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至8月,人類迎來約兩年一次的探測火星窗口期,我國首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於7月23日成功發射。值此火星之年,為了滿足公眾尤其是青少年對火星的好奇心,「科普中國·科學答人」第六季推出尋找未來之星特別行動——火星探秘之旅,通過火星探測專題科普講座、青少年選手互動競答、科普文章創作及主題演講等多個環節,增強青少年對火星相關知識的了解,激發他們對於宇宙探索的興趣。
「科普中國·科學答人」是面向全國的大型網絡科普知識互動競答活動,由中國科協科普部主辦,北京科技報社承辦。此次「火星探秘之旅」活動邀請了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和面向社會招募的6名青少年選手,圍繞公眾最感興趣的火星話題展開,互動性高,趣味性強,堪稱一場別開生面的創意科普盛宴。
活動之初,龐之浩作了《火星探測的前世今生》科普講座,介紹了火星探測的基本情況和探測火星的難點,並對2020火星探測進行了展望,內容豐富詳實,語言通俗易懂,大大提高了選手們對火星的了解。龐之浩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首先介紹了火星的自身特色和探測價值,解釋了多國熱衷於探測火星的原因,並且對探測火星的各個階段一一進行了盤點;隨後,他從發射難、通信難、控制難、能源難、入軌難、著陸難、工作難7個方面深入剖析,詳述了火星探測的難點;最後,他對2020年將要發射的3個國家的火星探測器都進行了介紹,包括我國「天問一號」的目標和任務等,使選手們對2020年的多國火星探測計劃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參與本次活動的6名青少年選手均為社會招募而來,他們曾在一些科普活動中取得出色的成績:來自密雲區的陳墨涵、昌平區的肖博文和平谷區的王煥然3位選手,是北京青少年科技中心、北京青少年科技教育協會主辦的「科普中國·非常小答客」青少年科普知識競答活動中,全市16個區參與人數最多的前3個區所推薦的優秀學生;另外3位選手是中國科技館科學故事大王和故事小達人們,分別是來自朝陽區的顧子宸、通州區的邢子軒和石景山區的劉翰辰。
選手們在聽完科普講座後面臨的第一個挑戰,就是回答「科學答人」出題官龐之浩列出的8道「火星探秘」熱點專題題目,全員通過後就進入了正式的競答環節——「探火」知識大考驗。
此環節共有「儲備」「啟航」「登陸」「開拓」四組題,分別代表乘坐「科學答人」號宇宙飛船前的準備工作、宇宙飛船順利出航飛行、順利抵達火星出艙、在火星的工作及暢想,讓選手們通過依次答題的方式了解火星探測知識,一起探秘火星。
「火星遠看起來像著了火一樣,那麼如果登陸上去,總體會感覺比地球怎麼樣呢?」「在火星上生存需要有水,那麼利用水的最佳方式是什麼?」……各種有趣的題目讓參賽選手們徜徉在科學的海洋中,答完題後龐之浩的科學解析又進一步拓寬了他們的知識面。
在火星知識大考驗後,參賽選手們將自己對於火星生活的幻想化為文字,以主題演講的形式表達。「我們乘坐『急速號』宇宙飛船,在浩瀚的太空中盡情翱翔,穿越色彩斑斕的宇宙空間,最後登陸火星。人類在火星上建起了美麗的家園,綠草茂密,鮮花盛開。」從參賽選手陳墨涵稚嫩又誠摯的文字中,不難看出其對火星的好奇和憧憬。每位選手演講完畢後,都會得到龐之浩的即時點評和打分。
經過上述環節後,本次競答誕生了「積極參與獎」「優秀獎」和「優勝獎」,6位參賽選手將獲得科學答人學習大禮包1套及科學答人「未來之星」證書。所有參與、觀看活動視頻的觀眾都能在科通社上發表文章,有可能獲得「科學答人傳播小使者」勳章,優秀文章還將有機會發表在《北京科技報》《科學故事會》等報刊媒體上。今後「科普中國·科學答人」還將舉辦更多精彩的活動,公眾可以通過關注「科學答人」微信號、微博、今日頭條號,或者在百度搜索「科學答人」等多種方式參與答題,並且了解最新活動。(文/北京科技報 記者 趙玲)
出品:科普中央廚房
監製:北京科技報 | 科學加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