來的傷害。
過往研究發現,「女孩子愛造謠」這樣的傳統觀點並不成立,男生似乎更傾向於在網際網路上生成謠言。
數據顯示:社交媒體上造謠者的男女性別差異大,女性占比14%,男性占比86%,由此可見,男性在網際網路中成為網絡造謠者的機率性更大。
說一個女孩子「不檢點」、「生活混亂」,會比做其他任何事情都更能危害該女生的聲譽,繼而損害女生在社交圈裡的價值,以達到造謠者傷害的目的。
大學時候遇到一個女生,因為人長得漂亮,所以身邊不乏追求者,所謂「人紅是非多」,有表白失敗的男生開始造謠,說她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晚上又經常夜不歸宿,肯定是做一些「苟且」的事情,不然怎麼會有那麼多錢打扮自己。
謠言一出, 傳播速度就像是一篇爆文,好多女生開始在私下議論,男生更誇張,甚至加上女孩的聯繫方式進行言語上的侮辱。
原本很自信的一個女孩,自從謠言之後,變得鬱鬱寡歡,成績也是一落千丈,後來大家大學畢業了,也就斷了聯繫。
謠言看似一種語言,但實際上是一種暴力,玷污一個女孩子的清白、聲譽,甚至能到影響一輩子的程度。雖然說「謠言止於智者」,但生活中大部分人都不是智者,而且謠言本身因為包裝所以更讓人好奇,傳播速度也就更快。
女孩子更容易被造謠原因有很多,總結起來包括以下幾點:
1. 女孩子在社會中處於相對弱勢的地位,生理特點和社會角色都會使得她們在某些方面更容易受到攻擊和誘騙,尤其是在網絡環境下;
2. 社會中仍存在性別歧視和偏見,認為女性就應該保持某種程度的保守和妥協,否則就會被指責、攻擊,造成女孩子容易成為謠言的目標;
3. 社交媒體的普及和信息爆炸,使得謠言傳播更加快速,讓謠言製造者能獲得關注,從而達到某種目的。
而女孩子一旦被造黃瑤,無外乎兩種結局:
因此無論怎麼解釋,都得面臨兩個選擇。
作為同樣有女兒的母親我來說,看到這樣的事情真的覺得毛骨悚然,網絡帶來我們很多便利,卻也隱藏著無數風險,尤其是那些女孩子們,對於大千世界有著無限嚮往,卻又缺乏保護自己的能力,很容易就成為被傷害的對象。
那麼女孩子面對自己被造謠,如果要反擊,一定要蓄勢待發:
時機很重要:
一定要選擇事件關注度最高的時候反擊,這個時候才能收穫理想的效果;
證據很關鍵:
反擊沒有證據支持,會顯得蒼白無力,只有有了證據,反擊才能更好地揭示對方的虛偽;
良好的表示:
敘述一定要精鍊,令人一目了然,過分冗長的敘述容易讓人產生疲倦乃至厭煩;
反擊的方式:
學會拿起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並沒有那麼難,在法律上,誹謗的行為屬於侵害他人的名譽權,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我國法律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式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郭德綱曾經說過:「冤枉你的人比你知道你有多願望」。
信息時代,我們會接受到各種各樣的謠言,在事實未明的前提下,一句不負責任的謠言,可能會毀掉他人的一生。
就像歌曲《那誰》中所唱的那樣:
關於網絡造謠暴力,需要政府的加強監管,也需要法律手段出面制止,更需要的是每個人能從自身做起。
就像電影《保你平安》的主角魏平安一樣,多一些正義感,多一些善良,網絡暴力自然就不復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