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標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作為父母必須清楚的五件事
作者|陳鶴琴
來源|教育的世界
陳鶴琴 (l892—1982) , 著名教育家和兒童教育專家,曾任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中國幼兒教育研究會名譽理事長。
父母,不是容易做的,一般人以為結了婚,生了孩子,就有做父母的資格了,其實不然。
做父母的,要想把孩子養得好,在未做父母之前,應該問問自己:是否懂得養孩子的方法?有什麼資格做孩子的父親或母親?怎樣養育孩子,使得孩子身心兩方都充分而又正當地發育?這些,都該弄得明白,才配做孩子的父親或母親。現在根據我十數年來的經驗,把怎樣做父母的道理和各位談談。
1
作為父母必須清楚孩子的身體是怎樣的狀態
孩子的軀幹
一兩歲的小孩子,他的軀幹,與他全身的高度作比例,比我們成人要長些,四肢反而短得多。所以孩子站得久了,很容易變成歪腿以及足背彎曲等病。
做父母的,要設法多給孩子坐著玩兒遊戲的機會,減少兩腿支持軀幹重量的疲勞。最好備幾種搖椅,三輪腳踏車這一類遊戲器具給孩子玩,還要在走廊、花園等處,安置幾隻矮的凳子,孩子們玩得倦了,可以坐下來休息休息,這對於孩子的身體很有益。
孩子的心臟
我們知道小孩子的心臟,比成人跳動得快,所以小孩子如做長久劇烈的運動,很容易發生危險。
做父母的應該留心孩子遊戲的情形,如果孩子玩得氣喘吁吁的,要設法勸他去休息或是引導他做別的玩意。比如帶領孩子到草地上玩,讓他躺在草地上,或在草地上爬,都可以的。
孩子的消化力
小孩子的消化力很弱,吃東西又不會細細的咀嚼。
做父母的,要注意孩子的飲食,要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給孩子吃,還要留心適當的分量,每日三餐以外,最好少吃零食。這幾點關於身體方面的狀況,和我們成人完全兩樣,做父母的要認識清楚,才能使孩子得到適宜的養護。
2
作為父母必須清楚孩子的心理
是怎樣的發展
孩子是好遊戲的
三四歲大的孩子,在家庭里喜歡把椅子推來推去的玩,有時還要和弟妹等把椅子抬來抬去的玩,拿到一根木棒,或是一根竹竿,就要這裡敲敲,那裡敲敲,有時還要背著當槍放。所以小孩子是以遊戲為生命的,遊戲還須玩具來幫助。
做父母的,應該為孩子備些良好的玩具,使孩子得著充分的遊戲,強健孩子的身體,快樂孩子的心境。
孩子是好奇的
五六個月大的嬰孩,一聽見聲音,就要轉頭去尋,一看見東西,就要伸手去拿。到了四五歲,他的好奇動作格外多了。看見路上汽車來了,總要停住腳看看,聽見外面的鑼聲鼓聲響了,總要跑出去看看;看見一塊冰,總要伸手去摸摸,遇到不懂的事,總要問個明白。
做父母的應該讓他去看,去摸,還要答覆他所問的話。這樣,孩子才能知道汽車是什麼東西,鑼鼓場裡玩的什麼把戲,冰是怎樣冷,如是就可獲得許多關於日常生活的知識。
孩子是好群的
小孩子喜歡和許多人在一起玩的,如果叫他離開同伴,他就要哭。兩歲的小孩,就要和同伴遊玩,到了五六歲,這個好群心發展得更加強了,假如此時沒有伴侶遊玩,他一定要覺得孤苦不堪了。
做父母的要引導孩子,常和弟妹等在一起遊戲,倘有鄰家的孩子跑來遊玩,父母要表示歡迎。倘若他們在一起造房子,造橋,或是排隊做小兵,父母們見了,要說兩聲好,鼓勵他們成功。因為這種活動,一定要互助、合作,才能玩得滿意。互助、合作,乃是人類生活上最重要的條件。
孩子是喜歡野外生活的
小孩子都喜歡野外生活,到門外去就高興,終日在家裡就不高興。有許多孩子在家裡哭的原因,雖然很多,但是不能到外邊去看看玩玩,也是一種大原因。
做父母的應該在空閒的時候,帶著孩子到外面去遊玩,讓他們在曠野里跑來跑去,看看草木的樣子,看看飛禽走獸的形狀,看看天空的顏色,采采野花,拋拋石子,這種野外的遊玩,對於小孩子的身體、知識、行為都有很好的影響。
