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全國各地陸續傳來了開學的消息,很多爸媽都不禁高呼:「神獸終於歸籠啦!」
可是細看之下才發現,原來開學的都是即將面臨中考和高考的學生,幼兒園等低幼齡孩子依然要宅在家裡,繼續「為禍人間」。
雖然家長們已經「累覺不愛」,但是孩子的學習和成長也不能落下。而提起孩子的學習,尤其是英語學習,家長們更是有一肚子的苦水要吐:
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可人家是屬狗熊的,學一個扔一個;
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人家立馬變成小懶貓,說什麼也不願意起;
幫助孩子養成習慣吧,人家又成了「孫猴子」,坐不住也停不下;
和孩子交流一下情感吧,他還動不動發火,和小霸王一樣……
爸爸媽媽們為了孩子的學習與成長付出了許多努力,可是到頭來不但沒什麼用,反而搞得自己身心俱疲。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很多爸爸媽媽對孩子的英語學習存在著許多認知上的誤區!換句話說,就是使錯了勁!
上周周末,瑞思教育學術高級副總裁Sally老師針對家長的這些煩惱與苦楚,以及家長們對英語學習的各種誤區,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和分享。
下面咱們就一起來回顧一下這場家長會的精彩內容吧。
誤區一
英語啟蒙很簡單
多看英文繪本和電影就好啦
現在網上有不少免費的資源,很多家長為了不讓孩子因疫情影響而掉隊,就讓孩子在家看英文繪本、看英文電影、聽英文歌曲,覺得孩子只要多看看,多聽聽,就能很好的完成英語學習的啟蒙。
多聽多看,看似對孩子的學習與成長很有幫助,但是我們要明白一句話:看過聽過,並不代表學會掌握。能讓孩子理解的語言輸入,才是習得語言的關鍵。
網上免費資源雖多,但大多缺乏體系性,而且沒有區分難度和年齡層,如果不加篩選,貿然讓孩子學習,不僅意義不大,還非常浪費時間。
比起這種「大量時間浸泡、語言循環使用速度慢」的「大浸入式」學習氛圍,孩子更適合「少量時間浸泡,語言循環使用速度快」的「小浸入式」學習氛圍。
那麼,瑞思線上的「遠程教育體驗」是如何營造「小浸入式」學習氛圍的呢?咱們一起來看一看
1.原課件內容:同質同步與線上銜接,螺旋式上升
對於瑞思的學員而言,他們在線上,依然可以學到與線下無縫銜接的教學內容。孩子不會覺得不適應,學習與成長可以順利延續下來。
2.原教輔內容:同質同步Rise+作業和練習冊
教學輔助的內容,同樣也要做課堂練習與Rise+作業,與之前的線下學習一致。
3.原出門測內容:同質同步每節課考評重點
「出門測」——孩子下課前老師會對孩子進行一次小的評估,也會和線下保持一致。
學習場景雖然發生了變化,但學習內容不變,教輔內容不變,考評重點不變,課程的體系性得以保全。這樣系統性的學習才能確保孩子的科學啟蒙與持續成長,否則僅靠看繪本、看電影這種「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啟蒙方式」,很難達到啟蒙的目的,甚至會給孩子的學習創造一個雜亂無章的開端。
誤區二
激發孩子學習興趣?家長在家也能辦到
正所謂,興趣是做事情的源動力。疫情期間宅在家裡,爸爸媽媽們自然也想了各種方法來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可是,不管爸爸媽媽施展何種「神通」,家裡的那個調皮貪玩的「孫猴兒」就是無心學習,一心只想調皮搗蛋。到最後,很多爸爸媽媽還為此大動肝火,一邊斥責孩子不聽話、沒出息,一邊在心裡默默流淚,哀嚎一句「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其實,要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家長自己在家是真的很難做到。
為什麼這麼說?咱們來看看Sally老師總結的培養孩子學習興趣的公式
要想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不能操之過急,咱們可以分步驟來走。
第一步:激發孩子對學習的間接興趣
首先咱們得保證一點:即便孩子不願意學習,至少不能讓孩子討厭學習。那麼就需要從三方面入手:
(1)權威的認可:這個「權威」指的並不是家長,而是老師。當然了,這並不是說家長不夠權威,只是角色定位不同,老師所起到的作用,比家長更有權威的代表性。
(2)家長的鼓勵:對於小孩子而言,適當的獎勵是必要的。就像猶太人在書上抹蜜來吸引孩子讀書一樣,嘗到了甜頭,孩子就不至於對學習厭煩。
(3)同伴之間的競爭與合作:同齡人最能打成一片,孩子們一起學習、一起合作、一起競爭,彼此之間相互鼓勁,彼此之間給予力量。
這三方面一起努力,孩子對學習的「間接興趣」才能被充分調動起來。
那麼,該如何延續並加強這種興趣呢?這就是第二步了。
第二步:獲得成就感
剛才咱們說,家長自己在家沒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除了上面提到的「權威認可」與「同伴之間的競爭與合作」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孩子無法從家長這裡獲得持續的成就感。
但是,如果把孩子放在群體中,他就可以通過各種比較來獲得持續性的成就感。
比如:自己和自己比較,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厲害了一丟丟,是不是很有成就感?和同伴相比,我比他多學會了一句口語或一個單詞,是不是很有成就感?和老師的要求相比,我達到了老師的要求,這成就感肯定槓槓的!
