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爆髮式延長

2019-08-25   世界科技創新論壇

"

在科技持續爆發後,最新公布的生命界限,將徹底改變我們的世界。

作者:摩登中產

來源:摩登中產(ID:modernstory)

1

威尼斯長夜,達·文西鋪開手稿,用鋼筆蘸了蘸棕色墨水,開始勾勒靈魂之所在。

屋外是一片濃稠化不開的黑暗,貴族和奴僕早已昏睡,浮華金粉散落在陰沉的水溝中。

那一夜,達·文西畫出了《維特魯威人》,被後世尊為人類美學的神聖比例。然而,他依舊沒找到生命奧秘所在。

這位雄踞在文藝復興最頂端的男人,寂寞擱筆。

聰明如他,已猜到他已遠遠超越了時代,有許多疑問,在有生之年,沒有答案。

《維特魯威人》問世兩年後,大航海時代拉開序幕。

冒險家們被新世界傳說,鼓譟得血液沸騰,他們腦海中盤旋著東方的絲綢,印尼的香料,以及散落在新大陸深處的不老泉。

一口泉水,便可逆回青春。

然而,史冊留名的只有少數幸運兒。

大多數海員,一生只能眺望到一小段海岸,他們在固定的海域奔波往返,在朗姆酒香氣中昏沉老去。

他們其實知道,在有生之年,只能見識到有限的世界。

航海家們謝幕400餘年後,1977年,在佛羅里達州東海岸,美國發射了兩枚探測器,旅行者1號和2號。

這是人類星際大航海的開端。

兩枚探測器,藉助176年一遇的四星連珠窗口,依靠行星引力接力拋飛,終於在發射20多年後,踉踉蹌蹌衝出太陽系。

一個飛向蛇夫座,一個飛向孔雀座。

他們寂寞地漂泊在黑暗宇宙中,鈽電池僅余微弱電力,只能虛弱回報,並預計在2025年失聯。

旅行者號上帶著黃金光碟,光碟中美國總統卡特,留下一段傷感的宣言。

卡特對可能偶遇的外星過客說,「我們正努力延緩時光,以期望與你們的時光共融」。

然而,無論是卡特還是那個時代的科學巨匠,都知道,在他們的有生之年,無緣征服星海。

風華絕代的天才,桀驁不馴的冒險家,身份尊貴的美國總統,其實都撞上了同一道時間屏障,名為有生之年。

生而有涯,在生命之牆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渺小且無助。

五丈原搖曳的燈火,成吉思汗金帳內的嘆息,骨瘦如柴的喬布斯,最後一次走上舞台,掏出iphone4S。

所有悲傷的詠嘆調,都轉化為推牆的動力。

自從知道生命有界限之日起,人類一直努力推動著生命之牆。

在達·文西和航海家們的時代,人類平均壽命35歲;在旅行者號發射時,人類平均壽命64歲,最近十年,人類平均壽命緩慢增長,最終穩定在男性74歲,女性77歲。

然而,這並不是生命的最終界限。

在科技持續爆發後,最新公布的生命界限,將徹底改變我們的世界。

2

回顧人類最近百年歷史,生命的延長總對應著科技爆發,每一次爆發節點,相距總是18年。

蒸汽機廣為應用後18年,內燃機普及;內燃機走紅18年後,家電時代到來;家電在美國風行18年後,家用計算機誕生;家用計算機問世18年後,網際網路興起。

每一次科技節點,人類的壽命總是對應延長,生命之牆接連後移。

如果以1999年第一次網際網路爆發為節點,那麼18年後,我們正迎來新一輪科技爆發。

這一輪科技爆發,與以往不同,屬於復合型科技浪潮,多領域飛躍,正開啟嶄新的未來。

與之對應,這一輪生命之牆後移的程度,也將極大超出我們的預期。

阿爾法狗已不屑與人類為敵,開啟自我進化;沙特冊封為公民的女機器人,已說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坦言量子計算機離家用化只剩最後一里路。

姚院士還告訴我們,傳統超級計算機60億年才能算完的問題,量子計算機在3小時內就能給出答案。

生命之牆下,這個時代的推牆者,默默舉起釘錘,他們比過往更有自信,也更有力量。

在剛剛召開的第五屆騰訊WE大會上,面對中外頂尖科學家,人類基因組醫學專家張康教授,謹慎地宣布了這一代人的生命界限。

他所帶領的團隊,已攻克了肝癌的早期檢測。他稱,通過DNA甲基化確定早期癌症,進行治療,可以在2027年減少一半腫瘤死亡。

這僅僅是開始。在實驗室,他們發現,DNA甲基化對人類衰老有決定性作用。

他們通過調整小鼠的DNA甲基化,已將其生物鐘擰回零歲。

「正因為這個,我們認為在我們的這一輩,能夠把人的生命延長到150歲—200歲。我們希望他活200年但是身體年齡還是在50歲以下、40歲以下。」

這只是諸多好消息中的一個,在基因、幹細胞、端粒酶等多領域,推牆人正不斷吹響號角。

這一次,人類壽命延長,將不是風燭殘年的勉強延續,推牆人不但在延長壽數,更在提高生命質量。

史丹福大學神經學教授、老年疾病研究專家Tony Wyss-Coray,原本課題是解決老年人的阿爾茨海默症。

然而,他在研究中發現,當年輕的血液,注入蒼老的大腦,大腦就可重回巔峰。

類似的試驗,在老鼠和小樣本群的人類中,已取得積極成果。

他們的項目名稱也改名為「返老還童」。

我們的生命延長至150年,60後70後80後90後,都處於成長的前半段。

年輕的血液維持著智慧,疊代的科技消滅著疾病,或許這就是我們所期望的最美好未來。

在這個未來,我們出走半生,果然仍是少年。

3

在全新的生命界限下,一切規則和玩法都將發生深刻改變。

過去,我們的人生,短暫易逝,時常會導致三個問題:油膩、局限和混沌。

那些盤玩手串譏諷纏身的中年人,何嘗不曾鮮衣怒馬青春年少,油膩的主因是喪失了生命的衝勁。

人生已到中途,得過且過,風塵模糊了容顏,惰性也包裹了生命。

比油膩更可悲的是局限,我們只能忙碌當下的生活,只能仰望有限的天空,我們的活動半徑固定在有限城市,太多世界無暇觸及。

碌碌半生後,我們就要匆忙迎接死亡,人生其實一片混沌。

古訓說「五十知天命」,人生已過大半,知曉天命又有何用?

因為太匆匆,過往我們其實沒時間也沒必要做人生規劃。

然而,在150歲—200歲的生命界限下,一切都已將被推到重建,我們的當務之急是要重建一份新的人生規劃。

對於職場戰場而言,退休將遙遙無期,我們需洗盡油膩,重燃鬥志,規劃人生新的目標;

對於財富戰場而言,我們需做長線規劃,積蓄財富,應對多變未來;

對於家庭而言,一生相守一個愛人,將成為最寶貴的誓言。

和突如其來的AI浪潮一樣,生命的爆髮式延長,人們毫無準備。

嘲笑聲未消,你我已身在潮中,或許,這將是人類最幸福的抱怨。

在混沌中世紀徘徊一生後,67歲的達·文西,在法國寂寞離世。

他遺言說:

一生沒有虛過,可以愉快地死,如同一天沒有虛過,可以安眠。

無論界限是77歲,還是150歲,這理應是人類的座右銘。

粉絲可添加論壇君微信

進入粉絲群

(添加時請備註簡要個人信息,暱稱+學生或某公司職位)

編輯:Sug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