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門就被20個壯漢圍的早點鋪,住了昆明十多年的我才知道

2019-11-01     昆明美食台

昆明紅興路的拐角處,藏著一家開了3年小鍋米線,只有附近的住戶才知道他們家,生意還過得去,老闆小日子過得平平淡淡的。


沒想到,被幾個顧客拍了放到網上,一夜之間就爆紅了整個北市區,甚至有人打著車從滇池路來吃的。老闆一下子就懵了,從早上9排隊一直到下午6點,員工個個累趴,老闆也由於體力不支,經常要喝能量飲料來補充體力。老闆現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回到過去那種平平淡淡的生活,不想做網紅,太累了。


除了顧客之外,就是被小哥包圍著,當我看到這家店門口一片都是黃澄澄的衣服時,就知道這家看上去不起眼的小店肯定有幾把刷子。



哪怕是繁忙的小哥一個個拎起打包好的袋子就走,但台階上的人只多不少,甚至還排起了小隊伍等著拿。



製作台上收到的滿滿單,店長悄悄透露給我們,單子最多最忙碌的時候,曾有近20輛電動車在門口等著呢。



這家藏在拐角處的小店看起來不大,裝修也不豪華,旁邊是與美食風馬牛不相及的修車廠,可謂是其貌不揚。其實這家店並非地處繁華的市中心,也不在顯眼的紅雲路上,甚至只是在紅興路的一個拐角邊邊。



這位老人就是店員最熟悉的面孔之一,幾乎每天都能在店裡看到她的身影。今天她帶著家裡人來吃一碗熱騰騰的米線。比起最經典的小鍋米線來說,不加辣的三鮮味道是她和小孫子的最愛。



但對於我來說,不吃辣是不可能的。更何況他家小鍋米線的「辣」,可是大有來頭的。秘制的獨特辣醬,在別處可找不到這個風味。

老闆就是特別喜歡吃辣的人,所以一開始做出來的菜品非常的辣。現在這個大眾所能接受的辣度,就是經過近20次的改良調整後得出來的成果。





米線端上來的一瞬間,秘制油辣子與豬肉餅結合的濃郁香味撲面而來,令人食指大動。

撈起一大口米線,吹吹熱氣,迫不及待地嗦進嘴裡。好香的油辣子!秘制的果然就是與眾不同,喜歡吃油香油香的小鍋米線的朋友們可必須要來嘗一嘗!







筷子再伸進去一撈,一整塊飽滿的豬肉餅浮現在眼前,令我不禁感嘆。平日米線里的豬肉末名副其實,肉末星星點點,不仔細些還看不見。

但他家的卻是肉餅!滿滿一大塊,結結實實。憑我不太老道的經驗看來,也有近70g這麼多。更是有老人來嗦米線的時候跟店員說,少放點肉餅,太多了吃不完浪費呀。



老昆明的米漿粑粑也是早點一絕,但不知為何,可惜現在很多店鋪賣的不是記憶中的那個味道了。






這家的米漿粑粑每一個都是實打實的加蛋,還可以要求加雙蛋!趁熱咬一口新鮮出爐的,記憶中香甜濃郁的味道又在唇齒間迴蕩。





不僅美味獨特,他家的裝修、鍋碗瓢盆也是別具一格。80年代的搪瓷杯,熟悉親切的搪瓷碗,仿佛一下子就將我們帶回了那個樸實美好的舊時光。





牆上記錄著隨著昆明的發展,小鍋米線一路走來的發展史。




每天中午來吃的都是那些熟面孔,因為離得近,味道好,這家店幾乎就成了配送中心的專屬「食堂」。




但酒香不怕巷子深,真正的美味從來都不會被隱蔽的地理位置所淹沒。店長還很自豪的跟我說起,有一個客人從5公里外的白雲路就打電話問具體位置,一路找著來吃。店鋪雖小,但要是真忙碌起來,一天可是能賣出1500碗米線!

聽到這兒,難怪在早上10點多,還未到飯點的時候,60多平米的二樓就幾乎沒有空位了。





不知道曾經在哪裡聽說過這樣一句話:「真正好吃乾淨的餐館,是員工也會樂意在裡面用餐的。」

10點多員工們便開始紛紛用餐,因為待會如果忙起來,他們怕是得下午3點多才能喘口氣,吃上飯了。




一頓吃飽喝足,想起朋友跟我傳授的「道理」,不禁會心一笑,以後跟著小哥找好吃的店鋪,肯定沒錯。

地址:昆明市五華區江東書香門第AD座2單元103號,紅雲路與紅星路交叉口,志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_TfbJm4BMH2_cNUgdSE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