越有成就感,孩子的興趣就越濃,也就越願意去學習。這樣,孩子對於學習的「直接興趣」就出來了!成就感與興趣產生良性循環,這時候,孩子才算真正「上道」,真正愛上學習,從學習中獲得快樂。
那麼,瑞思的「遠程教育體驗」是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呢?一共有兩個重點:趣味性,成就感。
關於趣味性,瑞思老師給孩子們準備了非常豐富的花樣獎勵,比如有實時的獎盃,每節課都會統計積分,每周還會給孩子準備虛擬勳章,雙周還有大大的獎狀,學完之後還可以到線下去兌換孩子們最喜歡的瑞思幣。
而且,如果孩子在課堂上回答了問題,瑞思老師會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給他/她一個大大的「瑞思CHEERS」!瞬間成就感爆棚有沒有!
除了這些,課堂上還有同伴間的競爭與合作,比如小組PK、搶答、每節課隨主題而變的各種自製選人教具、孩子之間的「他說我評」、課後作業打卡接龍……孩子在即時高頻的互動中,積極性可以被充分調動起來。
最後呢,我們還有一個「定位反饋」的環節:每節課會統計孩子獲得的獎盃,每兩周還有詳細的學習報告,孩子學習的成效會有非常直觀的體現。而且課後老師會與家長單獨溝通,讓家長即時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
完成這一整套「公式」,孩子的學習興趣才能被有效激發出來。家長自己在家,恐怕很難做到上述這些事情,而且如果一旦用錯了方式,不僅激發不了孩子的學習興趣,還很有可能會扼殺孩子的學習興趣!
誤區三
孩子還小,習慣培養不著急
等他長大了就養成了
不管是學習還是成長,都離不開習慣的養成。而習慣的養成,肯定離不開堅持。
人們常說,21天可以養成一個好習慣。那么爸爸媽媽們不妨想一想,自從過年宅家至今,你的孩子養成了幾個好習慣呢?
應該有不少家長會露出這種表情
也許有家長會說:「孩子還小呢,不著急!等他長大了就好了!」
確實,孩子年紀還小,還有大把的時間。可是,又有哪種好習慣是等來的呢?
好習慣不是隨著年紀的增長就自然獲得的,而是需要儘早的培養。
有句話說的很好:「童年的習慣就是原生家庭的底色。」原生家庭會給每個人帶來一生的影響,而這種影響的最直觀體現,就是習慣。比如,孩子進門要不要先洗手?孩子睡覺前要不要刷牙?這種習慣看似微小,卻會伴隨孩子一生。
那麼對於小孩子而言,最應該培養什麼好習慣呢?那就是專注和堅毅。
一、如何養成孩子的專注呢?
首先咱們先來認識一下「專注」。「專注」分為兩種,一種是「無意注意」,一種是「有意注意」。
所謂「無意注意」,就是沒有自覺的目的,不需要任何努力的一種注意。比如說,有的孩子看電視非常認真,打遊戲非常專注,這種都屬於「無意專注」。
而我們要培養的「專注」,是指「有意注意」,即有明確的目的,必要時需要意志力來努力維持的一種注意。
要培養「有意注意」,有以下3招和大家分享:
1.目標管理:可以把目標定小一些,今天比昨天多專注了2分鐘就值得鼓勵。我們不要想著一口吃個胖子,細嚼慢咽,更有利於吸收與成長。
2.鼓勵具體細節: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當孩子做好某件事時,很多家長會非常籠統的誇獎孩子說:「你真棒」、「你真厲害」,這樣其實缺乏針對性,孩子不曉得他到底「棒」在哪裡。我們要把誇獎具體一些,比如「你今天做作業時沒有玩那個橡皮,真棒!」
3.不打擾不責備不盯控:在培養孩子專注力的時候,家長要留給孩子一定的空間,不要過度干涉,比如孩子稍有動作就立馬戳孩子以示警示,或者緊緊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這樣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壓力,不利於專注力的培養。
二、如何養成孩子的堅毅呢?
堅毅,是指堅定而有毅力。如何培養孩子的堅毅,爸爸媽媽們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以身作則不放棄:孩子是家長的複印件,要想孩子堅毅,家長需要以身作則。我們經常會看到有家長說:「孩子太小了,坐不住,太難了,先不學了。」家長這麼說是因為心疼孩子,可是家長的舉動,孩子都看在眼裡,遇事就放棄,孩子如何能養成堅毅呢?
