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圖曼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千年拜占庭滅亡的意義被無限擴大

2019-08-02     心向青山

公元1453年,在西方歷史上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年份。

這一年,英國駐波爾多的軍隊投降,法國收復除加萊以外的所有領土,標誌著英法百年戰爭正式結束。

這一年,鄂圖曼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千年帝國拜占庭正式滅亡。

這一年,由於東羅馬帝國(拜占庭)的滅亡,被歐洲人視為中世紀的結束。

其中,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影響力更為深遠。

許多文章認為,拜占庭的滅亡使帝國的學者們逃往西歐,促成了文藝復興;鄂圖曼帝國終結了千年拜占庭,阻斷了東西方的交通和商路,促使西歐開闢了新航路。

然而,君士坦丁堡陷落的影響力雖然巨大,但這兩點卻並非事實。

1、文藝復興從公元14世紀便已經開始

一般認為,文藝復興源於13世紀晚期的佛羅倫斯。文藝復興中最為著名的詩人是但丁,他生於1265年,在1321年去世,這一時期我國處於南宋末和元朝時期。

但丁

鄂圖曼帝國由鄂圖曼一世於公元1299年建立,這一年但丁34歲,此時的鄂圖曼帝國不過是小亞細亞上的一個小國,遠不能對歐洲產生威脅。

從鄂圖曼帝國的建立到攻占君士坦丁堡,尚有154年的時間,所以文藝復興的起源無論如何也與君士坦丁堡的陷落無關。

一般認為,文藝復興起源的原因有二:

其一,阿拉伯帝國崛起之後,由於伊斯蘭世界對東歐的不斷入侵,東羅馬(拜占廷)的許多學者,帶著大批的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文史哲各類書籍逃往西歐,從而促進了西歐的文化大發展。

其二,十字軍東征對拜占庭帝國的劫掠,使西歐人驚嘆於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文化成就,於是這些文化開始在西歐四處傳播。

但從時間點上來說,我更相信是十字軍對拜占庭帝國的劫掠,擴大了西歐人的眼界,促進了西歐文明的發展。

不過,君士坦丁堡陷落後,更多的拜占庭學者逃往西歐倒確實是事實。所以,我們可以說拜占庭帝國的滅亡確實促進了西歐文明的進一步發展。

2、新航路的開闢源於伊比利亞半島的「再征服運動」

「再征服運動」,又稱收復失地運動,指的是西班牙人為了反對阿拉伯帝國的占領,進行的長達八百年的收復失地的戰爭,從公元718年的科法敦加戰役開始,到公元1492年格拉納達戰役結束,最終將穆斯林全部驅逐出了伊比利亞半島。

對於西歐其它國家來說,「十字軍東征」和對伊斯蘭世界的戰爭其實很遙遠,但對於西班牙和葡萄牙來說,穆斯林一直就在眼皮底下。西班牙和葡萄牙反抗穆斯林統治的戰爭也曾是「十字軍」聖戰的一部分,只不過當對十字軍對中東的戰爭結束之後,西班牙反抗穆斯林的戰爭卻從未動搖。

為了打擊穆斯林,也為了掠奪財富,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在大西洋上的擴張從公元14世紀便已開始,而有組織、有步驟的開始航海事業則源於葡萄牙親王——「航海家」亨利王子,他生於公元1394年,在1460年去世,他建立了一所航海學校,用於培養航海人才。

公元1414-1425年,葡萄牙占領了非洲西海岸的馬德拉群島,馬德拉群島被譽為「大西洋明珠」。

公元1415年,葡萄牙征服非洲的摩洛哥。

所有這一切的發生都與鄂圖曼帝國對君士坦丁堡的占領無關,因為這一事件還要再過40年才會發生,而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海事業卻在君士坦丁堡陷落前後一直在按照自身的速度發展,與君士坦丁堡陷落與否沒有直接關係。

3、拜占庭帝國早已不是歐洲之盾了

公元1204年,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時,十字軍打不過穆斯林,卻攻占並洗劫了君士坦丁堡,並在那裡建立了一個拉丁帝國,從這一刻開始,拜占庭帝國其實已經滅亡了。

公元1261年,拜占庭的帕列奧列格王朝重新入主君士坦丁堡,但其疆域僅剩君士坦丁堡附近地區,小的可憐,根本已經不能稱為「帝國」了,拜占庭帝國的完全滅亡其實只剩下時間問題了。

拜占庭帝國的苟延殘喘要感謝帖木兒帝國的崛起。

公元1402年,跛子帖木兒在安卡拉大敗鄂圖曼帝國,鄂圖曼蘇丹「閃電」巴耶塞特一世被帖木兒生擒,此戰使鄂圖曼帝國元氣大傷,同時為拜占庭帝國續命半個世紀。

4、鄂圖曼帝國攻占君士坦丁堡之時尚未地跨亞歐非三洲

鄂圖曼帝國崛起之後,在伊斯蘭世界中,埃及尚有馬穆魯克王朝,波斯在帖木兒帝國滅亡之後最終由薩菲王朝統一,鄂圖曼遠沒有阻斷東西方交通的能力。

公元1517年,鄂圖曼帝國蘇丹賽利姆一世在開羅大敗馬穆魯克王朝大軍,馬穆魯克王朝滅亡。至此,鄂圖曼帝國將北非納入版圖,成為地跨亞歐非的大帝國,從此將東西方分割開來。

但此時的西歐已經在公元1492年發現了美洲,所以,鄂圖曼帝國是否阻斷東西方交通與西歐的地理大發現完全無關。


綜上,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和東羅馬帝國的滅亡,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它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從此羅馬帝國徹底消失在了歷史的風煙之中。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使鄂圖曼帝國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版圖,俄羅斯帝國繼承了東羅馬帝國宗教和文化,並號稱「第三羅馬」,此後東歐的歷史開始在俄羅斯帝國和鄂圖曼帝國之間展開,這便是持續240多年的「俄土戰爭」。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有其歷史意義,但我們不能將其前後綿延多年的歷史事件都歸結於此事,這並非史實,也沒有必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Yrelu2wBJleJMoPMGNR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