上面所說:(1)好遊戲,(2)好奇,(3)好群,(4)好野外生活,這幾點都是小孩子心理上的表現,做父母的一定要了解,而且要依照這些表現的情形去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
作為父母必須清楚
愛孩子的方法
做父母沒有不愛自己的小孩的,可是愛的方法,很容易弄錯。
有些父母,看見孩子亂翻東西,或是吵鬧不聽話,就去打他罵他。
有些父母,不懂得孩子生理和心理的狀況,往往因為自己的成見,把孩子管束得像囚犯一樣。
於是什麼殘忍、暴躁等惡性,也隨之長大了。輪到他做父母時,不知不覺的,便把他自己以前從父母處學得的方法,又教給自己的孩子,以致一代一代地受到惡劣的影響。
父母愛小孩的真正方法,要顧到小孩的需要。比如:
1. 孩子會自己吃飯,做父母的應該讓他自己吃,不要嚼爛了喂他;並且要購置一套桌子、凳子、碗、碟等適合孩子的吃飯用具,不要叫孩子站在椅子上或在椅子上放小凳子給孩子坐著吃飯,這是很不妥的。
2. 孩子穿的衣服,應該顧到孩子所喜歡的顏色和式樣,只要穿得舒服而且寒暖適度就行了。不要給他穿著我們成人式的長袍馬褂,高領大袖,妨礙他的奔跑,使孩子感覺不方便。
3. 孩子睡覺,應該讓他單獨的睡在小床上,不要和父母同睡一床,而且小孩子的睡覺時間,至少要在十小時以上,我們成人睡覺時間,至多不過八小時就夠了,這一點,做父母的要特別注意。
4. 父母帶著孩子出去遊玩,應該讓他自由的跑跳、歌唱,切勿握著孩子的手牽著。
5. 家庭一切設備,如門上的拉手,窗口的插銷,以及面盆、手巾等都應該顧到小孩子的使用。
父母愛小孩,應根據上面所舉的例,施行合理的愛,才可以免去錯愛。
但還有一種情形,就是溺愛,也是不妥當的。
有些父母把孩子當著寶貝,孩子要怎樣便怎樣,一天到晚不住嘴的吃東西,父母不加禁止,也不讓孩子勤勞一點,活動一點,逼著孩子坐著,文文雅雅的讀書、寫字,日久,孩子因為沒有活動,感覺痛苦,看見書本就害怕,不獨知識沒有長進,身體也日漸瘦弱了,父母本是愛子女的,但結果父母反害了子女了。所以錯愛固然不妥,溺愛更加不妥。愛,一定要明白愛的方法,才能把小孩養得好,教得好。
4
作為父母要改正自己錯誤的念頭
父母對於小孩子的觀念有什麼錯誤呢。比如:
小孩是一個小人
因為父母把小孩看成一個雛形的成人,要縮短他當小孩的期間,使他早點成為一個大人,好做大人的事,於是小孩的地位,就根本抹煞了,小孩的利益也就被人忽略了。
小孩是父母的財產
俗語說:「積穀防饑,養兒防老。」可見為父母的,是已經把兒女當做資產看待了。父母如今在兒女身上用的錢,比如在商業上放出的投資,將來還要生利息,可以收回來的。這樣一來,小孩子便成為父母的附屬品,而失去了他們的獨立人格了。
小孩子是錯的,父母是對的
常言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可見得一切的理,都是父母的,一切的錯,都是兒女的了。可是我們若仔細研究一番,拿合理的眼光看過去,在普通情形之下,小孩子大都是對的,父母大都是錯的。小孩子雖然有時發生錯誤,那錯誤也大概是父母的錯誤所引起來的。
我們現在要改正上面三種錯誤的念頭:
第一,要把小孩看做小孩,不可妄想縮短他做小孩的時期,不可剝奪他在小孩時期中應該享受的權利。
第二,要尊重小孩的人格,不可把他當做資產看待,自私的愛,算不得真愛,惟獨不自私的愛,才能算得真愛。要知道教養兒女,乃是父母應盡的責任,你能培植小孩,那便是為國家盡忠,為人類服務。
第三,要打破自己的成見,遇見什麼問題發生,應該虛心研究,是否孩子的錯,就是孩子的錯,也是自己的錯,不可冤枉孩子。
除了上面三種錯誤的念頭而外,父母們又時常在行動上犯了兩種錯誤:
(一)父母們一有不睦,當著孩子的面,便爭吵起來,甚而有時動武,這樣,便在兒童腦海中留下極不好的印象。
(二)父親或母親心中有什麼不高興,而又不便與家人衝突,便拿小孩子出氣,以發泄胸中的鬱悶,這樣,小孩就痛苦極了。