2.培養成長型思維:看待一件事情,不能只看一個層面,需要從多角度去審視一件事情。養成成長型思維,孩子就能成為終身學習的人,不斷進取,不斷成長,不斷豐富並創造自己的人生。
那麼回過頭來,瑞思的「遠程教育體驗」是如何幫助孩子習慣養成呢?
關於專註:
課上每5分鐘都有一個小活動,孩子隨時準備搶答;還有花樣選人登台;全身的互動等等。
在這個過程中,瑞思老師會始終給予孩子正向的反饋,提供「描述式激勵」,即針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具體評價,指出孩子到底哪裡做得好,而後進行鼓勵。
關於堅持:
瑞思老師會帶著孩子做護眼操,帶著孩子做課前物品的CHECKLIST,帶著孩子進行紙制課堂練習打卡,線上Rise+批改等等,打造全鏈條的閉環學習體驗。
整個過程中,瑞思老師有一個教育訣竅,可以分享給爸爸媽媽,那就是:不要求,採用「契約式管理」。瑞思老師不會命令孩子,比如說你必須怎麼怎麼樣,而是提前和孩子拉鉤約定,下次我們要在7點前做好這件事喲。
習慣培養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對於小孩子而言則顯得更為艱難,但是艱難並不代表我們就不去克服,一拖再拖,問題不會得到解決,孩子的習慣也不會自然養成,甚至還會因為家長的拖延而影響孩子的未來發展。我們只有儘早行動起來,才能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從容迎接未來!
誤區四
就算幾個月看不到小夥伴
也不會給孩子產生什麼影響吧
之前有心理專家說:疫情宅家期間,不僅要注重孩子的身體健康,還要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
有一些家長對此嗤之以鼻,覺得孩子年紀這麼小,能有啥心理問題?安生在家待著,家裡什麼都有,頂多沒有小夥伴陪著玩唄!
不過,這麼久過去,相信很多家長都發現了孩子的情緒變化。比如有時候,孩子會莫名發脾氣;或者坐在角落裡,興趣非常低落。家長過去陪孩子說說話,孩子也沒啥好臉色,甚至根本不理爸爸媽媽。
之所以會發生這種情況,有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孩子長時間沒有見到小夥伴,沒有進入到群體生活中。
所以我們說:心理健康是脫離社會的先導與結果。人只有在群體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獲得存在感和安全感。
在和小夥伴的交往中,孩子可以逐漸認識到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從而建立清晰的自我認知,學會坦然接受,學會盡力而為。而且,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也需要夥伴的互動來加強。
下面咱們來看看瑞思的「遠程教育體驗」是如何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和未來領導力。
首先,我們保持「原老師、原夥伴、互動零距離」,以便讓孩子平穩過渡,避免不適應感。
有家長說:孩子需要培養性格。關於這點,瑞思有演講演示能力的培養。老師和孩子一起玩「大風吹」,鼓勵孩子上台來進行演講演示,其他小朋友也不會閒著,而是拿出筆來記錄台上小朋友的表現,評價哪裡好哪裡不好。這樣一來,每個孩子都可以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知。
我們還有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小組分配任務,每個人各司其職,合力完成;小組之間還會進行PK,這樣可以讓組員更加團結互助。而且,課後作業採用分組獎勵的機制,整個小組沒個人都完成了小組才能贏得積分,這樣可以讓孩子之間「你推我拉」,攜手向前,共享榮耀。
在這整個過程中,孩子會清楚自己能夠做什麼,知道自己的能力,明白自己能力的界限,從而獲得一個健康全面的自我認知,並構建一種和他人良性互動的關係。
在這裡,Professor要告訴爸爸媽媽們:千萬不要忽視孩子的社會情感的發展,要幫助孩子建立與他人和外部世界的連接,提升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這樣才不至於讓孩子在長大後成為一座孤島,被社會和群體隔離在外。
Professor點評:
瑞思教育是一家以孩子成長為核心的國際化素質教育機構。自2007年成立以來,始終遵循「全人教育」,以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為己任。
作為專注於知識、思維、能力培養的素質教育機構,瑞思教育始終堅守教育初心,匠心育人,持續完善國際化素質教育全體系格局。旗下擁有專注於3-18歲青少兒素質教育的瑞思英語(RISE English)和高端留學品牌領峰教育(The Edge)兩大業務體系。
2017年10月20日,在成立十周年之際,瑞思教育憑藉卓越的品牌影響力和領先的行業地位,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NASDAQ:REDU)。
截止目前,瑞思教育版圖覆蓋中國、新加坡、越南等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中國百餘個城市、發展了數百家瑞思英語校區,並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無錫、石家莊、香港等地設立多個分公司。
關注公眾號「瑞思英語」,查看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