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怕娃影響別人花萬元包車廂,選擇教育方式有多重要?

2023-03-30   糖果媽媽

原標題:父母怕娃影響別人花萬元包車廂,選擇教育方式有多重要?

外出乘坐交通工具,擔心寶寶哭鬧影響到別人怎麼辦?

天津的一對夫妻大手一揮,直接包下了整個商務車廂。

網絡上,一段「父母怕娃坐高鐵哭鬧包整個商務車廂」的視頻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寶媽袁女士帶著6個月的寶寶要出遠門,擔心坐飛機會影響到寶寶耳朵發育,於是便選擇坐高鐵。

考慮到高鐵上人多,而自己乘坐的時間又比較長,孩子很容易哭鬧影響到別人,於是便霸氣地花費1萬多,直接包下了整個商務艙。

從其曬出的購票截圖上來看,這輛車的上午車廂一共有5個座位,每個座位2361元,全部買下的話需要11955元。

對此,網友們也是紛紛調侃:我們普通人出行都是選擇二等座位,沒想到這位小朋友剛出生坐的就是商務座,還真的是贏在了起跑線上。

01

為什麼在公共場合孩子總愛吵鬧?

日常生活中,不帶孩子出門或者不進出公共場合是不可能的,只要是帶娃外出,不管是搭乘什麼樣的公共運輸工具,父母們最害怕的就是孩子撒潑、哭鬧和吵鬧。

但身為父母,也不能寄希望於一個兩三歲的孩子懂得「不要打擾人」的道理。當然,更不能理所當然地認為其他人就應該體諒,雖然短時間內大家都能理解,但長時間的哭鬧,沒有哪個人能承受得住。

而一旦發生這樣的情況,有的家長直接選擇打罵或者訓斥的方式來阻止,但往往被這樣對待後,孩子會哭得更大聲,還會吸引來自四面八方的目光,最後尷尬的只有家長這個大人。

其實孩子愛在公共場合吵鬧也是有原因的,大致分為生理性原因和心理性原因。

生理性原因主要是因為孩子的「神經發育系統」不完全,尤其是低齡兒童,他們對於外界還屬於認知階段,所以很多時候無法控制好自己的語言和行為。

特別是當他們出現一些生理需求,像口渴、飢餓、犯困等,都只能通過哭鬧的方式來解決。

其次就是心理性原因,當孩子出現對陌生環境有好奇、恐懼和陌生的情緒時,也會觸發他們的吵鬧行為。

02

在孩子哭鬧的過程中,家長的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我要解決孩子的哭鬧」,這樣的態度才會讓周圍人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安撫,對於實質性解決孩子的哭鬧也是有很大的幫助。

相信其他乘客看到我們為了各自安好做的種種努力,也會理解為人父母的不容易。

選擇合適的乘坐時間

身邊的一位家長說:自己平時帶娃,會儘量選擇1-4點這個時間段的高鐵,因為這個時候正好是孩子午睡的時間,所以一般上車之後,孩子就會在旅途中睡上一段時間。

當然,也不排除孩子會在中途醒過來,家長也會給孩子準備繪本、圖畫本,讓孩子寫一寫、畫一畫,這樣孩子有事情做了,自然就不容易鬧人了。

帶孩子適當活動一下

孩子和大人不同,尤其是在保持專注力方面。研究顯示:5歲的孩子,能保持的專注力時間大約是15分鐘。

那些低齡的孩子,很多時候都是坐不住的,所以家長也可以站起身,帶他們活動一下。

之前就有新聞報道過:一位媽媽帶娃坐高鐵,自己給寶寶一包濕巾,寶寶從開車至到站一直在擦車廂玩,全程安靜還幫忙做了清潔。

這樣讓孩子適度運動,既能消耗多餘的精力,又能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拒絕擺爛,重視教育

帶著娃坐高鐵,尤其是低齡的孩子確實不好管教,一旦情緒失控起來也不好控制,但也不能作為家長就放之任之和擺爛的理由。

在2017年,寧波飛往西安的飛機上,一位媽媽獨自帶著小女兒坐飛機,因害怕孩子吵鬧,孩子母親提前為周圍旅客準備了耳塞,這樣的舉動就讓周圍的乘客都覺得很暖心。

結果在飛行的過程中,小女孩全程都沒有出現過吵鬧的行為,可見孩子的素質是會受到家長的影響的。

家長平時就應該告訴孩子,在公共場合不能大聲喧譁,這樣既不禮貌還會吵到別人,如果孩子平時就被灌輸了這樣的思想,那麼在高鐵上遇到吵鬧的情況,基本上家長就能很好地控制。

03

孩子哭鬧時的行為,暴露了家長的修養

梁曉聲說:教養不是一個人讀了多少書,而是根植在內心的修養和底蘊。

而對於那些在高鐵上影響其他人的孩子,說到底,孩子身上折射的是家長的影子,是一個家庭的教育方式。

  • 父母習慣了大聲喧譁,自然孩子就會跟著吵鬧不修;
  • 父母習慣了無事生非,自然孩子就學會了撒潑打滾;
  • 父母習慣了無視規則,自然孩子更不懂得社會的底線。

一個人最高的魅力,不是有多富有,也不是受過多高的教育,而是舉手投足之間散發出的教養。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當大人期待孩子成氣候的時候,務必也要讓自己長成一顆直立的大樹。

言傳身教立德立言,孩子可以不懂禮,但家長不能不懂,所以也希望家長能加強素質,給孩子做個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