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也快到了,下面很多人已經按耐不住要出去浪了。
這不你打開某些旅行類App(X程、去X網)上訂票時,一不注意就被套路了,等你反應過來,錢已經花出去了!
下面的圖還是我點開研究時發現的:
匆匆下單的時候,連帶著這份航空意外險就在我沒搞明白怎麼回事的時候購票軟體已經替我安排了,此刻真想說:我冤!我的錢花的冤!
所以今天我來說說這種坑了我的保險。
你們上X程、去X網訂飛機票,
走到付款這一步時,
機票下會出現「航意險」、「航班延誤險」、「退票險」這些個小尾巴。
都不貴,就3、40塊錢。
保額卻賊高。
像x程30塊的「航空意外險」,最高能賠320萬。
有些朋友就心動了:上千的機票我都買了,我難道還差這30塊?買個安心也好啊。
哎,大白還真得攔著你,不要買。
因為這些捆綁的意外險,實際成本不高於3塊錢。
不信,大白給你做個對比。
百萬航意保,保全年、不限飛行次數、保額200萬,只要9塊9。
攜程的,只保幾小時航程,敢賣30塊。
是不是覺得很坑?
其實,現在的攜程還算厚道了。
至少航意險能讓我們自己選了。
以前才損。
搞的是捆綁銷售。
大白因為知道機票航意險的貓膩。
從來不買。
但x程損就損在,它把取消航意險的按鈕隱藏得特別深。
每次都害我找半天。
很多人的錢,就是這樣不明不白地給漏掉了。
雖然才2、30塊,看著不多。
架不住用x程、去哪兒的人多。
積少成多,就變成了一大筆錢。
公開報道說——
X程、去X網靠賣這種幾十塊的航意險,一年能賺好幾億。
導致X程、去X網被輿論一頓爆錘。
上海保監還罰過x程幾次錢(保險的事兒歸保監局管)。
x程才變老實一點。
其實吧,我們不買x程的航意險。
萬一不幸飛機失事。
航空公司也得賠我們錢。
賠哪些?賠多少呢?
大白找到了中國民航局發布的《國內航空運輸承運人賠償責任限額規定》。
第三條是這麼寫的:
國內航空運輸承運人(以下簡稱承運人)應當在下列規定的賠償責任限額內按照實際損害承擔賠償責任,但是《民用航空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一)對每名旅客的賠償責任限額為人民幣40萬元;
(二)對每名旅客隨身攜帶物品的賠償責任限額為人民幣3000元;
(三)對旅客託運的行李和對運輸的貨物的賠償責任限額,為每公斤人民幣100元。
你要是覺得40萬保額低了。
那你再單獨買點航意險。
大白一個朋友,是個空中飛人,花1、200塊買航意險,把自己買成了上億身價。
像我們上12306訂火車票。
會被搭售一個3塊錢的意外險。
保30萬的身故/傷殘,3萬的意外醫療。
大白告訴你,也別選。
當然不是差這3塊錢。
還是因為性價比不高。
看對比圖你就明白:
那12306這個意外險咋去掉呢?
很簡單。
你點下「保險」,
就會有提示出現:取消購保請點擊上方乘車人。
按這個操作就行啦~
和坐飛機一樣。
你不買鐵路公司的意外險。
萬一坐火車或汽車時出事了。
鐵道部或是汽車公司,也得賠我們錢。
像火車,
2007年國務院公布的《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條例》第33條有規定:
「事故造成鐵路旅客人身傷亡和自帶行李損失的,鐵路運輸企業對每名鐵路旅客人身傷亡的賠償責任限額為人民幣15萬元;
對每名旅客自帶行李損失的賠償責任限額為人民幣2000元。」
覺得15萬不夠。
就自己再買點。
最省心的法子,是買個保1年的綜合意外險。
既保普通的意外,比如貓爪狗咬、摔傷燙傷;
也保飛機、火車、汽車、輪船這些個交通意外。
而且,可以疊加賠。
拿表格里的「小蜜蜂」舉個栗子。
小明坐火車,被行李砸到頭,身故了,按火車意外,先賠30萬。
然後,普通意外再賠30萬。
一共賠60萬。
雖然價格比鐵路公司的貴。
但保障更強了。
不過,提個醒:要是你五一想出門浪。
那小蜜蜂這種普通意外險還不夠。
它只管人,不管錢。
擔心錢財被盜、航班延誤,或去的地方醫療條件一般,可能要用到緊急救援服務。
那最好去買專門的旅遊意外險。
這個大白去年做過整理,推薦產品基本沒變化。
就不改了,直接放上來。
假期出遊,7款旅遊險一次滿足你所有需求
需要的朋友,自取哈。
如果你五一不出門(疫情期間,大白也不太建議大家出門溜達,到新城市被隔離14天,回來又隔離14天,哪還能愉快地玩耍呀?)
就想葛優攤,在家煲煲劇。
那大白提個醒:
你充外賣、微博、視頻、音樂等平台的會員時。
最好留個心眼,有沒有被勾上「自動續費」。
先說說大白的踩雷經歷。
去年,每個月,我都能收到微信的帳單。
提示被扣掉了好幾個18塊。
我剛開始沒注意。
後面發現每月穩定扣這些錢。
就覺得奇怪了。
隨手點了一筆,進去看明細。
發現錢是被APP store給扣走了。
沒聽過蘋果手機還亂收費的?
氣得我拿起電話,讓蘋果客服趕緊給我停掉。
蘋果客服很委屈,提醒我:你是不是買過哪個平台的會員?
然後耐心教我方法,怎麼查。
讓我怪不好意思的。
掛掉電話,我立馬查。
發現錢分別是被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微信讀書、知乎給扣走了。
回憶下:當時充會員,也就想看個電影、看本書。
以為就買了一個月的會員。
沒想到這些個平台,給我弄成了「長期自動續費」。
每月按時劃錢走。
一年半年的下來,幾個平台加起來,我被扣掉了4、500塊。
而其中幾個app,用完後,我直接給卸載了。
壓根沒再登陸過。
真是當了冤大頭。
和大白一樣,愛看視頻、愛聽音樂的朋友,你趕緊自查下是不是也被這樣坑了。
怎麼查呢?
大白用的蘋果手機,就教下蘋果手機的方法。
第一步:找到「設置」。
第二步:點擊你的頭像或名字
第三步:點「iTunes Store 與APP Store」;
第四步:點擊「Apple ID」,點查看「Apple ID」,輸入密碼
第五步:進到「帳戶設置」後,拉到下面,可以看到「訂閱」和「購買記錄」
你就知道你買過哪些平台的會員,哪些還在訂閱中,被扣了多少錢。
要是某個平台你不用了,不想被白扣錢。
那點對應的圖標,進去後可以「取消訂閱」。
成功「取消訂閱」,會出現大白用紅框標記的小字。
出現紅框標記的小字,就說明「取消訂閱」成功
那你就再回到「帳戶設置」;
點「管理付款方式」
付款方式,大部分人默認綁定的是微信或支付寶。
你點進去,能看到一個「移除」按鈕。
移除能一勞永逸地將這些app的自動續費關掉。
就算某個App,你忘了「取消訂閱」;
也扣不到你的錢,
而扣不到錢,平台會自動給你取消會員。
不過,移除付款方式,有個小小的弊端。
你要是哪天,想看個視頻,再充個會員啥的。
就得回到「設置」這裡,重新綁定支付寶或是微信,才能付款。
嫌麻煩,那「取消訂閱」就好;
記得檢查下是不是真取消了哈。
其他大白沒啥想囑咐的了~~
提前預祝小夥伴們,五一快樂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