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先讓自己不敗給生活,才有機會贏得生活。
01:
人生最好的贏,絕不應該是衝動之後的僥倖,而是全盤謀略之後,在十足的把握之下所進行的一種討伐。
無論是對於古代的戰爭,還是對於如今的生活都是如此,當我們將「生活」比作對手時,那麼人生的智慧,就是贏得生活。
《孫子兵法》說: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
所謂「攻守形式論」,就是在作戰的過程中,最大限度的保存自己的實力,避免自己受挫,不讓敵人有任何絲毫戰勝的機會,這是一種守的策略,而攻則是在對方鬆懈,懈怠的時候趁虛而入,達到自己的目的。
如果將這一智慧運用於生活,也是如此,如果不想被生活打敗,先保證自己不輸給生活,才有機會贏得生活。
所以在《孫子兵法》之中說:
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使敵之必可勝。故曰:勝可知,不可為也。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從前善於用兵打仗的人,先要創造出不會被敵人戰勝的條件,來等待可以戰勝敵人的機會;先保證不被敵人戰勝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那麼能不能戰勝敵人,則取決於敵人是不是有機可乘。
曹爽獨攬朝政,非常驕縱,司馬懿想殺了他,但是怕事情泄露,就假裝得了瘋病,想避開曹爽的防備。
正好這個時候河南尹李勝要到荊州上任,就來看望司馬懿,司馬懿就讓兩個女僕人扶著出來,裝瘋賣傻,弄得滿臉滿身都是粥汁。
李勝看到他,就說:「別人認為您是痛風病發作,誰知道會這麼嚴重?」
而司馬懿也故意裝聾作啞。
後來李勝就告訴曹爽說:「司馬懿瘋的只剩下一口氣了,不用擔憂。」
曹爽聽了,也不再對司馬懿設防備,最終,司馬懿尋找機會殺掉了曹爽。
所以善於用兵打仗的人,先能保證自己不被敵人戰勝,但不能肯定敵人一定會被自己戰勝。所以說:勝利可以預知,但是不可強求。
02:
作戰,最忌諱的就是還沒有贏的時候就已經輸了,就好像在生活中,沒有贏得生活,大部分人就已經被生活打敗了。
輸給生活的原因,除了天災人禍這些不可控的因素外,多數人都輸給了自己對生活的「主動進攻」。
比如說很多人過度貪財,對於自己的實力和自身沒有正確的認識和權衡,就草率的創業,或者是做出一些相對莽撞的行為,導致自己惹上災禍。
這些都屬於自己對於生活這個對手的 「主動進攻」。
在你沒有守好自己的本位,沒有充分的準備下,所有的進攻都是一種莽撞,都會造成失敗。
在電視劇《 天道》之中有這樣一句話:你要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而不是自己想去做什麼。
很多人因為主動進攻而導致的失敗,正是做了想做但不應該去做的事。
而且對於人生來說,很多人的一生經不起敗仗,當他失敗一次,也就是走一次彎路之後,一生都沒有再去征戰的機會了。
所以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
在你沒有機會去征戰之前,先守好自己的本位,避免走彎路,也就是避免自己的人生「打敗仗」,然後,才能在合適的時間有資格再去「征戰」。
不要好高騖遠的去追求理想,先做好自己的準備,保證自己不輸。
出現恰當和合適的機會時,再開始創業,選擇自己應該走的路,這樣你才有機會去戰勝生活。
那麼,為什麼最後一句說「勝利可以預知,但不可強求」呢?
就是說你在保證了自身條件充分的同時,你可以最大限度的追求勝利,但是你不能保證一定會勝利,你需要對於可能面對的結果,有一定心理準備。
文|國學書舍
品讀國學智慧,感受古人文化,體悟不一樣的世界,看見不一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