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退休在網絡上討論了幾年,最近終於來了官方的新消息。
人社部在回應網友關於「參加養老保險存擔憂」的留言時表示: 推遲退休年齡是必然趨勢 ,按照推算,90後平均退休年齡基本上到了65歲。
消息一出,大白所在的幾個微信群就炸開了鍋:
「啥?65歲?我怕是活不到退休那天了!」
「還延遲啊?我還想45歲退休呢!」
「到時候縮了水的養老金,還能買得起幾斤大米?」
別急,我們先搞懂幾個基礎問題,再來討論怎麼養老。
因為目前中國的國家養老保險正面臨收不抵支,比如東北三省等年輕人口較少的省份,每月收上來的養老金幾乎還不夠本省當月養老金的開支,長期依賴國家政策補貼。
推遲退休年齡,每年國家就能省出很多個億,緩解養老金缺口帶來的壓力。否則,國家養老金的缺口可能會越來越大。
因為人多錢少。
領養老金的老人越來越多,交養老金的年輕人卻越來越少。
我國現行的養老金制度,是現在交錢的年輕人供養當下正在領養老金的老人。那麼,等你養老的時候,是誰在供養你?是那時候正在工作的年輕人們。
聽起來似乎也沒那麼糟?但還有兩個很糟糕的消息。
一是人類平均壽命越來越長,中國社會的老齡化問題也越來越嚴重。
最直觀的一個數據叫做撫養比,也就是繳納養老金的人和領取養老金的人數之比,撫養比越低,養老負擔越重。
近年來,撫養比一直持續走低。預計2050年,撫養比可能低至1.3。
也就是說,2011年,差不多3個年輕人交錢養一個領錢的老人。而等到2050年,差不多一個年輕人就要養一個老人,壓力驟增。
更別提還有另一個不利的事實:中國的生育率每年都在下滑,年輕人越來越不願意生育,未來交養老保險供養老人的人更少了。
如果把養老保險體系比喻成自己的口袋,基本上就是花的多賺的少,一不小心就要負債。這就是如今國家養老金殘酷的現狀。
這個問題,看看日本和香港街頭七八十歲還在工作的白髮老人就不難解答了。
等我們老了,即便養老金還能正常發放,也只夠溫飽。
想要跟當下的老年人一樣,靠養老金就能全國旅遊基本不太可能。當下的老年人正好趕上了中國人口紅利以及經濟增速騰飛的這十幾年,大批前赴後繼的年輕勞動力成就了他們體面的退休生活。
但我們?幾十年後,不再有人口紅利的中國,要想過上體面的退休生活,不是不可能,只是需要很大很大一筆錢。
就以大白所在的城市深圳為例。
假如我們每個月基礎支出5000元(加上房租的話,這筆錢基本只夠吃飯和買基本款衣物),按65歲退休,活到85年算。
退休後的20年基礎開支就是5000×12×20=120萬。
但,這120萬是沒算上通貨膨脹的。
算上通貨膨脹等因素,如果想在退休之後擁有當下120萬所具有的同等購買力,需要在退休前就存好至少200萬!
是不是被嚇了一跳?別急,這並不是所有的養老開支,只是基礎開支,還沒算上看病、旅遊這些花銷呢。
隨便算算就幾百萬了,所以,用腳指頭想想也知道,養老金不可能有這麼多。
想要靠國家養老金過上喝茶打牌遛狗的退休生活,基本沒戲。
這幾百萬的養老錢得靠我們自己。
我們為什麼會害怕養老?
因為大多數人靠販賣自己的時間換取金錢。但進入老年之後,身體變差,失去勞動能力,就會失去收入來源。單靠販賣時間,永遠不會有安全感。
李嘉誠有一句名言:「30歲以前人要靠體力、智力賺錢,30歲之後要靠錢賺錢。」
靠錢賺錢,是實現財富快速積累的唯一方式。
可是要靠錢生錢,賺到幾百萬,也太難了吧。
幾百萬聽起來確實太遙遠,但養成一些好的習慣,能幫我們早日實現養老金自由。
大白總結了幾樣普通人也切實可行的方法:
a. 低慾望生活,提前退休
國外很多人信奉低慾望生活:通過儘可能縮減生活中不必要的開支,甚至能實現財務自由,提前退休。
大白身邊有個朋友,今年就在踐行這一理念。
年初,她就立下了「今年只買5件衣服」的flag,截止到現在,她真的做到了。前幾天,聽說她已經提前做好了自己個人2020年支出預算表,每一筆預算都清清楚楚,不放縱自己的消費欲。
其實,當你消費慾望足夠低的時候,財務自由的門檻也更低了。只要我們手中的資產能覆蓋掉消費,隨時都能退休,延不延遲又有什麼關係呢?
b. 投資一二線房產,帶來持續現金流
如果不想克制自己的消費慾望,那就利用投資生財。
房產是目前公認的保值首選。房產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將來房價可能上漲,而是多餘的房子出租後,每個月能帶來房租這一現金流。
房租這一收入,和工資不同,它不需要我們投入高強度的時間,對身體健康沒要求。哪怕我們老了病了,房子仍然一刻不停地為我們帶來房租收入。
但要注意,隨著中國生育率的下降,人口稀少地區的房子在經濟效益上是遠不如一二線城市的。
c. 定投指數基金,靠複利增值資產
指數基金屬於相對容易投資的基金,對於自制力不強的人群來說,定投也是不錯的方式。
其實說白了,國家養老金,也是一種基金定投,個人和國家每個月共同拿出一筆錢定投,等退休之後每個月返錢,只不過養老金算下來年化只有3%左右。
而定投指數基金,在複利的威力作用下,長期收益要比養老金好很多。
如果一個年輕人在25歲時開始每月定投1000元指數基金,持續30年,卓越地保持12%的年化率,在他55歲時將擁有3080973.21元,也就是300多萬,足夠提前退休養老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指數基金有損失30%甚至50%本金的風險。
d. 為自己加一份商業養老保險,雙重保障
既然國家養老保險這麼靠不住,那我們能不能自己買一份商業養老保險呢?
如果你是有足夠投資理財能力的人,那可以有更多高收益的選擇(當然風險也更高)。
如果你覺得買房上不了車,也沒有其他理財頭腦,不想自己操心,那商業養老保險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一方面,商業養老保險能強制儲蓄一筆錢。另一方面,現在商業養老保險的保底收益也高過餘額寶很多,而且收益是確定的。
就拿目前很受歡迎的弘康相伴一生和復星星享福舉例,大白算了一下,假如30歲男士購買,每年交10萬,共交5年。
弘康相伴一生:
60歲開始領取年金,每年可領71000元,按月領則每月可領5917元。
80歲身故的話,共計可領年金142萬,+身故金94萬7200元,一共是236萬7200元。
復星星享福:
60歲開始領取年金,每年可領78214元,按月領則每月可領6518元。
80歲身故的話,共計可領年金156萬4280元,+身故金39萬1070元,一共是195萬5350元。
能看出來,一個是生前領的多,一個是生後賠得多,具體買哪種,就看個人的觀念了。
但不管是那一種,作為國家養老金的補充,都是不錯的。平均每月六千多的年金,再加上國家養老金,也能過得比較體面了。
最後,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堅持運動鍛鍊。
既然國家可能延長退休到65歲,至少咱們得健健康康活到65歲才有機會領到養老金呀,這麼多年養老保險不能白交了不是?
好像突然有了堅持每天擼鐵的動力?
那麼,你覺得有多少錢才夠養老呢?