怎樣改正這兩種錯誤的行動呢?
第一,父母最好不要彼此吵鬧,倘若必須吵鬧胸中才覺得舒服的話,那末最好的方法,便是關起門來,在自己臥室內吵鬧一番了事,千萬不要給孩子們看見,聽見。
第二,父親或母親如若心中有什麼不高興的事,最好彈琴、唱歌來消遣,或到外面去散步、遊逛,也可以消釋悶氣,切勿在孩子身上出氣,當著孩子的面拍桌子打板凳,也是不可以的。
5
作為父母要以身作則
這一項非常重要。
我們知道小孩子生來都是好的,生來都是無知無識的,父母怎樣做,小孩子就怎樣學。
做父母的一舉一動,都直接間接影響小孩子的。所以父母是怎樣一種人,他們的孩子大概也是怎樣一種人。不過小孩子的環境不限於父母的一舉一動,也要受到各種環境的影響。但是父母的影響比任何影響來得快。
父母喜歡喝酒,小孩子大概也喜歡喝酒,父母喜歡吸煙,小孩子大概也喜歡吸煙。父母說話吞吞吐吐,沒有條理,小孩說話也不知不覺的像父母一樣,總之,做父母的行為好,小孩的行為大概也是好的。
反過來說,做父母的行為壞,他的小孩子的行為大概也是壞的。所以父母教養兒女,一定要以身作則。諸位聽眾,對於這句話,大概都能明了,可是實際上一般做父母的能確守奉行的,恐怕十無二三。
總而言之,做父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實在負有極重大的責任,
惟有能好好教養兒女的人,才配得上做父母的資格。
假如拿孩子做了試驗品、犧牲品,那真對不起孩子。
我希望做父母的人,留心我今天所說的話,教養自己的孩子,不但孩子得到幸福,父母得到安慰,就是社會、國家也要受到不少的利益呢!
請收藏:從此刻起,成為好父母的12條建議
朱永新:了解孩子整體生命的背景——父母刻意的教育會有什麼後果?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投資自己和未來,懂得和孩子一起成長
分享美好,致敬原創!【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約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麥田裡的守望者》有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陳東強(《 向美而行:新教育實驗通識與實踐五十講 》 )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謂盛德。惟進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貴日新。常新,自新,全新。 日新無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埋下種子,以日以年;守望歲月,靜待花開。——陳東強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讓師生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聆聽大師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匯聚田野的教育創造,助力有緣的教育夢想。
新教育實驗, 是一個以教師專業發展為起點,以通過「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新教育新在何處? 對於我來說,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今被人做的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在的背景去續承,去發揚,去創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